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漫话运动功能障碍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正常人体骨骼结构是什么?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骨与骨之间由关节和韧带连接起来,主要作用是支撑身体、产生运动。正常成人有206块骨,总体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个部分。

二、人体主要肌群有哪些?
我们常说的肌肉一般是指骨骼肌。人体的骨骼肌约有639块,几乎占体重的40%~50%。按肌肉的位置分为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为屈肌、伸肌等;按形状分为长肌、短肌、阔肌等。

三、什么是运动功能障碍?
各种原因导致的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障碍,引起肢体或器官不受自我意识控制,丧失全部或部分的肢体、器官功能,主要与椎体系统病变有关,称为运动功能障碍。

四、什么疾病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
会引起运动功能障碍的常见疾病包括疼痛、外伤、脑血管病变(如脑出血、脑梗死)、神经受损(如脊髓损伤)、大脑受损(如帕金森病、脑肿瘤)、肌肉疾病(如重症肌无力、肌肉萎缩)等,也可见于药物、心理因素等。

五、运动功能障碍会有什么表现?
运动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肌肉无力、延迟运动、不自主动作(如不能控制的颤抖),以及正常能做到的动作做不到或行动缓慢、瘫痪、姿势异常、肌肉力量减弱、肌张力异常等表现。

六、什么是“肌张力”?
肌张力是指在安静休息的状态下肌肉维持一定紧张状态的能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七、什么是功能位?
功能位是指当肌肉、关节功能尚未恢复时,必须使机体处于发挥最佳功能活动的体位。通常上肢的功能位为屈曲位,下肢一般为伸展位。

下肢功能位
八、什么是抗痉挛体位?
抗痉挛体位是根据偏瘫或截瘫的特点设计的一种预防或对抗痉挛模式出现、保护关节、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性体位,又称良肢位。多用于脑损伤患者,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能抑制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有利于患者恢复正常的运动模式。

九、什么是抗挛缩体位?
挛缩是指皮肤、肌肉组织因为各种原因形成瘢痕,致使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可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例如,创伤、烧伤、手术后形成瘢痕,从而导致关节挛缩、肢体活动障碍。抗挛缩体位是预防和对抗上述病征的一种治疗性体位,可以减少关节挛缩的发生,或减轻挛缩发生后的不良后果。

十、什么是高低肩?
高低肩就是指两侧的肩胛骨的高度不一样,一侧较高,一侧较低。这是由于长期不正确的姿势或者长期背单肩包导致人体两肩不一样高的现象。当肉眼可见时,证明已经发生了脊柱弯曲畸形。

十一、什么是足下垂?
足下垂也叫尖足,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拖拉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触地面。因此,在步行周期的摆动相,患者不能完成踝背屈动作,形成特征性的足下垂步态。骨骼、肌肉、神经损伤、瘫痪等均可引起足下垂。

十二、什么是“剪刀脚”?
“剪刀脚”就是交叉步态,常见于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儿童。表现为:肌张力增加,腱反射亢进,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足下垂及内翻,行走时足尖着地,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撞,严重者两腿完全交叉,呈“剪刀式”步态。

十三、什么是踝泵运动?
踝泵运动就是踝关节的屈伸和踝绕运动。踝泵运动起到像泵一样的作用,可以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增强肌力,避免肌肉萎缩,预防深静脉血栓,对于长期卧床及手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四、什么是拇指腱鞘炎?
拇指腱鞘炎俗称“扳机指”,主要表现为患指局部疼痛无力,伸屈受限,活动后加剧,严重时手指常绞锁在屈曲或伸直位。休息后好转,局部可以进行封闭治疗、物理治疗及局部外用止痛药物。

十五、什么是体位适应性训练?
体位适应性训练是指为了使患者尽快由卧位到坐位再到直立位,每天给予患者适当的体位角度,体位角度逐渐增加,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回心血量,使患者更快适应体位变换。

十六、体位适应性训练有什么作用?
体位适应性训练可以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压力性损伤、骨质疏松等长期卧床并发症。应尽早抬高床头,或进行起立床的站立训练和体位保持训练。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越早开始训练,效果越好。

十七、常见异常步态有哪些?
1.偏瘫步态
肩膀下沉,手肘手腕都弯曲放在身体前,髋部抬高,下肢伸直,走一步,腿画半圈,脚刮擦地面,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

2.醉酒步态
行走时躯干重心不稳,步态蹒跚、摇晃和前后倾斜,好像要失去平衡而跌倒,这种病理性行走的步履表现称为醉酒步态。常见于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类药物中毒。

3.间隙性跛行
是指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又再度出现。常见于动脉硬化、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

十八、关节活动的正常范围是什么?
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度或转动角度。关节活动范围是评估关节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可采用量角器、角度计进行测量,也可以对照下图进行简单测试。

十九、肌肉力量如何分级?
肌肉力量一般分为0~5级,共六个级别。

(王学萍 吴姁怿 李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