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兴亡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5章 周定王姬瑜周简王姬夷周灵王姬泄心

###周定王姬瑜

-**继位背景**:周定王姬瑜是周匡王姬班之弟,匡王死后继位。彼时,周王室已走向衰落,中央权力不断被削弱,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崛起,对周王朝的尊重也日益减少。

-**重大事件**:

-**楚庄王问鼎中原**:姬瑜继位的第二年,楚庄王带兵攻伐陆浑的戎族,随后在周王朝的边境上阅兵示威。周定王惊恐万分,赶忙派大臣王孙满慰劳楚军。楚庄王竟借机询问周朝都城宗庙内九鼎的“小大轻重”,九鼎乃天子权力象征,此行为无疑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衅。幸得王孙满机智驳斥,楚庄王才引兵退去,史称“问鼎中原”。这一事件充分彰显了楚国的野心以及周王室的式微。

-**周王室复乱**:公元前593年,即周定王十四年,周王室再次陷入内乱,毛、召之党讨伐王孙苏,使得本就动荡不安的周王朝雪上加霜。

-**在位影响**:周定王在位的21年里,虽无显著功绩可言,但他在艰难的局势下努力维持着周王室的统治。楚国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日益强大,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而周王室的权威则进一步衰落,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发激烈,周定王只能在诸侯纷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其统治时期见证了周王朝的逐渐没落。

###周简王姬夷

-**继位背景**:姬夷是周定王之子,公元前586年,周定王病逝后,姬夷即位,成为东周第十位君王。此时的周王室,权威已经丧失殆尽,在诸侯中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重大事件**:

-**晋楚争霸与鄢陵之战**:周简王十一年(公元前575年),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鄢陵展开了一场大战。晋国通过与吴国结盟形成对楚国的南北策应之势,而楚国则出兵进攻郑、卫两国,迫其叛晋附楚。双方在鄢陵激战,最终晋国凭借灵活的战术和策略取得胜利。这场战争是春秋时期晋楚争霸的重要战役之一,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周简王作为周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却无力干预。

-**赵氏平反**:周简王在位期间,晋景公为赵朔平反,派人请来程婴和尚未成年的赵武,并允许程婴带兵攻杀了屠岸贾,灭了屠家一族,为赵氏一门复了仇。赵武成年后,袭父职,又成为晋国重臣。这一事件在晋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国内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诸侯混战**:在周简王统治时期,晋、楚、秦、宋、郑等国相互攻伐不止,东南地区的吴国兴起,屡次攻入楚国,卷入春秋混战的行列。各国之间的战争和纷争使得天下大乱,周王室已无法对诸侯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在位影响**:周简王在位的14年里,周天子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他虽贵为天子,却只能在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中充当旁观者。周王朝在他的统治下,继续走向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春秋时期的乱世格局愈发明显,周简王的一生也成为了周王朝衰落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以下是关于周灵王姬泄心一生功绩和重大事件的详细内容:

###继位初期的局势与应对

周灵王姬泄心于公元前572年继位,彼时周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自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势力持续衰落,各诸侯国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强大,对周王室的尊崇也日益减少。在这种艰难的局势下,周灵王肩负起了复兴周室的重任。

继位之初,周灵王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愈发激烈,尤以晋楚两国的争霸为甚。两国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霸权,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中原大地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周王室的直接管辖区域不断缩小,财政收入锐减,军队战斗力也大不如前,周灵王手中可用于掌控局势的资源十分有限。

在这种困境下,周灵王试图通过一些手段来维护周王室的尊严和地位。他积极与各诸侯国进行外交沟通,试图调解诸侯之间的矛盾,以彰显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的权威。例如,在一些诸侯国内部发生纷争时,周灵王会派遣使者前往调停,虽然这些努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矛盾,但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周王室衰微的趋势。

###晋楚争霸时期的周旋

周灵王在位期间,晋楚争霸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一时期,两国之间的战争频繁爆发,规模也越来越大,对整个春秋时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周灵王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他作为周天子,理论上是天下共主,有权对诸侯之间的纷争进行调解和仲裁;另一方面,晋楚两国实力强大,根本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周灵王的调解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尽管如此,周灵王并没有放弃努力。他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多次呼吁晋楚两国停止战争,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例如,在公元前563年,晋悼公率领诸侯联军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救援,双方在新郑展开激战。周灵王得知后,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晋楚两国军营,劝说双方罢兵休战,避免生灵涂炭。虽然此次调解并未取得实质性成果,但周灵王的努力还是得到了一些诸侯的赞赏。

###弭兵会盟及其影响

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向戌发起“弭兵会盟”,旨在结束晋楚长达百年的争霸战争。这一事件是周灵王在位期间的一件大事,对春秋时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弭兵会盟由宋国牵头,晋、楚、鲁、卫等十余国参与,最终达成“晋楚共霸”协议,约定停止军事对抗,共分霸权。在会盟过程中,周灵王虽然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沦为旁观者。史载灵王“未置一词”,仅通过使者传达形式上的祝福。此举既是对现实的妥协,也暴露了周王室的政治无力。

弭兵会盟后,晋楚两国之间的战争暂时停止,中原地区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周王室的地位得到了提升。相反,随着晋楚共霸局面的形成,周王室的影响力进一步下降,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尊崇也更加淡薄。

###太子晋之死

周灵王的太子姬晋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尤其擅长音乐,笙吹得十分动听,备受周灵王的宠爱。然而,天不遂人愿,姬晋在17岁时突然得病身亡,这对周灵王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太子晋的早夭使得周灵王的复兴计划遭受重创。周灵王原本对太子晋寄予厚望,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衣钵,重振周王室的威风。太子晋的离世让周灵王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他甚至开始给太子招魂,可见其对太子的疼爱之深。

###晚年的困境与去世

太子晋死后,周灵王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在他晚年,周王室的处境更加艰难,各诸侯国对周王室的贡赋越来越少,周灵王不得不依靠一些小诸侯国的支持来维持王室的运转。

公元前545年11月,周灵王梦见太子晋驾乘白鹤,吹奏洞箫前来迎接他。醒来后,他自知大限将至,于是在次日早朝便立次子姬贵为太子,几日后便与世长辞,结束了他充满无奈和心酸的一生。

周灵王姬泄心在位的27年,是周王室走向衰落的重要阶段。尽管他一生都在为复兴周室而努力,但在时代的洪流面前,他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他的一生,是一个末世天子的悲歌,也是春秋时期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