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石器时代
发现晚期旧石器
从考古学上讲,旧石器时代是指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当时的原始人使用比较粗糙的打制石器,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从社会组织形态上看,旧石器时代是古人类从原始群向母系氏族公社过渡时期。自20世纪40年代末以来,随着大批旧石器遗址的发掘和一些古人类化石的发现,日本列岛没有旧石器文化以及原始人类生存的传统观点被改变了。但由于日本列岛火山较多,地震频繁发生,地表变化较大,且土壤酸性较强,人骨等遗物容易被溶解,所以保存下来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较少,距今时间亦较近。目前能够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旧石器遗址或遗物大体在距今3万年前到距今1.2万年前之间,日本考古学界称之为“后期旧石器时代”。
1949年,业余进行考古活动的商人相泽忠洋在群马县岩宿的土层中发现打制石器,经专家鉴定为距今2.4万年前之物。其后考古学家对该遗址进行挖掘,又发现了敲打形、刮削形、尖状形、刀斧形等打制石器,并将其命名为“岩宿文化”,由此证明日本列岛有旧石器时代存在。由此开始,陆续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发现了旧石器遗址,目前有4000多处。
冰河时代大陆桥
在发现旧石器文化的基础上,日本陆续发现了相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1950年,考古学家在栃木县安苏郡葛生町发现了六件古人类遗骨化石,取名为“葛生人”;1957年,在爱知县丰桥市的牛川町发现了古人类的上腕骨、左侧大腿骨以及动物化石,取名为“牛川人”,但他们是距今3万年前的“旧人”还是距今3万年内的“新人”,尚无定论;1959年,在静冈县的三日市发现了古人类的头骨片等七件遗骨化石,取名为“三日人”。
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考古学家又先后在静冈县浜北市的石灰岩洞、冲绳县具志头村的港川,以及大分县的圣岳洞穴等地点发现了古人类遗骨,分别称为“滨北人”“港川人”和“圣岳洞穴人”,他们均为“新人”。其中“港川人”1号人骨最完整,身长153公分,为距今1.8万年之前的古人类遗骨化石。另外,考古学家在大分县的岩户遗址不仅发现了古人类遗骨,还发现了当时的坟墓,时间均为距今2万年前,属于后期旧石器时代的人骨和坟墓。虽然从数量上看还不多,但已发现的古人类遗骨、大量的旧石器以及动植物化石可以证明,在后期旧石器时代,日本列岛上已有古人类居住。
从上述古人类遗骨的身体特征上看,他们与其后的绳纹人有血缘联系,即身材较矮、眉毛粗、双眼皮、嘴唇较厚、四方脸型等。因此,原始日本人从何处而来长期以来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但目前尚无定论。较为一致的看法是:从地质学的角度看,从距今数十万年前到1万年前的“更新世”为地球的冰河时期,海平面比今天低得多,日本列岛的北端及南端与欧亚大陆连在一起,主要是欧亚大陆东北部的原始人群为追逐大型野兽到达日本列岛,并在该地定居下来。后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消失,定居日本列岛的原始人逐渐形成了最早时期的日本人——绳纹人。
狩猎采集与洞穴
旧石器遗址发掘表明,当时的原始日本人居住在天然洞穴或岩石遮阴处,另外也在丘陵的斜坡、高地、湖沼等周围建造住穴,过着“冬则宿穴,夏则住樔”的生活。食物主要是狩猎到的动物、捕获的鱼类或采集到的野生植物及果实,因而原始日本人过着频繁移动的生活,作为生产及生活工具的特定地区打制石器也因此被带往各地。当时火已被广泛使用,在静冈县上野遗址距今2万年到1.5万年的赤土层中发现炉迹,在大阪三味山遗址甚至发现了居住遗址和煮烧肉类食物的痕迹。
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日本列岛上陆续发现了旧石器前期、中期的遗址和遗物,但2000年新闻界报道日本旧石器时代考古造假事件后,前期、中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成果遭到否定。受其影响,上述后期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成果也遭到怀疑,但其可信度依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