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思辨
哲人如斯,思者如风[1]
邴正[2]
【摘要】时间先在性是指一事物在时间上先于其他事物存在,逻辑先在性是指一事物在性质上比其他事物更根本。在邹化政先生的启发下,促使我研究黑格尔逻辑先在性问题,从而深化了我对西方古典哲学的理解。邹化政先生的学术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一,从黑格尔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三位一体的统一,认识哲学史的发展,用统一的、循序渐进的思维发展的逻辑去认识哲学史。其二,重视史论结合,用雄厚的哲学史和熟悉经典著作的坚实基础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推动哲学创新。其三,坚持思想的独立性和学术的独特性。其四,热爱哲学,献身哲学事业。吉林大学的哲学研究,在近三十年来围绕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哲学研究的当代重大的转向,包括对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等问题,取得重要突破,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高清海、邹化政等哲学家重视从哲学史中汲取营养、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与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出发,寻找新的学术着眼点和突破口的优良传统等也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邹化政 逻辑先在性 哲学思维 学术风骨
1978年3月,作为恢复高考的首届大学生,我进入吉林大学哲学系学习。那是一个充满春天气息的季节。我们如饥似渴,求学求知。徜徉在课堂与图书馆之间,几乎到了有课就上,有书就看,有讲座就听的程度。大二的一天,听说有一位精通德国古典哲学的老师给研究生授课,我和几个同学挤进教室抢占座位。由于听课的人多,以至于有人没有座位,可又不肯离去。课堂有些乱,以至于惊动了哲学系副主任李绍基,他进入教室,动员本科生退出。一位女同学不肯走,竟然高呼:“学生有听课的权利,我们不走,留下来坚持真理!”引得满座哄堂大笑,一时传为美谈。
这位老师就是邹化政先生。我们课没听成,从此结识了邹化政先生。有他的讲座,我就去听讲。后来,我们年级的德国古典哲学、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等课程,都是邹先生讲授的。邹先生是山东海阳人,身材高大、头发蓬乱、不修边幅。他嗓音洪亮,一口浓浓的胶东话,把“人”,读成“印”,把“黑格尔”读成“赫哥儿”。他讲课总是富有激情,讲到激动时,常常伴有板书,且十分用力,粉笔经常被折断。因其激动,难免字迹潦草,以至于难以分辨。放下粉笔,他又因激动,手臂不停地挥舞,以至于头上襟前,挂满粉笔尘末,弄得灰头土脸。我们用玻璃杯为老师备好茶水,可他每讲课必激动,每激动必用水杯敲击讲台桌面,没几天,玻璃杯就被敲碎。后来,我们不得不改放搪瓷杯,那只崭新的搪瓷杯很快被敲击得伤痕累累。有时讲到动情处,他会把面对他第一排的某个同学突然拎起来,一边用力摇晃,一边大声喝问:“你索(说)逮(对)不逮(对)?”万一你一时溜号,会吓个半死!应该说,他是我所遇到的老师中,讲课最投入、最富激情的人。
在吉林大学校园,邹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据传,20世纪50年代,邹先生讲授黑格尔的《逻辑学》到忘情之处,曾高呼“赫(黑)格儿(尔)万岁!”结果在反右时,他被打成右派。他因此被取消教师资格,下放到图书馆整理图书、打扫卫生。但他把康德、黑格尔的著作撕开,一页一页带在身边,四周无人之时偷偷阅读。日复一日,他对这些著作如数家珍,几乎可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艰难困苦易使人虚度光阴,但也可以玉汝于成,就看你如何作为。
邹先生讲课自创体系,与众不同。如他讲中西哲学史分期,以人性逻辑演进为主线,分成“人实现兽心兽性之道”“人实现兽心人性之道”“人实现人心人性之道”。思想之深刻,观点之异锐,文字之晦涩,在当时发表出版之艰难,可想而知。平反后申报教授职称,邹先生几乎没有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和著作,只有厚厚的一摞油印讲稿。评委们纷纷提出异议,认为不合规则。我的导师、著名哲学家高清海教授当时是吉林大学副校长,他向大家说明,邹先生虽然公开发表的成果很少,但他思想深刻,足够教授水平,已得到学术界公认首肯。于是,邹先生晋升教授。
本科毕业,我顺利考取高清海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开学第一课就是邹先生讲授。他环视教室,发现了我,突然咆哮起来:“邴正,你考上研究生了?我就要说一说你,要不我就不说了!你的文章写得是什么东西?”我被他突如其来大光其火搞得一头雾水,实在想不起来我的哪篇文章惹了他。“你有什么资格乱批黑格尔?不超过黑格尔,你就没资格批判黑格尔!”
我终于想起来,是我大四提交给邹先生讲授的黑格尔《逻辑学》的开卷考试作业惹的祸。那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在那篇文章中,我认为,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是把对事物的本质、规律的抽象认识与事物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关系弄颠倒了,所以马克思批评黑格尔的哲学是“本末倒置”的客观唯心主义。下了课,我与邹先生理论了半天,想解释清楚我的观点来自马克思。可邹先生又激动了,“你根本没懂马克思,好好看看《资本论》!”
于是我不得不闻鸡起舞捧书待旦,一本一本啃黑格尔和马克思,那是一个因“逻辑先在性”而疯狂读书的春天。邹先生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执着与痴迷我非常理解,不过当时我没弄懂,即使我的文章惹恼了他,可我那篇文章的分数虽不是优秀,邹先生还是给了良好呀!
对黑格尔逻辑先在性问题的研究,深化了我对西方古典哲学的理解,进而促使我从苏联教科书哲学体系的传统唯物主义的影响中摆脱出来。黑格尔的逻辑先在性理论来源于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认为,应分清时间先在性和逻辑先在性。时间先在性是指一事物在时间上先于其他事物存在,逻辑先在性是指一事物在性质上比其他事物更根本。在黑格尔《逻辑学》中,他并不否认自然界的时间先在性。旧唯物主义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性统一于自然界的时间先在性,而黑格尔认为事物的本质比事物的现象更根本,只有思维活动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因此只有通过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把握,才能实现思维与存在的自在自为的统一。所以,他认为通过人的认识活动实现的“绝对精神”,逻辑上先在于具体事物。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3]黑格尔的思想启发了马克思。马克思充分肯定了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主观能动性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有一段名言:“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4]
我把这些体会写成文章,在学习讨论中发表,邹先生听了很高兴,又当众表扬了我。他告诉我,本科毕业时的那篇作业,他很不满意,认为我没搞懂黑格尔逻辑先在性的思想,把逻辑先在性与时间先在性搞混了。但基于我重视此问题对理解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性,还是给我良好的成绩。现在你终于弄懂了,就给你优秀。
我的硕士论文研究的是《价值现象的本质》,而价值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后新康德主义、意志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有了较扎实的西方哲学史的功底支撑,理解文德尔班、李凯尔特、布伦塔诺、哈特曼、尼采、克尔凯郭尔等人的思想,就显得游刃有余。邹先生阅后给了我很高的评价。他认为我对西方哲学的理解有了一定的功力,研究更加深入了。
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人类自我意识与文化批判》。我提出文化精神的实质是人类自我意识,文化精神的历史发展是人类自我意识从原始时代的自恋精神、古代的自卑精神、近代的自信精神到现当代的自省精神的不断升华的过程,不难看出其中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影响。
我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又追随高清海先生攻读哲学博士。虽然不是邹先生名下的学生,但多年来聆听邹先生的教诲,耳濡目染,深受邹先生的影响。他对西方古典哲学的深刻独到的理解,影响了吉林大学一代又一代哲学学子。概括起来,邹先生的学术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从黑格尔的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三位一体的统一,认识哲学史的发展,用统一的、循序渐进的思维发展的逻辑,去认识哲学史。改革开放初,不用说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就是大多数哲学教师,并没有真正读懂德国古典哲学。但邹先生是少数读懂康德、黑格尔的学者。吉林大学哲学系重视哲学史的学习与训练的传统,培养了许多在国内哲学界思想活跃的重要学者,与哲学史根基厚重有很大关系。这与邹先生较早融通西方古典哲学并以其独特魅力的熏陶分不开的。
其二,重视史论结合,用雄厚的哲学史和熟悉经典著作的坚实基础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推动哲学创新。吉林大学的哲学研究,在近三十年来围绕哲学教科书体系改革、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哲学研究的当代重大的转向,包括对西方政治哲学、社会发展理论、文化理论等问题,取得重要突破,产生了重要影响。饮水思源,高清海先生和邹化政先生重视从哲学史中汲取营养,从哲学的根本问题与哲学思想发展的逻辑出发,寻找新的学术着眼点和突破口的优良传统,也是分不开的。
其三,坚持思想的独立性和学术的独特性,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邹先生由于长期受不公正对待,失去了许多宝贵光阴,属于大器晚成。但他执着坚定,不改初衷,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思维逻辑的一贯性和重要性。其执着的治学精神与坚韧的学术风骨,激励和感染着他的学生们的学术创新与风格。
其四,热爱哲学,献身哲学事业。他一入哲学之门,几十年如一日,以一种近乎狂热的迷恋投身于哲学研究。他容不得对哲学的不公,更容不得对他所喜欢的哲学家的不敬。他一生爱好甚少,读哲学书,教哲学课,写哲学文章,是哲学工作者难以忘怀的楷模。
岁月如梭,邹先生故去已整整十年了。“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重温往事,感慨万千,仿佛又见到邹先生那高大而又不修边幅的身影,又听到他那浓重的胶东口音呐喊般的讲课声。
哲人如斯,思者如风。
The Memoir of A Great Philosopher and Thinker
Bing Zheng
Abstract:Temporal preexistence means that one thing exists before other things in time, and logical preexistence means that one thing is more fundamental in nature than other things. Inspired by Mr. Zou Huazheng, I was prompted to study the issue of Hegel's logical preexistence, thus deepening my understanding of western classical philosophy. Mr. Zou Huazheng's academic influen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1.From the triunity of Hegel's ontology, epistemology and logic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nd from the logic of unified and gradual thinking development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2.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mbination of history and theory, study Marxist philosophy principles and promote philosophical innovation with strong philosophical history and solid foundation of familiarity with classical works. 3.Adhere to the independence of thought and academic uniqueness. 4.love philosophy and devote oneself to philosophy cause. In the past 30 years,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f Jilin University has revolved around the reform of the philosophy textbook system, the transformation of philosophical thinking mode, and the major contemporary turn of philosophical research, including the issues of western political philosophy, social development theory, cultural theory, etc. Made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and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I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fact that philosophers such as Gao Qinghai and Zou Huazheng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drawing nutrients from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proceeding from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philosophy and the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ical thoughts, and the fine tradition of looking for new academic focus and breakthrough.
Keywords:Zou Huazheng; Logical Preexistence; Philosophy Thinking; Academic Demeanour
[1]本文选自邹广文主编《邹化政学术纪念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年11月。本刊略做修改。
[2]邴正,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哲学社会学教授。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第3页。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第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