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政治学学科地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民主转型—政治稳定—国家能力

发展政治学关注政治发展的一般逻辑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政治发展理论家在研究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后得出结论,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五种问题:一是统一问题,关系到国家认同能否形成,即所谓国家构建问题;二是治理有效性问题,关涉政治权威是否行之有效,即所谓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三是经济建设问题,要求提高国内生产能力,满足社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要,即所谓经济发展问题;四是参与问题,各类社会集团施加压力要求影响政治决策,即所谓政治参与问题;五是分配或福利问题,要求国家重新分配收入、财富、机会和荣誉,即所谓公平分配问题。

按照一般的发展逻辑,上述五种问题依次出现,也就是说,国家现代化似乎要依次完成五大任务,即:首先,完成统一国家建设,对内对外形成统一国家主权;其次确立完整的政治行政体系,行使统一的政治权威;然后实现经济“起飞”,完成经济改造和基本建设;而后扩大政治参与,普及选举,完善政党制度,完成政治民主化改造;最后解决公平问题,改善社会福利,建立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本来,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按理先于政治参与和物质分配,因为,只有首先做到有资源可分,才能谈得上如何公平分配资源的问题。然而,比较研究显示,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使它们无法遵循上述发展逻辑。它们还没有很好地完成前三项任务,就已经进入了由政治上有能力和经济上发达的民族国家所组成的国际社会。在这个国际社会中,参政和福利是突出的政治问题。因此,尽管发展的逻辑意味着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要先期进行,但发展的政治却迫使第三世界国家同时面临人们对于参政和分配的要求及期望。1

发展研究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处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与发达国家当初面临的条件完全不同。首先,人口与资源的紧张成为一对矛盾。现代流行病学、药学和医学技术得到大力发展,不断下降的死亡率同较高的出生率相结合,造成人口急剧增长,这种人口增长主要集中在贫困阶层,又加剧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其次,由于现代化通讯工具的发展,不发达国家的人民所接触的是一种生活富裕、人民参政的社会生活模式。这就使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同时面对多重压力,迫使他们不得不对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迅速扩大的公民参与要求同时做出反应。最后,由于历史传统和发展水平的限制,政治体系的制度化程度低,当上述要求提出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不具有高效率的行政机构,还没有能力很好地实施社会管理。于是,它们面对人口压力、参与压力、国际压力,必须同时解决政府能力、政治参与、经济增长和公平分配等问题。这成为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政治不稳定的大背景和总根源。

基于对这些问题的观察,政治发展研究开始从关注民主转型与巩固,到政党制度和政治制度化建设与政治稳定关系问题,再到聚焦国家能力2,完成了主题的发展与转化。国家能力的软弱涣散成为“失败国家”普遍的现象,也成为当今世界许多严重问题的根源,因此,如何加强国家能力和治理效能,成为当今此类研究关注的重点。

实践是理论的来源,理论是实践的导引,这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般表述。国家现代转型既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也是一个面对诸多要素而不得不做出选择的自觉自为的过程。无论是摆脱殖民体系的落后国家,还是传统古老的国家,它们要发展转变为一个现代国家,都需要系统的理论构建。从早期的发展研究,到之后的现代化、民主化、稳定性研究,再到今天的治理研究,政治学者为理论构建做出了探索。如果把工业革命兴起和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建立看作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那么,那些被认定现代化了的国家完成转型大概需要200年时间。这个事实表明,对于许多后发展国家来说,完成国家现代转型依然任重道远。

1 〔美〕 加布里埃尔·A.阿尔蒙德、G.宾厄姆·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422—423页。

2 参阅 〔美〕 弗朗西斯·福山:《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世界秩序》,黄胜强、许铭原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