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万寿帝君名符其实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3章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

蓬勃的朝阳自晦暗中升起,划开了光与暗的界限。

自上次朝会订立国策也不过才过了十日,而短短十日却已是风云变幻,天地色变。

钟鼓齐鸣,鞭雷炸响,朱厚熜再次登上奉天门金台,与群臣相对!

“早朝开始!”

不同于之前的试探,早朝刚刚开始就已经有人急不可耐,礼部侍郎吴一鹏和吏部侍郎乔宇同时出列,吴一鹏退后半步,让乔宇先行陈奏。

只是还不等他们开口,金台之上玉罄之音宛如醍醐灌顶,把他们清晨的一丝慵意驱散,朱厚熜冷然开口:

“今日朝会先议前几日的刺杀之事,余者暂时放后。”

乔宇和吴一鹏怔神之时,陆炳出列朗声道:

“经锦衣卫和刑部详查,此次刺杀乃是宁王余孽勾结寿宁侯,建昌候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扰乱朝纲,其心可诛!

而宁王余孽为首之人疑似刘养正之子刘养义,其两年前来到京都开办如意苑,专门结交达官显贵……”

说到此处,陆炳凌厉的目光扫过众朝臣,语藏机锋地说道:

“诸位朝臣想必对这如意苑应该非常了解才对。”

众朝臣目光闪躲,不敢与之对视。金台之上朱厚熜嘴角噙着笑意,玩味地说道:

“这京都之中类似如意苑的场所不少,朕也相信我大明的臣子绝大部分都是有一颗赤胆忠心,不会与那贼子为伍,你们说是不是?”

群臣纷纷低头高呼“陛下圣明”,只是有不少人脸色惨白,冷汗直冒。而此时朱厚熜话锋一转,厉声道:

“但是这世上总是有人不知轻重,胆大包天,就譬如这寿宁侯和建昌侯,居然勾结贼人刺杀当朝大员,罪不容诛!林尚书,此二人该判何罪?”

林俊迈着沉稳的步伐,不卑不亢地说道:

“谋逆大罪,当凌迟处死!”

朝堂上窃窃私语之声不断,不少人面色纠结却始终不敢上前。他们自然清楚这两人可是张太后的弟弟,可是他们不敢求情。

皇帝的意思很明显,你们老实一点就可以不追究如意苑的事,要是不老实立刻打为乱党,在列朝臣哪个没去过如意苑的?

最终只有杨廷和站了出来,做最后的尝试。

“陛下,此等大罪可查清楚了?两位侯爷也是国之重臣,不可轻下决断啊。”

朱厚熜还未说话,林俊已经强硬地回应道:

“寿宁侯,建昌侯之罪已经证据确凿,虽然匪首没有指认,但是种种证据已经足以定罪,而且!

这二人所犯罪行远远不止谋逆,侵占民田,收受贿赂,主使杀人等等罪行,每一件都查有实据!”

张鹤龄两兄弟仗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多行不法,凡心怀正义之人无不厌恶。

林俊早就想收拾他们了,只是势单力孤,无法成事,如今皇帝下了决断,那他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杨廷和哀叹一声,他知道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了。而朱厚熜也下了最后判决:

“念在其皇亲身份,不予凌迟,择日公开斩首。另外大牢之中的宁王余孽,诸如钱宁之流也一并斩首示众!”

“臣遵旨!”

林俊身姿笔挺,精神焕发,身为一个刚正不阿之人,一直对罪恶视而不见是对他最大的惩罚,如今总算是可以一抒胸臆了。

而就在判决下达之时,不远处以散步为名来到附近的张太后,顿感头晕目眩,一个踉跄差点摔倒在地,幸得身边宫女及时搀扶才无大碍。

努力平复心神的张太后喘着粗气,最后怒声道:

“去联系所有人,这次哀家绝不退让!”

朝堂之上,随着寿宁侯,建昌侯的判决下达,朝议肃然一静。而原本打算把王琼刺杀之事上升到党争的守旧官员也是不敢再开口。

这已经是定性谋逆了,还怎么说党争?党争还局限于帝王最看重的平衡之中,他们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是谋逆这沾上一点都不得好死啊!

乔永默默低头缩身当起了隐形人,而吴一鹏虽然面色灰白如纸,但是他已经没有退路,皇帝已经下达了判决,张太后和皇帝的矛盾不可调和,他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陛下,臣有本奏!”

吴一鹏的声音还带着些许颤音,他很清楚接下来他要做的事,是何等的石破天惊,越想越害怕的他双腿一软直接跪了下去。

而在地上跪了一会儿后,他终于像背书一样说道:

“臣蒙陛下圣恩,司职礼部左侍郎,夙夜忧惶,唯恐礼制有误,错负陛下与天下臣民,今有礼制大事,关乎国本,不可不议!”

吴一鹏定了定神,又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郑重言道:

“陛下以兴献王之子入承大统,实乃天命所归,苍生之幸。然《礼》云:“为人后者为之子”!昔汉哀帝,宋英宗皆以旁系入继,而尊先皇为考,已明继承法统即是继嗣,此乃千古不易之礼制!

姑老臣今日冒死进谏,伏乞陛下敕令礼部集议,以明定“皇考”之名!”

朝堂之上寂静无声,人如蜡塑,仿佛时空凝固,这是意料之外但又似乎情理之中,在张鹤龄两兄弟被判刑后,张太后的反击也随之而至,只是没想到这反击这么激烈!

“吴侍郎,此事可私下商议,不宜在朝堂之上大肆宣扬,你还是先行退下题本内阁,等我等票拟之后再行商议。”

杨廷和肃声开口,想要以内阁身份压下此事,拖延时间。然而如今已经图穷匕见,双方都没了退路。吴一鹏给自己打气,义正言辞道:

“窃惟礼者,天地之序,人伦之纲,治国安邦之本也。如此大事怎能私下商议?”

吴一鹏转头看向一直默不作声的毛澄,语带哀求道:

“毛尚书,我礼部可是大明六部之一!维护礼法,维护纲常是我等之责啊!”

毛澄拂了拂袖,深深看了吴一鹏一眼,最终还是站了出来。

本来自入门礼事件结束后,毛澄秉持着只要朱厚熜不乱搞,他也可以像其他朝臣一样默契地不提这件事,以稳定朝纲。

可是现在一切都摆在了明面上,而身为礼部尚书他责无旁贷!

“请陛下敕令礼部集议,定“皇考”之名!”

随着毛澄表态,礼部众官员也不再沉默,一场大礼议之争即将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