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必修课:字体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古老文字

1.2.1 甲骨文

甲骨文(图1-5、图1-6)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废墟,后人便以“殷墟”称之。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图1-5 甲骨文1

图1-6 甲骨文2

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深远影响。从字体结构上看,文字虽大小不一、富有变化,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出字体结构的稳定。

1.2.2 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

美索不达米亚,语出古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即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形成的两河流域,是世界上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两河流域最早出现的城市国家在苏美尔地区,苏美尔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灌溉农业、手工业、商业和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用削尖的芦苇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压写出一头粗一头细的楔形状笔画的文字。已被发现的楔形文字多写于泥板上,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少数写于石头、金属或蜡板上(图1-7、图1-8)。

图1-7 楔形文字1

图1-8 楔形文字2

公元前3400年左右,楔形文字雏形多为图像。公元前3000年左右,楔形文字系统成熟,字形简化抽象化。楔形文字的笔画最早并不是呈楔形,而是象形图画。后来为了书写的便利和意义上的表达,逐渐演变为楔形并且更趋丰富。楔形文字随着两河流域国家的更迭,经历了巴比伦、亚述、波斯帝国等时期,于公元前330年随着波斯帝国的灭亡而淹没在历史的波涛之中。

1.2.3 美洲玛雅文字

玛雅文字(图1-9)是美洲玛雅民族在公元前后创造的象形文字,盛行于5世纪中叶。使用时间前后超过1500年,在16~17世纪因西班牙人入侵美洲而失传。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成熟文字记录的民族。当时的玛雅社会已出现了纸张和成书抄本,再加上玉器、陶器和日常用品中普遍有文字书写的情况,可见象形文字尽管比较艰深,却已成为玛雅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播工具。

图1-9 玛雅文字

1.2.4 古埃及象形文字

古埃及文明是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持续近3000年的古代文明。古埃及文字由表意符号、表音符号和限定符号三部分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表示词语的意义;表音符号是把词语的发音表示出来;限定符号是在词尾加上一个表明属于哪个事物范畴的图形。

■ 圣书体 指创于公元前3500年的象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人类古老的文字之一,多刻在古埃及人的墓穴中、纪念碑上、庙宇的墙壁或石块上,所以被称为圣书体(图1-10)。

图1-10 古埃及象形文字 圣书体

■ 僧侣体 从象形文字中演变出的一种简化的速写形式。这种新文字通常是由僧侣写在莎草纸上,所以称为僧侣体或僧侣文字。图1-11是第18王朝图特摩斯四世墓中的僧侣体涂鸦。这是一个祭祀的名字,他曾在第18王朝末位法老哈伦海布统治期间参与恢复特摩斯四世的墓葬,并在墓室中留下了他的名字。这种僧侣体书写基本接近狂草,与原始象形文字相距甚远。

图1-11 古埃及象形文字 僧侣体

■ 世俗体 公元前7世纪前后,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书写,因而称为世俗体(图1-12)。

图1-12 古埃及象形文字 世俗体

■ 科普特文 是从托勒密时代开始使用,一种基于希腊字母的文字。但是其词汇大部分来源于晚期埃及语以及世俗体所记录的语言,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词汇来自希腊语,甚至在现代埃及的教堂里面也有使用。

1.2.5 古印度印章文字

古代印度河流域已有文字,大多刻在天青石、陶土、象牙还有钢做的印章上,因此称为印章文字。至今已发掘的印章共有2000多枚,其中很多符号是象形的,但又因有表音节和重音的符号,所以也被认为是向字母文字过渡的表音文字。刻有文字的印章究竟什么意思至今无法读解。据推测,这些铭文可能就是印章主人的姓名、头衔,印章雕画的可能是他们崇拜的事物。印章上最引人注目的刻画图形是牛的形象,在出土的123个钢印章上,有36个刻画着牛的图形,还有头上长角的立姿人兽图形和抽象的牛头图案。牛在古印度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非同寻常的地位。印度河流域出土的印章以刻画图形和文字符号向后人昭示出文明的信息(图1-13、图1-14)。

图1-13 古印度印章文字1

图1-14 古印度印章文字2

1.2.6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图1-15)。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记录典藏。

图1-15 东巴象形文字

东巴文是居于西藏东部及云南省北部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所使用的文字。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现在的东巴文除宗教场合外,也用于民间书信、记账、对联绘画、工艺品制作等。由于东巴文至今保持着较原始状态的象形书体形态,给人一种奇特、神秘、质朴的视觉感受,很适合现代人追求个性、追求变异的审美心理。很多国家和组织对东巴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加以研究和创新,以便用于更多领域。现代商品中已经有很多基于东巴文设计的包装形象(图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