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养殖鹌鹑
“我想,养鹌鹑。”
刚刚父亲提起工作的事,赵国庆就在琢磨以自己家这一穷二白,没什么启动资金的条件做什么最好,想来想去还是只有去做老本行。
家里这一眼能望到头的穷日子,他肯定是一天都不想过,也不想全家为了生计再吃遍苦头。
上一世,自从父亲意外离开以后,赵国庆为了还清父亲答应亲戚、邻居的欠债,一边种地一边四处打工,再加上大哥的帮忙,总算是没有食言还了个七七八八。
后来更是看到种地没有希望,外出折腾了两三年处处碰壁,无奈回到家乡,凑巧碰到了带媳妇孩子回家的二堂哥赵亚军,在他的帮助下逐渐走上了养殖鹌鹑的路子,家里的日子才开始有了起色。
“啥玩意儿?野鸟养着有什么用?”
赵国庆看着一脸不解的父亲,赶紧解释。
“爸,鹌鹑不是什么野鸟,鸡蛋有营养知道吧?鹌鹑蛋的营养可比鸡蛋强多了,而且养殖的鹌鹑不仅能下蛋,十个月后产蛋期结束还能卖鹌鹑肉。”
“这玩意儿能养?我怎么没听人说过?”赵富贵半信半疑的回答道。
养殖鹌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受制于信息不流畅,再加上鹌鹑属于小型经济禽类,80年代初期在云川县乃至全国基本没有养殖户。
因此,父亲没听说过很正常。
“能养,而且鹌鹑蛋在省城那边很受欢迎,有价无市。”
赵富贵这下更加懵逼了,省城的事儿老三是怎么知道的?
察觉到父亲异样的眼光,赵国庆连忙解释道:“我听二堂哥说的,他不是在省农学院上学吗,夏天放暑假就听他说过一次。”
被儿子这么一解释,赵富贵也就释然。
大哥赵福顺两个儿子是这方圆十里八乡出了名的有本事,一个倒插门女婿进了云川煤矿领工资吃商品粮,一个79年考上省农学院,正经大学生。
“嘿嘿,没想到你竟然能跟亚军那书呆子聊得来。不过,养这玩意儿得花不少钱吧?”
“花不了多少钱,养殖鹌鹑不像养鸡、养猪需要多大的地方,就我那屋里弄两个竹笼子都能养。前期试养买上二三十个种蛋,最多也就十几块。等到试养没问题,可以再买种鹌鹑回来孵蛋,大规模养殖。”
“大规模养殖?国庆,你可别胡来,这要是被人举报,真吃不了兜着走。”
赵国庆看着父亲担忧的眼神,不得不搬出沿海改开的政策,以及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事儿解释了好半天。
“就算你说的是真的,我总觉得这事儿有些不靠谱。还不如去煤矿厂工作,又不担风险,每月还稳定拿工资。”
爷俩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下去,约莫半个多钟头,去公社买安乃近的吴淑芳也回到了家。
吴淑芳看着院子里聊天的爷俩,脸上的忧愁瞬间消失不见,惊喜的问道:“三儿,没烧了?”
“妈,好多了。”
吴淑芳看着他爷俩脸上都有些尴尬,不免好奇的问道:“你们聊什么呢,咋还聊黑了脸?”
“这不是我说让老三趁着今天冠军放假,让他去问问冠军看能不能给三儿找个临时工的工作。老三跟我说想养鹌鹑,就争了几句。”
“鹌鹑?”
赵国庆只好又费了一番口舌,跟老妈也讲了讲养殖鹌鹑的事儿。
听完以后的吴淑芳,总觉得有些不靠谱。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这些庄稼农户压根都没听说过,云川县也没有人干过这事儿,养出来卖不出去那不就是全白瞎了嘛!
“三儿,你说的这鹌鹑妈不懂。但你想过一个问题没,上哪去卖这玩意儿?一般老百姓听都没听说过,怎么会舍得花钱买?”
赵国庆解释道:“爸、妈,我已经想好了。真能养出来,哪也不去,就先在咱们大队不远的云川煤矿去卖,那里的工人常年都是力气活儿兜里也有钱,有的是女同志愿意给家里男人或者孩子买回去补身体。”
现今六万人的煤矿市场,找不到一百个愿意尝鲜的人?
“而且你们担心的有风险,我也考虑了,可以办成集体副业嘛。这样一来,不管是矿场那边还是队里,大家都不好说什么。”
吴淑芳琢磨了好一会儿,继续说道:“就算按你说的这么办,能说服大队书记给你弄成集体副业。可咱农村有句老话,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万一要是出点啥问题,咱家这日子还过不过了?”
“妈,哪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就算试养不成功,无非就是损失十几块钱种蛋,外加一些谷物饲料钱......”
吴淑芳白了他一眼,没好气的说道:“瞧把你能的,就十几块钱,十几块钱还不多?”
养殖鹌鹑赵国庆可以不跟家里商量,先把种蛋弄回来先斩后奏,可既然是想带着全家奔上好日子,这心得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行,内部没个统一的意见再好的想法也难成大事。
“爸、妈,那你们就不想知道,真要是养成了,一枚鹌鹑蛋能卖多少钱?”
一说起赚钱,老两口也都来了兴趣,各自琢磨起来。
赵富贵仔细想了想,刚刚儿子说一枚鹌鹑蛋只有大拇指头那么大一个,试探性的问道:“能卖上一分一个不?”
听着老爸的话,赵国庆倒是乐了起来,猜的还挺准。
他记得86年养殖鹌鹑的时候,卖往省城和山城批发价是3分/枚,5个鹌鹑蛋大小相当于一个鸡蛋,那时候鸡蛋大的也才8分一个。
零售价能达到4分-6分一枚,毕竟物以稀为贵,再加上这时候的肉蛋供应系统不像后世那么健全,到了冬天城里鸡蛋都难买。
作为少有的高营养滋补品,经常供不应求,前脚刚送到批发市场,要不了几分钟的时间,就得被提前等候的单位客户全部订走。
现在这时候,考虑到物价、受众等等因素,卖一分左右/枚的价格差不多。
“对咯,至少得一分一个,五个鹌鹑蛋顶一个鸡蛋。”
吴淑芳看着儿子脸上笑呵呵的样子,转念一想,道:“那这跟鸡屁股银行有啥区别,算下来不都5-6分一个,还不如多养几只鸡听着稳当。”
“妈,这可完全不一样。”
“哪不一样?”
鹌鹑养殖周期比较鸡、鸭禽类生长周期更快、更高,平均40-50天就能产蛋,鸡、鸭则是需要150-180天才能开始产蛋。一只鹌鹑一年可以产蛋200枚以上,而同样饲养下的鸡只能达到150枚鸡蛋上下。
并且鹌鹑一平方米养殖密度可以达到80-100只,这是鸡鸭达不到的程度。
吴淑芳和赵富贵两人都暗自算了算,一平米的地方一年至少能有16000枚鹌鹑蛋,一分钱的价格也就是160元,这可比同样大的空间养几只鸡来钱快多了。
“听起来倒是不错,就是总觉得你想的这事儿风险太高。”吴淑芳表态道。
“妈,您别着急我话还没说完呢。鹌鹑不仅能下蛋,产后的鹌鹑还能当做滋补肉食卖钱,这也是一笔收入。另外,鹌鹑粪还能收集起来当饲料或者沤肥,全身上下基本都能直接或者间接换钱。”
吴淑芳半信半疑的说道:“真有你说的这么好,鹌鹑全身都是宝?”
“那可不是?爸、妈,就算你不相信我,总得相信二堂哥吧?他读了那么多书,又是在农学院上学,难不成还专门骗我?”
赵国庆轻飘飘的将信任问题转嫁到有学问的堂哥身上,免得他们老是不放心。
“要不再合计合计?真要弄,以家里这情况也得等我多编几个竹筐挑个时候弄到县城去卖,再从其他地方想办法凑一凑,这都得时间。”
原本不怎么看好的赵富贵,此时也被老三说的有些心动,一平方米的空间一年带来的收入都快赶上种田一年的收入,要说一点都不心动那是假的。
况且就算养出来不像老三说的那么好卖,弄给家里的孩子补补身体吃肉、吃蛋也没打水漂。
赵国庆很清楚家里什么情况,家里秋收以后就将“节约”下来的粮食拿去卖钱还账,到目前为止还剩下八十没还完,启动资金他没指望从家里出,得自己想办法。
“爸,这事儿不着急,你也得让我再好好考虑一下再说。”
“对对对,再仔细想想,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赵母说了一句,又补充道:“老四和老幺是不是在屋里煮饭,应该快好了吧?咱们先吃饭,后面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