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编制细节+方法详解+经营分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现金流与现金流量表

1.1 什么是现金流

现金流的概念与缘起

现金流(Cash Flow)又称现金流量,是现代理财学的概念,是指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按照现金收付制[1],通过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投资、融资和非经常性项目等产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在我国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中,将现金流分为三类,如表1-1所示。

表1-1 现金流的三种类型

现金流通常可以用来衡量一个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通常情况下,现金流越充裕,企业或个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就越好。因此,企业或个人要想获得持续经营的能力,必须重视对现金流的管理。

那么,现金流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材料来看看其发展历程。

现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资金流量表逐步演变而来的,其运用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在1862年,英国的一些公司就已经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而1863年美国北方钢铁公司编制的“财务交易汇总表”可以说是资金流量表的雏形。当时的资金流量表主要用于记录现金、银行存款及邮票的变动情况。

到20世纪初,资金流量表已发展成四种不同形式,分别用来揭示现金、现金及其等价物、营运资金及某一时期的全部财务资源的现金流量。

1963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根据佩里·梅森起草的报告发布了《第3号意见书》,这可以说是最早也最具权威性的关于资金流量表的报告。该意见书将资金流量表表述为“资金来源及运用表”,作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补充信息。

1971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发布了《第19号意见书》,取代了《第3号意见书》。《第19号意见书》将这一时期的“资金来源及运用表”叫作“财务状况变动表”,规定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以现金为基础,也可以以营运资金为基础,还可以以全部财务资源为基础,在实践中大多数企业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自1973年9月30日起,财务状况变动表作为一张基本财务报表,正式在美国的会计实务中得到全面应用。

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1号》中正式指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使投资者和债权人形成关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期望。而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债权人,只有预期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至少等于投资成本时,方可投出资金。关键问题是提供什么信息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使他们确立对其投资的期望值,以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由于未来现金流量无法确切地预计,提供个别的(而非通用的)报表基于成本—效益考虑也是可行的。因此,典型的替代方法是提供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历史现金流量信息。以历史现金流量信息预测未来现金流量。这样使得企业提供历史现金流量报表成为必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金流量信息已经成为企业财务报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于1977年10月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财务状况变动表》。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87年11月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95号——现金流量表》,取代了会计准则委员会第19号意见书要求编制财务状况变动表的规定。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92年对《国际会计准则第7号——现金流量表》进行了修订,取代了1977年发布的现金流量准则。自此,编制现金流量表成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国际惯例。[2]

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表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如果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此前的现金流量表经历了萌芽和初具雏形两个发展阶段,不过其编制格式、内容等尚不规范,此后的现金流量表则日趋完善,真正在会计实务中得到全面应用,并逐渐得到广泛认可,成为国际惯例。

现金流的作用和重要性

现金流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具有重要作用,编制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有关企业现金收支情况的详细信息,包括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有助于用户进行经济决策和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风险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情况。

一般而言,受到分析主体和分析的服务对象不同的制约,不同主体的目的不同,不同的服务对象所关心的问题也不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的作用也就不同。

(1)投资者和债权人。

现金流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评估该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

投资者、债权人从事投资与信贷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来的现金资源。“利润是直接目标,经济效益是核心目标”。他们在进行相关决策时,债权人必须考虑利息的收取和本金的偿还,而投资者必须考虑股利的获得及股票市价变动利益甚至原始投资的保障。这些问题均取决于公司本身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因此,只有公司能产生有利的现金流量,才能有能力还本付息、支付股利。

二是帮助投资者、债权人评估公司偿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

评估公司是否具有偿还债务、支付股利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现金流量。企业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从本质上代表了公司自我创造现金的能力,尽管公司可以通过对外筹资的途径取得现金,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因此,如果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入量在现金流量的来源中占有较高比例,则公司的财务基础就较为稳定,偿债能力和对外筹资能力也就越强。

通过对现金流的分析,投资者和债权人可以更好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偿债、支付股利以及对外筹资的能力,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三是排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减少投资者利用会计报表信息的决策失误。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货币的购买力下降,传统会计报表披露的利润失去了真实性。因而无论公司向外融资还是缩小经营规模,传统会计模式都会使利润与现金资源的差距扩大。在资本市场上这种情形会反过来降低公司股票的吸引力,使公司财务问题更加恶化。对投资者、债权人而言,由于通货膨胀侵蚀货币购买力,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他们更关心的是持有资产(股票、债券)是否具有高度的变现能力。现金流量表提供的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状况,促使企业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2)企业。

对于企业来说,现金流在企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了解和管理现金流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现金流可以衡量企业的健康状况和财务稳定性。一个企业的现金流情况反映其能否及时支付债务、满足日常运营需求以及是否具有投资和扩张的能力。如果企业的现金流持续稳定且充裕,那么它更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现金流对企业的决策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现金流,企业能够更好地评估投资回报率、制订预算计划以及决定是否进行资本支出和增加债务。准确了解现金流情况还可以帮助企业避免过度依赖外部融资以及降低财务风险。

此外,现金流还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效率有着直接影响。良好的现金流管理可以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加强库存管理以及更好地控制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这些措施可以缩短现金流周期,提高资金周转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3)会计报表用户。

分析现金流便于会计报表用户分析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排除权责发生制下人为因素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就企业全部经营时间而言,创造净利的总和应等于结束清算、变卖资产并偿还各种债务后的净现金流入。但由于会计分期假设和执行权责发生制,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实现的净利润并不正好等于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情况下,两者存在差异。从短期看,损益确认的时间与现金收付的时间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以致有些年份有净利而无现金,有些年份刚好相反。用现金流量表分析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及原因,便于投资者、债权人更合理地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

在某一会计期间,由于责权发生制的固有缺陷,给人为调节收益留有余地,如通过虚列债权和收入的手段虚增利润等,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但在收付实现制下由于虚增的利润并不能产生现金流量增量,因而企业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现金流量表难以“粉饰”经营业绩,从而促使企业加强债权、债务管理,提高盈利能力,以增强现金支付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投资者和债权人结合企业现金流量信息,而不是单凭年度利润数据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分析现金流还有助于会计报表用户评估报告期内与现金无关的投资及筹资活动。

现金流量表除了披露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之外,还可以披露与现金收付无关,但是对企业有重要影响的投资及筹资活动,这对于会计报表用户制定合理的投资与信贷决策,评估公司未来现金流量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现金流在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各项活动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它反映了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对于制定决策、提高经营效率、吸引投资者和贷款机构都至关重要。因此,企业需要定期监控和管理现金流,以确保其持续稳定并符合运营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