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未完成的方程式
实验室的灯光恢复正常时,林夏的后背已经沁出一层冷汗。她死死盯着通风口,那里除了灰尘什么都没有。
“可能是电压不稳。“张远勉强笑了笑,但声音里的颤抖出卖了他,“这栋楼的电路老化了。“
林夏没有接话。她将陈默的笔记本小心地放进证物袋,目光扫过实验台上那沓散落的草稿纸。纸张上密密麻麻的公式像某种神秘的咒语,其中一页被反复修改的痕迹尤为明显:
“第四维度通道已稳定,但观测者效应不可控......“
这句话被划掉又重写了七次,最后一次的笔迹几乎划破了纸张。页脚处画着一个诡异的符号——两个相互嵌套的莫比乌斯环,旁边潦草地写着:“观测即干涉“。
“这是什么意思?“林夏指着那行字问道。
张远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他下意识后退半步,撞到了身后的仪器架,几支试管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陈教授最近在研究的......新方向。“他咽了口唾沫,“高维物理在核聚变中的应用。“
林夏拿起一张草稿纸,上面画着一个三维立方体的奇怪投影,旁边标注着四维超立方体的数学表达式。她虽然看不懂这些公式,但注意到所有方程最终都指向同一个变量——ψ4D,旁边标注着“观测者场“。
“说清楚点。“她放下纸张,直视张远的眼睛,“什么是'四维空间的应用'?“
张远深吸一口气,像是下定了决心:“你知道托卡马克装置吗?就是那个用来做核聚变的环形容器。“见林夏点头,他继续道,“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约束上亿度的等离子体,目前的磁场约束方式效率太低。“
他指向实验室中央那个奇特的装置:“陈教授认为,如果能从四维视角观察三维空间,就能直接'伸手'调整等离子体的形态,就像......“他顿了顿,像是在寻找合适的比喻,“就像我们可以随意摆弄二维平面上的图案一样。“
林夏的太阳穴突突直跳。她想起陈默笔记本上那幅画——一个影子穿过立方体的“墙壁“。
“所以他成功了?打开了通往四维的'通道'?“
张远突然激动起来:“不可能!那只是理论推演!“他的声音在空荡的实验室里回荡,“就算从数学上证明了四维通道的存在,我们也缺乏跨越维度的物质基础,这违背了已知的所有物理定律!“
但林夏注意到,说这些话时,他的目光不自觉地瞟向实验室角落的一台封闭式设备——那是个约两米高的圆柱形舱体,表面布满了传感器和冷却管,舱门上贴着醒目的辐射警告标志。
她向那个方向迈出一步,张远立刻拦在她面前:“那是量子成像仪,还在调试阶段,很危险!“
林夏亮出证件:“我是来调查命案的,张先生。现在,请告诉我那到底是什么。“
两人对峙的几秒钟里,实验室的恒温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最终,张远垮下肩膀:“是......是维度干涉仪。陈教授想用它来'观测'高维空间。“
他领着林夏来到设备前,指着控制面板上的一行刻字:“观测者效应实验装置-04“。
“去年年底,陈教授在计算等离子体湍流模型时,发现了一组异常数据。“张远的声音低沉下来,“经过半年验证,他认为那可能是......来自更高维度的干涉波纹。“
林夏感到一阵眩晕。她扶住冰冷的金属舱门,上面有个小小的观察窗。当她凑近时,发现玻璃内侧布满了细密的划痕,就像被无数根看不见的针划过一样。
“你们做了什么实验?“
“最初只是被动观测。“张远操作控制台调出一组数据,“但两个月前,陈教授修改了装置,开始尝试主动'探测'。“屏幕上的波形图突然变得混乱,“然后......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
“什么奇怪的事情?“
张远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犹豫了许久才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视频画面显示的是这间实验室,陈默站在干涉仪前,戴着特制的护目镜。
“这是三周前的记录。“张远低声道。
画面中,陈默按下启动按钮。干涉仪发出低频嗡鸣,舱门上的观察窗逐渐泛起诡异的蓝光。突然,陈默猛地后退几步,扯下护目镜,脸上写满惊恐。他对着空气大喊:“停下!立即停止观测!“
就在这一刻,视频信号出现剧烈干扰。在雪花噪点中,林夏隐约看到有什么东西在陈默身后的空气中......扭曲了一下。
视频戛然而止。
“之后陈教授就变得不一样了。“张远关闭文件,“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办公室,疯狂地计算着什么,还警告我们不要再启动干涉仪。“
林夏的视线落回那沓草稿纸。现在她明白了那些反复修改的公式意味着什么——那不是理论推演,而是实验记录。陈默确实观测到了什么,或者说......被什么观测到了。
“最后一个问题。“她直视张远的眼睛,“陈教授死前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
张远的嘴唇颤抖起来:“那天晚上......他打电话给我,声音很激动,说终于明白了'他们'的观测方式。“他顿了顿,“他说......'光锥之内即是命运'。“
实验室突然陷入黑暗。应急灯亮起的瞬间,林夏分明看到维度干涉仪的观察窗内,有一道蓝光一闪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