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章 鸡蛋换粮票
与此同时,赵国庆一家都盯着桌上冒着热气儿的八个肉包,却没人敢先动,只因为爸妈这会儿都耷拉着个脸。
“你这孩子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三块多钱一天就全花完了?”赵母吴淑芳痛心疾首的说着,倒不是惦记儿子的钱,而是到现在老三已经年满二十该到了说对象的时候,上午她还想着等老三回来替他暂时保管着以后说媳妇儿用。
而且昨天这小子还说要养鹌鹑,这都得要本钱,好不容易运气好弄到点野鸭换钱,就这么造了她心疼。
赵父差不多也是这个想法,只是现在钱已经全部变成了眼前的肉包子,说什么也没用。
“妈,这钱花都花了,要不还是先吃吧,待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赵国庆看着不停咕涌着口水的弟弟妹妹,笑呵呵的说着。
“老婆子,买都买了,不吃就浪费了。”赵父现在也只能帮儿子打起圆场,不然本来老三一番好心弄得大家都糟心。
赵母吴淑芳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也只得依了他父子,将盘里的包子给每人分了一个。
三下五除二的功夫,老四和老幺就将手里的肉包子啃的干干净净,望着盘子里剩着的三个包子,意犹未尽。
“你们哥仨吃,我跟你妈吃不了那么多。”赵父抬手将盘子里剩余的包子,分给了赵国庆三人。
父母这一代人论本事没多大,但却心疼儿女,只要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那都是先紧着孩子吃,从小到大均是如此。
看着这一幕的赵国庆,知道推来推去没什么意思,将老四和自己的包子分别掰成两半,放到了父母碗里,说吃不下只是想让孩子们多吃点的借口。
赵父赵母看着碗里的包子,心情有些复杂。
吃到油水的一家人饭后精神都比往日好上许多,只有体会过那种饿到抓心挠肝的感受,才能明白此时赵国庆心里的满足感。
如愿以偿的小丫头,此时正在厨房里屋帮着母亲收拾碗筷,而赵富贵父子仨则是坐在厨房前屋的桌上心思各异。
“爸,我有个事儿想跟你和妈商量商量。”
“啥事儿?养鹌鹑?”
屋内洗碗的赵母吴淑芳听到父子俩的聊天,立马竖起耳朵听着。
“这几天我想试着去收鸡蛋,送到县城供销社。”
赵父微微一愣,“收鸡蛋?”
“对,白天我去县城供销社和公社供销社都去看了看,县城和供销社都缺蛋,弄得好应该能赚点钱出来。”
听到这话的赵富贵总算弄明白了老三的意思,这是铁了心要准备养鹌鹑,提前准备本钱呢。
“可这跟公家打交道完全不一样,咱也不认识人,人家凭啥让你送?这大冬天的,鸡蛋这玩意儿家家户户都下得少,恐怕也没什么人舍得卖吧?”
确实,一进入冬季母鸡下蛋的频率比起暖和的日子确实要少上不少,春夏秋三季一只母鸡差不多一天下一个蛋,而冬季两三天才有一个鸡蛋。
至于父亲担心的跟公家打交道,赵国庆上一世走南闯北,养殖鹌鹑没少跟这些人打过交道自然是不杵,况且马上就要进入81年春节,供销社要保障物资供应的压力不可谓不大,这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机会。
不管是农村也好、城市也好,鸡蛋的战略价值不言而喻。
农村家里不到急用钱,一般不会轻易把鸡蛋拿出来换钱。
“爸,你可别忘了马上就到春节,正是各家各户需要用钱的时候。至于供销社那边大可放心,他们现在应该正等着要鸡蛋,应该没什么问题,我准备直接给县供销社送鸡蛋。”
公社供销社靠近农村,相对来说收购鸡蛋的难度比县供销社要容易一些,这也是他选择县供销社的主要原因。
赵富贵有些诧异,队里的人卖些粮食、鸡蛋等等都选择去最近的公社集市,一方面是距离近,一方面是大家都对城里有着畏惧之心,人生地不熟的跑去路都不认识,一般一年到头都没几个人去县城。
可他看老三的样子,倒像是熟门熟路,心里不禁有些觉得老三跟以前好像有些不一样。
“那你收鸡蛋总得要本钱吧?”
赵国庆咧嘴一笑,“这不是今天收到的大多数都是粮票,我准备去红星大队收鸡蛋。”
红旗公社下辖十四个大队,其中石碾子大队、红星大队地多田少,跟向阳大队完全相反,因此这两个大队的社员会将家里的小麦、玉米、鸡蛋等拿出来换白米或者换钱买米。
其他田多的大队也会在灾年或者口粮紧缺的时候,用为数不多的大米换粗粮,用来弥补家庭口粮不足的情况。
要将手里的粮票换出去,去红星大队和石碾子大队最为合适,那地方的社员眼瞅着要过年了肯定会拿家里值钱的东西出来买些大米回去,有粮票买起来会更加合算一些。
而且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时候的人们只要出门,可以不带钱但不能不带粮票,没有粮票可吃不上饭,有粮票还可以直接用票跟人换吃的。
“我看你这什么都想好了,不像是商量更像是通知我们一声吧?”赵富贵抬头看了一眼。
赵国庆嘿嘿一笑,“这不是我下午自个琢磨出来的想法嘛,就想着跟爸妈你们说说看,要是你们都没意见,明天我就准备再跑一趟县城,然后趁着最近农闲把大哥带上一起去收鸡蛋。”
“哥,我也去!”
反正在家也没什么紧要的活儿,跟着三哥往外跑肯定比在家里好玩,而且还能帮家里赚钱,老四心里想道。
儿子给公家送鸡蛋,倒也算个正经事儿,再加上考虑的也很齐全,赵富贵也就没打算拦着他,提醒道:“老三,鸡蛋可是金贵东西稍不留神就得磕破不少,这事儿你考虑过没?”
“这个我也想过,就得辛苦妈和老四明天帮我挨家挨户借点米糠回来,到时候箩筐里面先铺一层闸碎的稻草,一层鸡蛋加一层米糠,小心着点应该问题不大。”
厨房里屋竖着耳朵听了半天的吴淑芳,对于儿子的这个想法没有太大意见,索性就没怎么吱声,借点米糠还是能在队里借到。
“既然你全都考虑好了,那就去做吧。时候不早了,早点休息明儿一早你还得出门。”
得到父亲肯定,赵国庆喜笑颜开的看着他,苍蝇搓手道:“爸,家里是不是还有钱,先借我点,要是明天能谈妥的话顺路换点粮票。”
赵富贵没做他想,起身回屋翻了好半天,“这是50块钱,你妈点过的。”
“嗯。”接过钱后,赵国庆看着已经被数到发毛的一叠毛票,这些钱应该就是父亲日复一日编竹筐,以及早早卖掉一头猪剩下来的全部家当,拿在手里感觉沉甸甸的。
“好了,时候不早了,赶紧回屋歇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