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精益管理推行实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精益生产方式与精益管理的历史发展

1. 现代生产方式的发展与演变

弗雷德里克·泰勒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在该书引言中,泰勒首先引用了罗斯福总统的一句话,“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只是提高国家整体工作效率这一重大问题的开端”。他发现,在罗斯福总统的指引下,虽然当时整个美国很快就认识到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并且为了有效地达到这个目的而发起了大规模的社会运动,但并没有太在意由于业务生疏、效率低下和指挥不当造成的无形浪费。泰勒认为,这些由人力资源利用不足造成的无形浪费要比看得见的物质资源有形浪费要严重很多,大家都热衷于去猎取现成的人才,却忽略了系统培养并造就人才这一影响国家整体效率的根本问题。泰勒认为,要真正提高全国性效率,必须要系统地建立一种可以快速发掘并造就一流人才的先进体制,结合自己对工厂管理现场的系统观察和实验,他把自己的观点以论文形式提交给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并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这就是科学管理理论诞生的标志,也是现代生产运作方式的第一个里程碑。科学管理强调,以科学管理的方式来提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率的有力工具是标准化与工时研究,企业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培养一流员工,其本质在于提升劳动效率,减少浪费。

现代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起源于20世纪初的福特汽车生产,这是现代生产方式的第二个里程碑,见图0-1。20世纪初,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开始,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改变了效率低下的单件生产方式。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一举把汽车从少数富翁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美国汽车工业也由此迅速成长为美国的一大支柱产业,并带动和促进了包括钢铁、玻璃、橡胶、机电以至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大规模流水生产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管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图0-1 现代生产方式的演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应地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单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生产方式的弱点就日渐明显。由此产生了精益生产方式,被人称为“改变世界的机器”,是继大量生产方式之后人类现代生产方式的第三个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