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语
我从廉思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精神,看到了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影子。他做的这些事很有意义。秉持实事求是原则,坚持反映群众呼声,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呼声,是每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
——武汉大学原校长 教育家 刘道玉
读《思行者》,我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关键词,责任感、科学性和接地气。廉思是80后,他的成长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他深知,自己和同龄人是祖国发展的长跑接棒人,责任重大。因此,他努力去了解青年,研究青年,懂得他们的疾苦和诉求,实际上成为这一代年轻人的代言者之一。作为研究者,他又有着科学的方法论,从“蚁族”“工蜂”到“拐点一代”“战疫一代”,他的研究涵盖了当代青年的整个横切面,当然也就更有说服力。社会的声音有高有低,高者容易被听见,低着往往被忽略,廉思的研究让低声者发声,为无语者正言。他不是书斋学者,他深入“蚁族”中,也如同“工蜂”一样辛苦劳作,诸多的青年朋友就是他智慧的源泉。在我看来,这本书就是他用自己生命酿出的蜜。
——共识传媒总裁 资深媒体人 周志兴
廉思的《思行者》是他多年来对于当代青年问题、社会阶层问题、流动人口问题等方面研究思考和学术创新的结晶。他有着敏锐的时代嗅觉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社会问题的探索素以极其深入的田野经验和实地调查为基础而著称。十年前,他的《蚁族》一书出版后,立即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蜚声海内外。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带领课题组扎根一线,总计对30多个社会群体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调研分析,其中很多都是时代发展中涌现出来的新群体和新现象,因此,他称得上是“中国新兴群体的瞭望者”。他对青年人口和社会流动的研究以及对社会治理和群团改革的建议,在学界和政界都引起了很好的反响,对于推动中国青年社会学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社会学家 李强
《思行者》书中收录的各项精彩研究,采用青年发展的视角和实地调查的方法,从不同层面探讨了社会群体与时代变迁的机理关系。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出廉思在认识中国方面经验研究的可贵积累,而且反映出他在理论创新道路上的不断求索。廉思带领课题组希望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找到中国发展的规律,有人质疑他创造的学术概念,但他总是以无法辩驳的事实作为支撑和说明,所以,他形成的判断是返璞归真的。说生存环境影响了思想观点,这不能称之为惊人的观点;但是仔细描述生存环境的状态,探究如何影响某个群体的思想形成,进而研判其采取行为的逻辑,却绝非一件容易的事。
——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 政治学家 潘维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问题,从社会关系层面把握青年的本质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独特作用。廉思这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分析了当代中国青年发展和阶层演变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不少具有原创价值的独到见解。廉思一直秉承“人大人”心怀天下的价值理念,从“蚁族”研究开始,凭借“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感,带领课题组长期俯身基层做调查研究,用“脚底板”做学问,努力用研究成果增强党对青年的凝聚力和青年对党的向心力,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优良学风,展现出新时代青年学者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扎实的理论素养。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马克思主义学家 马俊峰
十几年来,廉思以社会学家的专业、知识分子的情怀,关注社会普通青年的现状与命运,他所提出的“蚁族”“工蜂”“洄游”“蜂鸟”这些极为形象又富于解释力的概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描述了一代青年在大转折年代的独特境遇。因此,这本《思行者》既是一部青年成长史,又是一部国家发展史。廉思尤其关心和鼓舞那些被前进社会所冷落的人,从本质上说,他和弱者是息息相通的。他用自己的智识为社会边缘者提供了理论赋权的机会,彰显了一个学者的人文价值。社会底层的青年们,不能成为社会遗忘的角落,让阳光沐浴到他们吧,这正是廉思所要呼唤的声音。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 历史学家 许纪霖
青年,从来不是问题,但如果忽视青年面对的问题,就是一个社会的大问题。廉思和他的团队,一直把青年面对的问题当作课题,他们写下的文字,给了青年向往美好、追求光明的勇气。《思行者》一如既往,她是一种温度,也是一座桥梁,还可能是为青年向社会发出的声音。青年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同伴,找到温暖,找到力量。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 记者 作家 白岩松
我和身边的很多网络作家都是廉思的好友,从他的研究中找寻现实题材创作的灵感和小说人物的原型。一个人的声音只能代表自己,但无数个声音汇聚在一起,就可以代表一个时代。廉思课题组的成果汇聚了当代青年的声音,从不同侧面展现出一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懂时代的面貌,感受时代的脉搏。每一个关心中国未来的人,都应该读一读他的书。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知名网络作家 唐家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