
第12章 要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
柳为宁看着药品,问道:“这些东西我怎么带回现在这个时间点?太显眼了不会引发骚乱吗?”
005的脸上还是标准的微笑:“柳女士请放心,这些药品跟随您回到现在世界时,会自动变化成这个时代药品的包装,不会有任何人发现不妥。”
柳为宁松了口气,又追问道:“但是生病的是两个人,这是一人份的,不够我使用。”
005继续公式化的回答:“柳女士,我们交易所的规则就是一件物品,兑换一个疗程。”
“如果您要进行一对多的兑换,那么就需要您提供的东西价值更高。”
“您可以再拿一件时代记忆的物品进行兑换。”
“另外我需要告知您,您的抚恤金提取进度已经进展1%,鉴于这次的病情并不危重,所以不会触发暴击。”
“现在您可以提取的金额为80元,请问您是否需要提取?”
柳为宁愣住了,她一直以为需要达到100%的进度才能提取所有的抚恤金,没想到只要有一点进展,自己的抚恤金就可以提取出来。
别的不说,八十元的现金在现在可是一笔巨款。
妈妈一个月的工资都只有十元。
柳为宁想到家徒四壁的那个屋子,生怕钱带出去了,自己都护不住。
于是选择拒绝:“暂时不取。”
005脸上笑容不变:“好的,柳女士。”
“此次兑换服务已结束,马上将你传回你所在的时间点。”
柳为宁眼前一黑,再亮起来,自己依然站在凳子上。
只是手里多了一个白纸包。
柳为宁从凳子上下来,把柜门关好,再打开白纸包,里面是两个药袋。
药袋上还写着每天的用量。
柳为宁稍稍放心,至少父亲问起来,还能说这个药是从卫生所里开出来的。
但想到这仅仅是一个人的分量,柳为宁将白纸包小心复原,和医保卡塞回贴身口袋。
家里还有什么东西是承载集体记忆的呢?
柳为宁转了半天都没找到,正急得团团转的时候,柳为宁突然想到了住在开水房附近的李阿姨家。
李阿姨和她的爱人都是第一实验小学的老师。
李阿姨还教过自己一段时间语文。
说不定她家里可能会有校庆的纪念品呢?
柳为宁知道时间耽误不得,从妈妈的枕头下摸出一沓粮票。
这是刘爱玲的习惯。
她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攒起来,舍不得用。
过年过节,才拿一点出来,改善一下生活。
柳为宁手里握着粮票,突然想起第一次看到这些粮票的时候。
那是她答应要跟王应常结婚的时候。
刘爱玲在给自己准备嫁妆,除了她自己缝的被子,攒下来的布料。
刘爱玲从枕头下,摸出了一沓她保管了很久的粮票。
郑重其事地交到柳为宁手中,“为宁,嫁了人,就是别人家的媳妇了。”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别委屈了自己。”
“这些粮票你收着,不多,但总能帮你度过难关。”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一两个过不去的坎儿,到那时,别害怕。“
“你还有妈,还有哥哥姐姐,总会有人在背后扶你一把的。”
那时的柳为宁,满脑子都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
沉浸在王应常给她承诺的虚幻泡沫里,一点都没把刘爱玲说的话放在心上。
甚至对刘爱玲交给自己,相当于私房钱的粮票都不屑一顾。
那么故事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呢?
嫁到王家没三天,王敏涛就以交饭钱为由,收走了柳为宁身上所有的粮票。
再后来,走投无路被王应常以离婚为由赶出家门的柳为宁,终于遇到了人生过不去的坎。
她很想回头找父母帮忙。
这才发现,她的哥哥姐姐,爸爸妈妈,早就死于各种各样的急病。
站在街头,满头白发的柳为宁握着手机,痛哭出声。
子欲养,而亲不在。
……
柳为宁抬起头,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
她用衣袖用力地搓着自己的小脸,把那些悔恨的过往通通擦掉。
从一堆粮票里抽出两张两斤的面粉票,一张五斤的邮票。
然后将剩下的小心地放回刘爱玲的枕头下面。
走出了家门。
这一次,她要保护好爸爸和大哥!
柳为宁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跑到开水房,气喘吁吁地敲开了李阿姨家的门。
开门的就是李阿姨,看到柳为宁,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领着她进屋坐下。
“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为宁?”
“今天家里没人做饭吗?你哥哥姐姐呢?也没吃饭吗?”
李阿姨给柳为宁倒了杯水,关切地问道。
柳为宁喝了一大口水,道明来意,“李老师,你家里还有咱实验小学校庆时,发的杯子吗?”
李阿姨愣了一下,“校庆时发的东西……”
她想了想,走到碗柜前打开,“我记得应该是有的……”
过了一会儿,李阿姨拿着两个搪瓷杯走过来:“为宁你说的是不是这个?”
柳为宁接过来一看,果然和家里的一模一样。
柳为宁摸索着,把口袋里的粮票掏出来,放在桌上,“李老师,我想买你的这两个杯子。”
李阿姨这下彻底摸不着头脑了:“这杯子?可是我们用过了的,你要它们干什么?”
柳为宁的大脑飞速旋转,想出来一个借口,“我爸喜欢这个杯子,他的那个用坏了,现在又不知道去哪里买。”
“用过也没关系,回去用开水烫一烫就能用。”
李阿姨一听是柳校长要,大度地将杯子交给柳为宁,“既然是柳校长要,就送给你们吧。”
李阿姨边说,边把桌上的粮票拿起来,重新放进柳为宁的衣服口袋里。
然后摸了摸她的头,又塞给她一个苹果,“为宁,有困难直接来找李老师就行。”
“这些粮票,能换好多东西,别随便拿出来。”
“你妈妈一个人带你们几个孩子不容易,要知道珍惜妈妈的劳动成果,明白了吗?”
虽然自己现在不是老师了,但李阿姨看到柳为宁,还是忍不住多叮嘱她几句。
以前在实验小学上课的时候,就觉得柳校长家的孩子,个顶个的聪明懂事。
尤其是最小的柳为宁。
又聪明又懂事,实验小学的老师都喜欢这个人见人爱的小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