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 加强“四个统筹”扎实推进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
——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
权良柱[7]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发挥着独特作用。近年来,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北京科技大学重点加强“四个统筹”,扎实推进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并广受学生好评。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准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以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为着力点,积极打响思政课质量提升攻坚战,通过加强“四个统筹”,推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形势与政策”课深受学生好评,并成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示范版。
一 统筹学校与院系两个层面,打造系统化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格局
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党政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各院系之间的协调,涉及教学过程中人、财、物的保障等各种问题,在更大的层面上还涉及社会、高校和家庭的联动。因此,需要在学校领导层面进行整体统筹谋划。
(一)加强顶层设计
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党委主动对标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加强对思政课的全面领导和建设支持,成立了校级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主管意识形态工作、学生工作、本科生教学工作、研究生工作的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制定了《北京科技大学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方案》《关于学校领导干部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办法》等系列文件,并根据《意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政课管理体系,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的实施意见,设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项经费。
(二)完善领导机制
学校将思政课建设纳入校党委常委会议与校长办公会议题,每学期对思政课建设进行1—2次会议专题研讨。学校成立了涵盖多部门、相关学院和学科的校级形势与政策课程组,明确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责牵头单位,并明确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以及保卫处等相关部门配合做好教学管理工作,初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例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牵头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各学院确立专门联系人参与组织相应学院教育教学活动管理工作,学生工作部负责大型专题报告会的组织实施,保卫处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教务处实施对教学活动的指导、督查与教务管理等。当前,学校已形成校级统一领导、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和各院系具体实施、共同参与的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格局。
二 统筹专职与兼职两支队伍,形成坚实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力量支撑
《意见》提出要配备高素质的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工作,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骨干教师,要选聘社科理论界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各行业先进模范等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积极邀请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讲“形势与政策”课。
(一)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建设
学校在思政课教师引进与培养方面,给予适当政策倾斜,近年仅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教师就有20余人。同时,学校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服务教学的基本定位,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对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助推作用,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定期组织任课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确定教学专题、明确教学重点、研制教学课件、规范教学要求。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专任教师超过10名,这些教师近年来围绕思想理论热点、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发表相关理论和教改论文数十篇,实现了教研相长。
(二)建立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一是有效利用校内外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资源。学校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校领导每年都走进“形势与政策”课堂,为学生讲授“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等专题。学校每年还定期邀请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以及校外党政领导干部、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等到校开展“形势与政策”专题报告会,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权威性。二是充分发挥辅导员与团干部作用。学校深化“教辅结合”德育模式,推动辅导员、共青团干部与思政课教师组建“形势与政策”课程协同小组,协同制定每学期教学计划,协同承担理论教学任务,并定期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近3年,课程协同小组策划开展的“中国精神寻访”大型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学生1000余人,总行程累计63000多公里并绘制出完整的“中国精神地图”;由辅导员组织、思政课教师参与指导的“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班会,有效覆盖全体学生;每年累计组织3000余名学生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考察,每年由求是学会等理论社团开展的校园理论学习活动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
三 统筹线上与线下两类课堂,提升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
习近平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要保持“形势与政策”课的活力,必须坚持课程建设上的与时俱进。为此,北京科技大学在确保“形势与政策”课规范化运行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拓展教育空间,努力提升形势与政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打造“形势与政策”慕课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主动顺应慕课改革潮流,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依托爱课程网,学校从2016年秋季学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研究中心合作开发制作“形势与政策”慕课,目前已完成5个学期的线上教学,先后聘请2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嘉宾,累计超过10万名学生选课,覆盖北京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京内外高校20余所,课程组共完成66个课程视频及100余个相关资源的制作,总时长达745分钟。学生教学评价满意度在4.8分以上(满分为5分)。2017年,该慕课入选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同时,学校还重点投入数百万元建设思想理论教育信息化实验室,购买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追踪社会热点及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学情,为形势与政策教育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推动实体课堂综合评价改革
《意见》提出要注重考核学习效果。成绩考核以提交专题论文、调研报告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掌握程度,考核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了解情况。为此,学校制定了“形势与政策”课实体课堂考查与过程管理方案,明确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分配比例,并根据教育部教学要点动态更新考核范围。在课堂上,授课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精心设计主题辩论、社会调查等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团队分工合作、课前充分准备,在实体课堂上进行专题展示,实现自我教育。同时,学校还鼓励青年教师明确教学专题方向,长期跟踪,及时回应、解答学生关注的时事热点难点问题,把“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第一时间进课堂的示范课。
四 统筹校内与校外两个平台,激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示范引领效应
近些年,不少高校在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增强教学实效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客观地说,当前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以往有了明显提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不少高校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缺乏资源整合,“见子打子”、各自为政的现象还较明显,缺乏系统性和规划性。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北京高校首批思政课(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和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单位,在平台建设、资源整合等方面正在开展一系列有益探索。
(一)搭建服务平台
学校依托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会完成了市级教学团队(讲师团)的组建,先后为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北方工业大学等10余所首都高校提供教学师资服务;结合党的十九大、全国“两会”、中美关系等重大主题,及时组织开展市级备课培训会,并参与组织开发“大国之都”“京津冀一体化”等专题讲义20余个;创建“形势与政策”微信交流群,每天分享有效教学信息10余条,实现互通有无和互促共进;组织开展大学生时事挑战赛、教研征文、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首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二)加强资源整合
学校积极引入大数据技术,搭建思想理论信息全媒体传播平台,打造社会思潮舆情监测系统、媒资存储系统、慕课录制系统、“一站到底”党史知识竞赛系统、马列文献资料库等,与人民网文华在线教育合作开展“数字马院”建设项目,共同开展课研会(集中课程教学研究)等系列活动,合作举办全国性形势与政策学术研讨会;与求是理论网等重点思想理论类网站合作,围绕重大主题和社会热点等抢占新媒体阵地,制作《这五年顶呱呱》《看齐歌》《团结歌》《党的十个为什么》等30余部青年喜爱、网络流行的微动漫、微视频作品,受到人民网、求是网关注,点击量达数百万,充分体现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时效性。学校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获得社会充分认可,《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立体化教学模式探析》成功获批2016年度教育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择优推广计划;《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荣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先后对北京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
(本文原载于《思想教育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