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大明之我是崇祯皇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9章

东来顺火锅店内,范家在京城的掌舵人范奢正在宴请兵部员外郎沈惟中。

沈惟中的身份可不简单,他不但是兵部员外郎。出身更是江南巨富沈家!

“员外郎,我可听说大内派人在西北大肆收购硝石。

这硝石用在军伍上配制火药多些,不知道为什么大内忽然间要大肆收购硝石?”

“咳……!”沈惟中吃了一口美人送进嘴里的羊脊肉,似乎没有听到范奢的话。

范奢一笑:“听说员外郎家中老夫人身体不爽利,正巧山西老家前两天刚送来两根辽东老山参。

已经差人送去府里,希望能缓解老夫人的病情。”

沈惟中赶忙笑着拱手:“自从建州建奴作乱,京城里面辽参已经断货好几年了。

这上好的辽参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好东西,京城里面就算是有钱也难买到。

范贤弟,这个情哥哥领了。”沈惟中说着,对着范奢轻轻招了招手。

范奢会意,立刻将耳朵凑到了沈惟中嘴边。

“朝廷最近弄出了一种新式火药,使用了这种火药之后,红夷大炮的炮弹射程增加了一里有余。

而且这种火药,还不会留下那么多的火药渣滓。这样一来,射击速度也会比以前的火炮要快。

我还听说,朝廷正在研究一种叫做开花弹的炮弹。就是出膛之后,能在人群中炸开。”

说到这里,沈惟中心虚的四下看了看。

“据说这种火药特别的消耗硝石,万岁爷已经召见了钱阁老,要兵部全力购置硝石。

今后,这硝石价格会打着滚的往上翻。”沈惟中笑吟吟的看向范奢。

“钱阁怎么说?”

“钱阁老能说什么,还不是得尊上意?不过现在朝廷也没钱,估计得等各地的秋税收上来之后,才能开始收购。

咱们是兄弟,我才给你透这个口风。趁着朝廷还没有收购,咱们先收上来。到时候朝廷没有了办法,自然只能从我们手里高价买进。

如果能弄到手两座硝石矿,那就赚翻了。一年下来,怎么说也能弄个几十万两银子。

我在江南的本家,还有郑家、钱家、都已经派人去西北了。

建奴不断在西北闹腾,咱们大明的兵和他们打,比拼弓马刀枪根本不是对手。

依靠的不就是火器之利?只要建奴一天不除,朝廷就离不了硝石这东西。

剩下的事情,不用我多说了吧。嘿嘿嘿……!”沈惟中老鼠一样“嘿”“嘿”怪笑。

范奢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儿。怪不得老家来信说,最近西北硝石价格大涨。

原来门道在这里!

只要建奴一天不灭,朝廷就会一天离不开硝石。而西北的硝石矿就那么多,产量也就那么多。

也就是说……建奴只要还闹腾一天,朝廷还需要火药,硝石的价格就会一直涨,打着滚的往上涨。

那硝石矿……

“员外郎,你能跟我说这番话,证明你拿我当兄弟。别的不说,先干了这杯酒。

此次获利,会有您的三分利。”范奢伸出三根手指,对着沈惟中晃了晃。

“好,赵贤弟够朋友。干!”两人碰了一杯,一饮而尽。

他们没有注意到,范奢和沈惟中怀里的美娇娘,都在认真听着他们说的话。

崇祯元年是一个信息社会,朝廷需要大量硝石的事情像长了翅膀。

不但风一样吹遍了京城,而且在信鸽的加持下迅速飞向江南各省飞向山西和徽州。

江南的财阀和盐枭们像是闻见了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纷纷派出家中得力子弟,携带大量金银财帛前往西北收购硝石。

大量金钱的涌入,让西北硝石的价格一天几变。

从刚开始的一百个铜钱一担,转瞬间变成了三百个铜哥儿一担。那些世家子弟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价格一天之内便涨到了五百。

价格变化之大,就连那些身家巨万的世家子弟都感觉咋舌。

乾清宫里面,王承恩躬着身子站在御书案前面:“万岁爷!

张彝宪从太原传来塘报,说是硝石已经涨到八百制钱一担。

他向万岁请示,是不是可以出货了。”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他就是外出作战的将军,什么时候进货什么时候出货,主意都由他来拿。

朕只要白花花的银子进内府就好!

这一次花出去七十万两银子,内府穷的都快见底了。昨天皇后还来说,已经着内宫节省开支。

省出两万两银子,以供朝廷军需。

朕这个皇帝真当的连老婆都养不起了,那还当个什么劲儿。”

“万岁爷不用担心,张彝宪已经将西北三个最大的硝石矿买了下来。

如今西北硝石产量的六成捏在万岁爷您的手里,朝廷用硝石根本不需要从他们手里购买。”

“有个叫古龙的人说过,九月是鹰飞的日子……

南方几月份收桑蚕丝?”

王承恩有些懵!九月是鹰飞的日子,听得很是豪迈。可这怎么又蹦到收生丝上去了?

这皇帝的思维太跳跃了!

“回万岁爷的话,生丝一般春天和秋天收购。

春天是三到五月份,秋天是九月到十一月。”

“那给张彝宪说,十月份朕需要大笔的银子。”

“诺!”

“现在硝石的价格也炒起来了,跟张彝宪说,硝石矿最迟十一月也要卖掉。

卖个好价钱!”

“诺!”王承恩很惊诧,硝石矿现在就是会下金蛋的鸡。

皇帝居然说卖就卖掉!不过这个时候卖硝石矿,价钱肯定是天价。

两人正说着话,有小黄门进来禀报:“启禀万岁!

前蓟辽总督孙承宗奉旨觐见。”

“哦!”李浩眼前一亮,偶像型的人物来了。

如果说大明朝在这个时候还有中流砥柱,那么这位老人家就是那根中流砥柱。

什么袁崇焕,什么祖大寿,什么赵率教。都是人家提拔起来的小兄弟!

如果不是魏忠贤使坏,还让这位老人家镇守辽东。说不定现在皇太极正在收拾东西搬回他的赫图阿拉!

“走,跟着朕去迎接。”偶像自然要有偶像的待遇,李浩带着王承恩走出乾清宫亲自迎接孙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