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创业实战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2 创业需要事业合伙人

2.2.1 合作和合伙的区别

合作和合伙,都代表双方有紧密联系,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合作的本质是交易,一方有什么资源,另一方有什么资源,彼此进行交换。这种体制讲究的是“公平”。合伙的本质则是风险共担,是在最危急时刻还能彼此支持,互不背叛。这种体制讲究的是“放心”。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清楚很多关系的实质。比如上班一起工作是合作,而一起创业就应当是合伙。

很多时候,合作能够保证在好的时候变得更好,合伙能够保证在坏的时候不会变得更坏。那么,应当找什么样的合伙人共同创业呢?有人说:“要和有资源的人合作,和没有退路的人共事。”这句话言简意赅,这也是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格局,直面生存的压力,许多人谋求高效率工作的必然选择。

2.2.2 合伙创业的“人合”与“资合”

通俗地说,创业主要涉及两大问题:一是人的问题,二是钱的问题。合伙人“合”的不仅有资金,还有人品、格局和规则,根据实践经验来看,“人合”可能比“资合”更为重要。在这个问题上,我国著名企业家王石、俞敏洪等人虽然表达各异,但在一些方面的观点达成了共识。

1.合伙创业需要创业者的激情与智慧

(1)创业要保持理性心态。创业,本来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有时甚至是“九死一生”,但目前社会上,你所能看到的往往是比尔·盖茨、乔布斯等成功者,一个个成功的IPO案例把企业家光辉的一面无限放大,却掩盖了大街小巷每一天都有破产倒闭、都有为失败而痛哭的人的事实。因此,在有些人眼里,满眼都是成功,并用这类与自己无关的成功来激励自己,这种观点是非理性的,也是可怕的。

(2)创业要有高尚的目标。创业不仅仅是为了“发财”,而是为了要去做一件期望实现的事情,是一种追求理想的过程。如果不单纯以盈利为导向,而是以“去完成一件正确的事情”为导向,那么创业更有可能成功。

(3)创业要做好风险预判。假如创业者首先能想到失败后会怎么样,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反而会更大;相反,从未思考过失败的创业者,创业之路没有走多远,等待他的往往就是失败。换句话说,如果把创业看成一个灵感工程,那么,很可能会惨淡收场。如果把创业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做好系统规划,科学地进行收益和风险预判,那么这样的创业者就走在成功的路上了。

图片来源:360图片

2.合伙创业应制定规则

创业有人力、财力投入的风险,充满着不确定性,可能赚钱,也可能赔钱。如果几个人合伙创业获得了初步成功,那么公司赚的钱应该如何分配?同样,如果公司赔了钱,那么又应该如何分担责任和债务?还有,如果在合伙创业一段时间后,矛盾冲突不可调和而必须“散伙”,那么经济利益、经济责任又该如何分割?

大量的创业实践表明,合伙创业之前,合伙人商议时最重要的问题是“及时立规”。正如俗语所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尽管内部的制度、规则不能够解决创业动态运作中所有问题,但没有规则,将来合伙创业中的矛盾冲突必然会有很多。合伙创业的规则一般应涵盖以下方面。

(1)出钱、出力、出技术和股权分配等规则。解决创业起步阶段,公司核心资源的整合和未来利益分配的问题。

(2)领导、管理和用人等规则。这是指由谁来领导、领导权有多大、领导出现问题后如何处理甚至罢免等规则。公司再小也应当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由一个人来担任承担责任的“老大”即核心领导者角色,其他人则承担具体的用人谋事的执行管理者角色。

(3)公司重要事宜的决策机制和规则。比如,如何吸收新的投资或者合伙人,如何聘用重要管理者,如何制定“绝不合伙法则”,如何制定“分红法则”。此外,还需要有提议、动议、附议、反对、弃权、表决的相关议事规则,以及如何修改的规则。

(4)“丑话在前”,制定“散伙法则”。“散伙法则”是很重要的,因为创业的失败率很高,设置这个法则的目标是起到保障作用—如果创业遇挫,创业者能够好合好分、好聚好散。它既涉及合伙公司的整体解散问题,又可能涉及单个合伙人的退出问题。合伙公司解散涉及公司的结算和清算,需要解决合伙人的债权债务问题,其中应该涵盖合伙人如何退出、原股退出还是议价退出、损耗成本计算标准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