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密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7章 林黛玉·可怜咏絮才(4)潇湘妃子

林黛玉的雅号是“潇湘妃子”,这个雅号是探春取的,探春说:

“当日娥皇女英洒泪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潇湘馆,他又爱哭,将来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变成斑竹的。以后都叫他作‘潇湘妃子’就完了”。

探春所说的皇娥、女英,是传说中尧帝的两个女儿,她们都嫁给舜帝,舜帝南巡之时死于苍梧之间,葬于九嶷山(今湖南永州境内),二女闻讯前往寻觅,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尽而死,血泪落于竹上化作点点褐斑,这种竹子便被人称为“潇湘竹”或“湘妃竹”。

“潇湘妃子”暗示了林黛玉的一生是哭泣的一生,最终泪尽而亡。崇祯皇帝又何尝不是哭泣的一生,何尝不是泪尽而亡?

朱由检登基时只有十七岁,但已经显示出他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深沉,他机敏果断、城府深厚、喜怒皆不形于色,一如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举止有度、端方得体。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入贾府时的样子:

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这便是写朱由检刚刚登基时,处处小心之态。

登基之初,朱由检便雷厉风行地扳倒魏忠贤、铲除“阉党”,朝野欢庆、天下称颂。那是朱由检一生的高光时刻,踌躇满志的朱由检一定认为即将实现中兴大明江山的梦想,自己距离千古圣君只有一步之遥。

但他的梦想很快被残酷的现实敲得粉碎。

崇祯皇帝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应该是崇祯三年(1630),经历过己巳之变,北京城遭遇了一百八十年来最大的危机,怒杀了袁崇焕等一干朝臣后,不知道二十岁的朱由检有没有大哭一场,只知道他在答复奏疏的晓谕中说:“胡骑充斥,百姓残伤,言之不胜痛悼”。

崇祯皇帝遭受的第二次沉重打击,应该是崇祯八年(1635),眼看农民起义军快被剿灭,突然张献忠奔袭中都凤阳,掘了朱家的祖坟。朱由检闻讯几近晕厥,缓过来后着素服赴太庙大哭。

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称帝之后,派大军劫掠京畿,竟如入无人之境,劫掠十八万人畜后出塞,途中还留下大大写着“各官免送”的木牌。这已经是朱由检登基以来,清军第四次入塞劫掠,不知此时的朱由检有没有暗自抹泪?

崇祯十一年(1638),高迎祥被俘、李自成全军覆没、张献忠被招降,帝国似乎迎来一丝曙光。皇太极突然又发兵劫掠京畿,深入山东攻陷58座城、掳走四十六万人畜,史书上记载了朱由检在朝堂上痛哭流涕。崇祯所能依仗的两员大将,卢象升战死,孙传庭不听调遣,朱由检一怒将其投入大狱。朱由检为这次清军入塞恼怒不已,斩杀了36名朝廷大员。不久后李自成东山再起,张献忠又一次反水,不知此时的朱由检是何心情?

崇祯十三年(1641),李自成攻入洛阳,朱由检的亲叔叔福王朱常洵被煮成了肉汤,朱由检还没来得及悲痛,便又接到张献忠攻入襄阳的消息,朱由检的叔祖襄王朱翊铭被烧死。接着又传来噩耗,朱由检最为倚重的朝臣杨嗣昌暴病而亡,又有人说杨嗣昌是畏罪自杀。此时的朱由检,是否还有眼泪?

崇祯十五年(1642),几乎耗尽明王朝所有资源的松锦之战惨败,传说洪承畴殉国。朱由检闻讯召集百官,举行大典哭祭洪承畴,他唯一还能依仗、仰赖的将领死了,我猜他一定哭得很伤心,他哭洪承畴,哭大明江山,更是哭自己。但是,当得知洪承畴没死,而是投降了清廷,不知朱由检又是什么心情?

一个人要有怎样坚强的意志,才能承受这一番番一轮轮的沉痛打击?更让人烦心的是朱由检每天要面对那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朝臣,除了会用道德绑架皇帝,无人能在危难时刻为朱由检分忧解难。

朱由检欲与清军议和,每每遭到朝臣誓死阻拦,一次议和之事泄露,在铺天盖地的谩骂声中,朱由检不得不斩杀主持议和的陈新甲。

周延儒是朱由检的老师,朱由检将其升为首辅,以为可以仰赖,但每次关键时刻朱由检问计于周延儒,周延儒总是沉默不语。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皇帝,朱由检终于忍无可忍,将周延儒革职,加之周延儒之前有谎报军功的过错,过了一段时间朱由检想想不解恨,又命他自缢。

李自成大军接近北京城时,国库已空,没有军饷。朱由检在朝堂上向朝臣苦苦哀求大家捐饷,家藏万金的朝臣却个个哭穷,京城上演了大臣们砸锅卖铁变卖家产的闹剧。

李自成包围北京城时,朱由检招集百官商议对策,朝堂上竟鸦雀无声。终于看透了这帮朝臣的皇帝,在御案上写下:文官个个可杀。

十七年宵衣旰食,励精图治,终落得个生灵涂炭、家亡国破,上吊前用血在白布上写下“诸臣误朕也”,千古帝君,有如朱由检这么让人悲哀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