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临床诊疗能力提升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十节 肺血栓栓塞症

临床病例

患者,男性,67岁。以“咳嗽、咳痰5天,呼吸困难1天”为主诉入院。患者5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咳少许白色稀薄痰,自服“止咳化痰药物”(具体不详)治疗。1天前晨起时突发喘息,呼吸困难,一过性晕厥,发作时意识丧失数秒,意识恢复后仍感呼吸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急诊,查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D-二聚体升高,给予消炎、平喘等治疗3天后仍有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偶有胸痛。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自发病以来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未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无发热及盗汗,无咯血及痰中带血。病程中饮食、睡眠尚可,二便如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否认恶性肿瘤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家族遗传病史。

病史采集要点

●常见症状:突发呼吸困难及气促(尤以活动后明显)、胸痛、晕厥、咯血、咳嗽、心悸等。

●危险因素:高龄、恶性肿瘤、长期卧床、近期手术、创伤及骨折、长途航空或乘车旅行、妊娠及产褥、口服避孕药等。

●诊治经过:相关病史,D-二聚体、CT肺动脉造影、下肢血管彩超、心脏彩超等检查及相关治疗方案。

●与之鉴别的常见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发热、晕厥、下肢水肿等。

●经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进行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可能性及风险评估,从而确定诊断流程。

本例患者:咳嗽、咳痰,突发喘息、呼吸困难,活动后加重,晕厥1次,偶有胸痛。

体格检查

体温36.5℃,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66mmHg,营养良好,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散在干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02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四肢活动自如,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右侧为著,右侧小腿周径比左侧长约1.5cm。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体格检查要点

重点关注肺动脉;系统阻塞、右心功能不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相关体征。

●呼吸系统体征:

以呼吸急促最常见,另有发绀、肺部啰音或胸腔积液的相应体征。

●循环系统体征:

包括心率、血压变化,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甚至休克,颈静脉充盈,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P2>A2)或分裂,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DVT的体征:

主要表现为患肢肿胀、周径增粗、疼痛或压痛、皮肤色素沉着,行走后患肢易疲劳或肿胀。

●其他:

可伴有发热,多为低热,少数患者可有中度以上的发热。

本例患者:脉搏102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20/76mmHg,呼吸急促,颜面、口唇发绀,听诊双肺呼吸音粗,双肺闻及散在干啰音,心率102次/min,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右侧为著,右侧小腿周径比左侧大约1.5cm。

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11.62×109/L,Hb 144g/L,PLT 131×109/L。

血气分析:pH 7.46,PaCO2 29.4mmHg,PaO2 61.5mmHg,SaO2 91.2%。

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5.1秒,D-二聚体20mg/L。

心肌酶:AST 25U/L,LDH 304U/L,CK 266U/L,CK-MB 13.3U/L。

肌钙蛋白 T 0.13μg/L。

NT-proBNP 1 270ng/L。

心电图:窦性心律,Ⅲ导联可见Q波,V1~V4及Ⅲ导联可见T波倒置(图2-10-1)。

图2-10-1 肺血栓栓塞症心电图

双下肢静脉彩超: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右下肢腘静脉血栓形成。

CT肺动脉造影检查:双肺动脉可见明显充盈缺损,提示PTE(图2-10-2)。

图2-10-2 肺血栓栓塞症CT肺动脉造影

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室增大,右室前壁厚度6mm,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肺动脉压39mmHg。

辅助检查要点

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检查一般按疑诊、确诊、求因三个步骤进行。

(一)疑诊相关检查

●血浆D-二聚体:

若D-二聚体含量<0.2mg/L,可基本排除PTE。

●动脉血气分析:

常表现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

●血浆肌钙蛋白:

包括肌钙蛋白Ⅰ(cTNI)及肌钙蛋白T(cTNT)可增高。

●B型钠尿肽(BNP)和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

无明确心脏基础疾病者BNP或NT-proBNP增高,需考虑PTE可能。

●心电图:

较为多见的表现包括V1~V4的T波改变和ST段异常;部分病例可出现SQT征。

●胸部X线片:

胸部X线片表现区域性肺血管纹理变细、稀疏或消失,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阴影,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肺动脉段膨隆,以及右心室扩大征,少至中量胸腔积液征等。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右室后负荷过重征象,可作为危险分层重要依据。

(二)确诊相关影像学检查

●CT肺动脉造影(CTPA):

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是目前确诊PTE的首选检查。

●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

其典型征象是呈肺段分布的肺灌注缺损,并与通气显像不匹配。

●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

可以直接显示肺动脉内的栓子及PTE所致的低灌注区,但对肺段以下水平的PTE诊断价值有限。

●肺动脉造影:

选择性肺动脉造影为PTE诊断的“金标准”。随着CT肺动脉造影的发展和完善,肺动脉造影已很少用于急性PTE的临床诊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三)DVT相关影像学检查

包括静脉超声(US)、CT静脉造影(CTV)、核素静脉显像、静脉造影等。

(四)求因相关检查

对于确诊的PTE患者应进行求因检查,对于疑似遗传缺陷患者,应先做病史和家族史的初筛。如除制动、创伤、明确肿瘤病史、长期口服避孕药等因素外,需注意进行隐源性肿瘤的筛查、抗凝蛋白及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检测、易栓症相关基因检测等。

本例关键线索

●血气分析提示: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D-二聚体明显升高。

●心肌酶、肌钙蛋白升高。

●NT-proBNP升高。

●心电图示 SQT征。

●双下肢静脉彩超提示DVT。

●CT肺动脉造影提示双肺动脉栓塞。

●心脏超声提示:右心室增大,右室前壁厚度6mm,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肺动脉压39mmHg。

诊断策略

目前急性PTE的诊断主要基于疑诊、确诊、求因、危险分层的策略。目前已经研发出多种明确的临床预测评分,最常用的包括简化Wells评分、修订版Geneva评分量表等(表2-10-1)。

表2-10-1 PTE临床可能性评分表

注:PTE,肺血栓栓塞症;DVT,深静脉血栓形成。修订版Geneva评分三分类法:0~1分低度可能,2~4分为中度可能,≥5分为高度可能。

(一)疑诊

●推荐基于临床经验或应用临床可能性评分(简化的Wells评分、修订的Geneva评分量表)对急性PTE进行疑诊的临床评估。

●推荐临床评估联合D-二聚体检测进一步筛查急性PTE。

临床评估低度可能的患者,如D-二聚体检测阴性,可基本除外急性PTE,如D-二聚体检测阳性,建议行确诊检查。

临床评估高度可能的患者,建议直接行确诊检查。

(二)确诊

疑诊PTE的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血流动力学障碍采取不同的诊断策略。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PTE疑诊患者:

建议完善CT肺动脉造影检查;如无条件或不适合行CT肺动脉造影检查,建议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如发现血栓证据,在排除其他疾病可能性后,建议按照PTE进行治疗;如发现DVT的证据,则可启动治疗,临床情况稳定后行确诊检查。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PTE疑诊患者:

CT肺动脉造影为首选的确诊检查手段。

(三)求因

●急性PTE患者,推荐积极寻找相关的危险因素。

●若不存在可逆诱发因素,注意探寻潜在疾病,如恶性肿瘤、抗磷脂综合征、炎性肠病、肾病综合征等。

●年龄较轻(如年龄<50岁)或家族性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若无可逆诱发因素,行易栓症筛查。

在急性PTE的求因过程中,需要探寻任何可疑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2类(表2-10-2)。

表2-10-2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续表

(四)危险分层

建议对确诊的急性PTE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以指导治疗,目前指南推荐的危险分层方法见表2-10-3。

表2-10-3 肺栓塞危险分层

本例患者:患者具备PTE的临床症状、体征,简化的Wells评分为3分,相关辅助检查支持肺栓塞诊断,且伴有心脏生物学标志物升高,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室功能不全,但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故诊断为急性中高危PTE。

鉴别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肺炎。

●主动脉夹层。

●其他引起胸腔积液的疾病:如结核性胸膜炎、肿瘤等。

●表现为晕厥的疾病鉴别:如心律失常、脑血管疾病等。

●表现为休克的疾病鉴别:需与低血容量性、心源性休克等鉴别。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鉴别:需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等鉴别。

本例患者:该患者需与肺炎、心源性休克、脑血管疾病等鉴别。

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要点

(一)一般处理与呼吸循环支持治疗

1.对高度疑诊或确诊急性PTE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并给予积极的呼吸与循环支持。

2.对合并休克或低血压的急性PTE患者,必须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予支持治疗。

3.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以防止血栓脱落;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二)抗凝治疗

1.普通肝素

先给予3 000~5 000U或按80U/kg静脉注射,继之以18U/(kg·h)持续静脉泵入。在治疗的最初24小时内每4~6小时监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使APTT在24小时内达到并维持于正常值的1.5~2.5倍(注意监测血小板,必要时及时停药)。

2.低分子量肝素

根据体重给药,详见表2-10-4。

3.磺达肝癸钠

应用方法:5mg(体重 <50kg)、7.5mg(体重 50~100kg)、10mg(体重>100kg),每日一次,皮下注射。

表2-10-4 常用低分子量肝素的使用

4.华法林

初始剂量推荐3.0~5.0mg,大于75岁和出血高危患者应从2.5~3.0mg起始,推荐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0~3.0(目标值为2.5),并定期检测。

5.新型口服抗凝药

包括阿加曲班、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及阿哌沙班等。

(三)溶栓治疗

1.急性高危PTE,如无溶栓禁忌,推荐溶栓治疗;急性非高危PTE患者,不推荐常规溶栓治疗。

2.急性中高危PTE,建议先给予抗凝治疗,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出现临床恶化,且无溶栓禁忌,建议给予溶栓治疗。

3.急性PTE应用溶栓药物,建议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50mg、尿激酶2万U/kg或重组链激酶150万U,2小时持续静脉滴注。

4.急性高危PTE,溶栓治疗前如需初始抗凝治疗,推荐首选普通肝素。

5.溶栓治疗后,应每2~4小时监测APTT,当其水平降至正常值2倍(<60秒)时,即应启动规范的肝素治疗。

(四)介入治疗

肺栓塞的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吸栓、碎栓术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

本例患者:选择那曲肝素钙86U/kg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抗凝治疗,并注意一般支持治疗。

高危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流程(图2-10-3)

图2-10-3 高危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流程

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流程(图2-10-4)

图2-10-4 非高危肺血栓栓塞症诊断流程

1.相对禁忌:妊娠期女性;造影剂过敏患者;凝血障碍者;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心力衰竭不可以平卧者;感染性心内膜炎。

(王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