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2章 情况有变
不一会,宋爱芙、永善也都挑着东西到了。
永善对于范民堂的热情还是很感谢的,连声称谢。
不料范民堂不领情:
“你谢个啥,大鹏谢我还成。大鹏,你想想看,上次给我说故事是啥时候的事了?这一路上也得有半个钟头,光走路多寡淡,说点啥呗,听你说故事可比看书带劲!”
一听他这话,三个人算是全明白过来了。这家伙第一个奔到村口等着,就是想着路上听故事呐!
孙来鹏汗了一把,这是把自己当说评书的了。不过他没觉得特别意外。
十八玖岁了还爱听人说故事,这事后世的人估计就没法理解。但放在这个没啥娱乐的年头,也不算太奇怪。
何况范民堂本就不是一般人。你说一般人能这个年纪还痴迷小人书么?
孙来鹏只是有点感到为难:“你小子看的小人书怕是比我还多吧?我肚里那点存货早在几年前就掏光了,颠来倒去还是那些东西,你要听?”
什么白蛇、包公铡美、座山雕、雪原前哨、铁道游击、赤壁大战、桃园结义,统统讲过都不只一遍了。
“我忘性大,听过早忘了,就座山雕,你再给我从头讲讲呗!”范民堂说着索性来抢他肩上担子,“你腿刚好,挑着重东西也影响发挥,我给你挑着,你好好说故事!”
瘾这么大,孙来鹏也是在村里找不出第二个了。
“行行行,你别抢,我挑着担给你讲,保证半句不含糊。”
孙来鹏没辙了。
“别座山雕了,重复没劲。我给你讲个新的吧,咱射雕!这是我前阵子去县里图书馆,看到的新故事!”
为了不被怀疑故事的来源,他只能胡诌说是图书馆看来的了。天知道八二年的内地图书馆有没有《射雕》,反正电视剧在内地这儿播出还得等两年。
“射雕?一听这名字就带劲!这个是剿的哪儿的匪?”
“……”孙来鹏噎了一下,“剿的是金人狗王爷……”
他也不耽误,当即从牛家村的一场铺天大雪,开始了久违的说书生涯。
金大侠的小说没得说,刚开了个头,范民堂已经被牢牢吸引住了。
这次他们没直接去氮肥厂,而是先去到范民堂的姨夫熊传业家。
有范民堂介绍,熊传业自然不推托,答应下来,以后每天他们几个做完生意把工具挑进他家堂屋放着就行。
孙来鹏三人连连道谢。趁着汤锅中的汤还是热的,做了几碗魔芋粉条给到熊传业一家尝个味。宋爱芙也做了几碗凉粉,永善留下几只甜薯饼。
从熊家一走出来,范民堂没忘了正事,当即便急切地催促:“快讲快讲,到氮肥厂还有几步路,还能再讲一段!”
宋爱芙也没能忍住,开口问:“郭靖都笨到家了,那什么江南七怪能教得动他?”
永善最出乎意料,拍着脑壳催道:
“你多讲讲华筝公主那段,我爱听。一个公主,一门心思爱上了流落草原的穷小子,这爱情,啧啧,太美了!我猜,这公主肯定就是女主角了,我要听他俩结婚,在草原生一堆小崽子!”
永善就这么用他最破铜烂铁的嗓音,说着最甜美酥软的爱情感慨。
孙来鹏是真没想到。好你个五大三粗的铁头,原来你吃这一套,酷爱玛丽苏小故事?!
难怪前阵子那么急赤白脸地撮合他跟宋爱芙,比他本人都急。小子是个潜在的言情小说迷啊,重度的那种!
对于这三人满腹的疑问和期待,孙来鹏统统……无法满足。因为一眨眼工夫,氮肥厂就已经到了。
范民堂也特意拣了个离孙来鹏很近的位置,把那桶里二十条小鱼放在那卖。
可这货都不吆喝一声,倒是时不时跑上前来,只要孙来鹏不是正在下粉条,他就会见缝插针地问:
“怎么样,梅超风还会不会再来?”
天不遂人愿的是,就算范民堂无心卖鱼,他那小鱼小黄鳝还是被一个老工人瞄上了。人家爽快掏钱,把鱼全装走了。
老工人给钱给得很爽,但范民堂收钱收得很不爽。
不情不愿地收了钱,他就再也没有半点理由继续在这儿拖延下去了,只好一步三回头地先走了。回村去前,还说下回要赶紧再搞点鱼,跟着一块儿来卖。
今天他们三个的生意比昨天还略好点。依然有一部分人同时光顾他们三个的生意,于是就给优惠价。
所不同的是,今天出厂来买东西的年轻男工稍多点,时不时就有男工往宋爱芙这边看过来。
说是买凉粉,眼睛却不停往脸上瞄。
永善快急坏了,一见着有男工过来,他就必扯开嗓子喊:
“哥,嫂,今天卖得好,说不定可以早些收工嘞!”
真遇上了这种眼睛乱瞄的,宋爱芙倒也不含糊。明明人家给的是一分一分的票,可以直接收下的,她故意指指孙来鹏这边方向:
“给他,他收钱!”
孙来鹏乐嗬嗬的过来接钱,顺便抬手揽了一下她的细腰:
“媳妇,累不累呀?”
宋爱芙是没躲,但同时银牙咬得咯吱响,像是要发威咬人。
这回他们稍感觉有点饿时,就决定趁不忙时赶紧吃东西。
孙来鹏建议:
“别呀,自己卖啥就天天吃啥,那还不得吃吐去?我去旁边摊位那买几份刮凉粉,换换口味!”
他径直来到“刮凉粉”小摊,要了三份。这东西大米跟豌豆做的,当正餐吃都没问题。
永善现在不跟他抢着掏钱了,因为知道动作没他快,抢不过。于是他也默默去了另外一处豆腐花小摊,掏钱打了三碗豆腐花。
又是“刮凉粉”又是豆腐花,豆腐花买的还是大碗,这回是真吃饱了。
卖“刮凉粉”的是一中年人,自称姓彭,孙来鹏便称他老彭。
老彭似乎是投桃报李,当即也来他这儿买了碗粉条吃。
这次还真比昨天稍早那么一丁点,三人的小吃就全清空了。
点了点收入,跟昨天算是基本上持平的。
收拾好东西,这次径直去了范民堂他姨夫熊传业家。
第二天他们三个再出发前来摆摊时,整个就轻快多了。挑着比较空的担子,先奔往熊传业家,取出炉子、碗碟,才去氮肥厂门口。
依然如同前两天一样,晃悠来到了大前门。
一到这,孙来鹏怔住了,永善也是直拍脑壳。
按照前两天的情况,这个点至少已经有五六家小摊在这儿摆着才对。
但不可思议的是,平时摆摊的空地,今天连影都见不到半个!
三人左瞅右瞅,还以为今天走错地了。
桥墩似的柱子,上方拱形铁架高举起厂名。大门下,依然有工人进进出出。
唯一比平时少的就是摊位,一夜之间小贩都蒸发了似的。
三人半天闹不明白是咋回事,但既然来都来了,还是把摊摆开再说。
以孙来鹏对这个年代的了解,1982年摆摊做点小买卖是不太可能出什么大问题被揪辫子割尾巴的。
先支起摊子卖着,接下来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