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父母要了解标签效应,智慧地为孩子“贴标签”
标签效应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当一个人被贴上某个标签后,他就倾向于自己做出的行为、展现出的态度与自己被贴的标签相符合。这种因为被贴上标签而主动改变行为和态度的现象就叫作标签效应。标签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无论是好是坏,都对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有强烈的影响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在部队中招募了一批表现很差的新兵,要求他们每人每月给家人写一封信,并要在信中将自己描述成一名优秀的士兵,讲述自己在战场上是如何遵守纪律、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的,等等。结果,半年后,当初表现很差的这些士兵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真的像自己在信中所描述的那样,都变成了优秀的士兵。
这个实验结束后,贝科尔提出了“标签效应”这个心理学概念,他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
标签效应在教育领域被广泛应用。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以利用标签效应的正面作用,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父母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因为孩子一旦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孩子身上的优点几乎就被抹杀了,意味着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也会朝着标签所指示的“坏”的方向做出转变,进而有可能“破罐子破摔”,让本来还有很多优点、很有潜力的孩子真的变成了“坏孩子”。
了解了标签效应,父母就千万不要在孩子犯了一点儿小错时就训斥或贬低孩子,不要给孩子贴上所谓“坏孩子”的标签,以免反而使孩子向不好的、错误的、父母不希望的方向发展。
父母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多给孩子贴一些正面的、积极的、美好的标签,比如勤奋、勇敢、自律、乐观、上进等。正向的标签会使孩子下意识地强化自己的优秀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