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文艺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往殷婷如家去的路上,也很顺畅,十来公里的距离,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赵风华把车停好,下车去车厢里把殷婷如的行李取下来。

也已经从车上下来的殷婷如,一把夺过去,扭头便走。

赵风华看着她的背影,扬声问道:“你不请我去你家坐坐,喝口水?”

殷婷如置若罔闻,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弄堂。

赵风华叉着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上车掉头回沪影厂。

把卡车和车上的道具在仓库入库,和曾经同为库管临时工的同事们哈拉了几句,赵风华先回文学部编辑室报道。

他虽然已经主演了《赤橙黄绿青蓝紫》,身上多了一层演员的身份,不过暂时主业还是编剧,不仅仅因为编剧的地位更高,还有额外的编剧费拿,而是因为从编剧转型做导演,要比从演员跨界要容易一些。

此时的华国电影圈,之所以编剧能够拥有仅次于导演的行业地位,因为编剧和导演是整个剧组仅有的两个创作岗位。

演员的工作,虽然也有一定的创造性,但是更多还是在编剧和导演划定的框架之内施展。

用句不好听的话讲,演员其实是编剧和导演手中的提线木偶。

这一点在木偶戏、皮影戏上体现得最直接。

文学部主任鲁彦周,此时正在《天云山传奇》剧组出外勤。

《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这两部今年沪影厂的重点项目,拍摄环境可没有《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么好。

《天云山传奇》有相当一部分镜头是在野外拍的,这个时候出外景可没有三四十年后那样简单。

《巴山夜雨》的大部分镜头更是在一首江轮上拍的,同样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

《赤橙黄绿青蓝紫》虽然也有一场油料车着火爆炸的戏份,需要用到特效镜头,在华国现如今的电影技术之下,呈现不出太好的效果,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马。

好在绝大部分镜头都是发生在工厂周边,虽然外景地沪海钢铁厂所处的BS区当下在沪海是真正的郊区,但总比《天云山传奇》和《巴山夜雨》的外景条件好一些。

现在沪影厂第一季度的拍摄任务都还在制作之中,《赤橙黄绿青蓝紫》完成拍摄进入后期之后,算是进度比较快的。

第二季度的拍摄任务也都陆续开始了制作。

第三季度的拍摄任务也相继确定,进入到筹备阶段;第四季度的拍摄任务也在准备之中。

所以,不要看沪影厂在编职工有将近1500人,现在留在厂里上班的只剩下一半,另外一半都外派出去执行拍摄任务去了。

《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剧组工作人员有些刚刚完成第一季度的拍摄任务,就又有第三季度或者第四季度的拍摄任务指派下来。

不过,大家都干得兴致勃勃,没有人叫苦叫累。

连谢晋那样已经年近六十的第三代功勋导演,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其他人哪有喊苦喊累的理由?

赵风华在文学部编辑室点了卯,没有坐班,溜溜达达地出来,转悠到演员剧团的排练室。

沪影厂的拍摄指标增加,演员的任务也随之加重,在编演员有几百号人的演员剧团,现在留在厂里的只有不到一百人,因为除了承接厂里的拍摄任务,作为华国电影制片厂里的老大哥,也要积极支持支援其他制片厂的工作,演员有相当一部分被借调出去,参加其他电影制片厂的项目去了。

目前还留在厂里的演员,其实也基本上都被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拍摄任务预定了,只能剧组开机。

赵风华和几个相熟的演员前辈聊了聊,知道了这个情况,对龚雪转业来沪影厂,殷婷如分配到沪影厂来,更有信心了。

沪影厂现在拍摄指标多,拍摄任务重,有吸纳新鲜血液的实际需求。

像龚雪、殷婷如这样有潜质的演员,沪影厂没有理由不要。

不过,龚雪的情况比较复杂,她现在是军籍,想要转业没那么容易,调岗的话,也更应该调去八一电影制片厂,八一厂和总政话剧团属于一个系统。

沪影厂想要把她要过来,不是说句话那么简单。

殷婷如这边,其实也有点麻烦,她在大学里毕竟是按照音乐老师的方向培养的,现在要被沪影厂截胡,也需要厂里和教育部门进行沟通。

以赵风华现在的能力,在她们调到沪影厂这件事情上,还帮不了什么大忙。

不过,大忙帮不了,不代表他什么都不能做,像张瑞芳,乃至去徐桑楚那里,帮她们敲敲边鼓,赵风华还是能做到的。

现在来演员剧团,就是要找张瑞芳,问一问殷婷如的工作分配问题。

现在已经是6月下旬,大学已经到了期末,应届生工作分配去向应该都已经确定,派遣文件都快要下发了。

张瑞芳担任的沪影演员剧团团长的职务,属于低职高配,在沪影厂享受的是副厂长待遇。

沪影厂目前在国@企体@制中,属于厅级单位。

沪海的行@政@体系中,现在有一个正@厅@级的电影局,沪影厂一般会兼任沪海电影局的副局长——像徐桑楚现在,除了沪影厂厂长职务之外,就还有一个沪海电影局副局长的行@政职务。

后来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沪影厂厂长就不再是兼任沪海电影局副局长,而是直接担任沪海电影局局长,权重进一步提升。

张瑞芳的副厂长待遇,行@政级别相当于沪海电影局副局长,也就是副厅级。

厅@级在目前的华国已经属于高@干范畴。

当然,文艺干部和政务干部,区别还是很大的。

张瑞芳、徐桑楚,都是赵风华现在的奋斗目标。

张瑞芳主管沪影厂的演员工作,大事小事很多,拍戏现在已经不是她的主要工作了。

赵风华敲门进入张瑞芳的办公室的时候,看到她正戴着老花镜在阅读一份文件,只抬眼瞟了赵风华一下,就继续处理手头的工作。

赵风华不敢造次,找到暖水瓶,想要给她的茶缸里添点热水,发现暖水瓶已经空了,就出去接了一瓶热水回来,再给她添水。

然后就端正地坐在一旁,随手拿起一本《电影新作》翻看。

《赤橙黄绿青蓝紫》剧组拍摄期间,赵风华的第二个剧本《锅碗瓢盆交响曲》发表在了《电影新作》上。

现在他又已经把《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剧本也写好了,不过没有急着交上去。

文学部编剧室的其他编剧,一年能写一个剧本,就已经算很勤奋了。

赵风华这个没有编制的实习编剧,半年不到就已经写了两个剧本了,一个正在制作之中,另外一个也进入到沪影厂的拍摄指标候选,顺利的话很可能进入今年的第四季度,或者明年的第一季度的拍摄规划。

这样的成绩,已经显示出他过人一等的才华,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拿出第三个剧本,就才华横溢到真的要溢出来了。

还是缓一缓为好。

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

赵风华现在也面临着编制这个紧要的问题,之前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在为解决编制问题铺路。

现在路已经铺得差不多了,需要沪影厂拿出自己的态度,赵风华才能继续给厂里的发展卖力,添砖加瓦、锦上添花。

张瑞芳处理完手里的文件,端起茶缸喝了口水,才对赵风华说道:“你们那部戏拍完了?”

赵风华一直留心着张瑞芳的动作,见她放下文件,端起茶缸,就把手里的《电影新作》放下,端正坐好,等着她问好。

闻言回道:“是,今天刚杀青。”

“嗯。”张瑞芳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你演了这部戏的男主角?”

“是。”赵风华抬手挠了挠头,憨憨笑道:“导演当初选角的时候,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男主角——不是没有合适的,是她看中的演员,已经有了其他拍摄任务,导演还专门去沪海戏剧学院、沪海话剧团挑选演员,还特意跑了一趟京城,去北影中戏京城话剧团那些单位,想要借调演员,结果她看中的人,都脱不开身。

“眼看着男主角再不确定,拍摄计划都要被耽误了,我就毛遂自荐,向导演提出让我试一试,剧本是我写的,我最熟悉人物,另外之前又跟着您在剧团这边学了一段表演,虽然还没开窍入门,但试镜的时候还真入了导演的眼,黄蜀芹导演虽然是第一次独立执导,但是很有魄力,敢于启用新人,才让我得到了这次表演机会。”

张瑞芳却早就看透了他,老神在在道:“我看你是早有预谋吧,要不然当初怎么会刚调岗去文学部,在那边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跑到演员剧团来,说要学习表演?”

“嘿嘿,我这点小心思,瞒不过您老的火眼金睛,不过也确实是我们这部戏不是厂里的重点项目,剧团重点培养的那些演员都不愿意来,才给了我机会。”赵风华憨笑道。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你要是没有提前那么早就开始做准备,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张瑞芳对赵风华的企图心,没有什么偏见,年轻人多点进取心是好事,应该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