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了真理而活](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663/1000282663/b_1000282663.jpg)
第49章 异乡的美术老师(三更)
教名成美术课的,是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男老师,看年纪,也有四十余岁。
这座举县闻名的重点中学,同样不曾给同学们发放美术课本,所以更多的时候,美术老师也只能信手涂鸦,在黑板上画上一些简单的作品,要同学们照葫芦画瓢。
早在小学时期,名成的美术作品就曾以不及格而闻名于全班。
有时,甚至就连班级里的末等生,也能画出最及格的作品。
然而到了名成这里,却显得难上加难!
也不知为什么,名成就是对画画提不起半点的兴趣。
有时,即便他已经使出浑身解数,也同样画不出令美术老师满意的作品。
那时,教名成美术课的,正是教名成思想道德课的老师。是的,他一人分饰二职。
即便这位老师风趣幽默到了极点,却依然提不起名成的半点兴致来。
对美术课,名成总是深感恐慌。
明明别人可以很容易做到的事,在他这里,却难比登天!
可能,他天生真的不曾具备美术的天赋。
尽管,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得到过班级里的美术天才的指点,可最后却依然画不出最令老师感到满意的作品来。
他常常为此而懊恼沮丧,愁眉不展,然而,无论在这方面再怎么努力,他都同样交不出一份最满意的作品出来。
所以更多的时候,他常常让别人代笔为之,这样一来,也终于了却了他心中的一桩遗憾!
到了初中以后,美术老师只是在前几节课上搞一搞形式主义,让同学们模仿一些简单的作品。
到了中期乃至后期,美术课俨然变成了同学们的自习课。
同学们可以自由复习各科知识,自此美术课便被永久地搁置起来。
严重打压音体美,过分在乎文化课,是这座举县闻名的重点中学的常规教育理念。
正因为如此,音体美老师的地位才会显得无比的低下。
这就是不争的现实,任谁都没办法扭转。
看来,名成真的不适合做一个艺术家。
因为在他的身上,绝无半点艺术天赋可言。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显得更加的心安理得,否则,他非得昏死过去不可!
毕竟,音乐是他最大的挚爱。
然而,这座该死的学校却百般镇压。
如若再加上一个美术,名成非疯掉不可!
这既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同时又是万幸之中的不幸。
诚如上文所言,即是名成不幸之中的万幸。
那么万幸之中的不幸,又当作何理解呢?
别急,且听我娓娓道来。
人们如今的物质生活,跟过去相比,已经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
每家每户,基本都实现了衣食无忧的最基本的梦想。
这便是万幸的根源所在。
然而,每个孩子的天赋与特长,却在这座举县闻名的重点中学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更谈不上深入地开拓与挖掘。
这便是万幸之中的不幸之所在。
为此,名成竟然参阅了很多与之相关的中外教育模式与理念类书籍,并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了最刻骨地剖析与解读。
渐渐地,他开始产生了更多的疑问。
孩子自立与独立的具体年龄成了他这一时期不断研究的话题之一,此时的名成,俨然成了“心理专家”与“教育学家”!
是的,孩子到底要到多大的年龄才能够完全摆脱父母的照顾,自强不息地独自生存呢?
是到了初中以后吗?
还是到了大学毕业时呢?
为此,他常常煞费苦心地想来想去,那样子,他仿佛成了一个高度睿智的“思想者”。
而他的同学,却深陷于题海战术之中而分身乏力,对于他们而言,根本无暇顾及其它的杂七杂八的问题!
一面学习,一边思考,便成了名成在这一时期的最真实的心理状态。
有时,他可能并未曾学进去多少的知识点,然而那多如牛毛的思考,竟然装满了整整一卡车。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依然天真无邪的纯情少年,在他的心目之中,依然牢牢地铭记着这世上的真善美,同时亦深深地痛恨着这世间的假丑恶。
儿时的小学课本,把他打造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书呆子。
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内在的疑问,他还来不及做任何必要的反思,便疯狂地投入到了接下来的学习之中。
那时的他,一切皆以学业为重。
只要能考出更高的分数,就是让他做牛做马也没问题。
只要考出了更高的分数,父母就会给他买很多很多他所深深喜爱的玩物。
只要考出了更高的分数,老师就会对他越来越器重,同学们就会对他越来越羡慕。
只要考出了更高的分数,他最最挚爱的祖父,就会认为自己的孙儿将来一定可以光宗耀祖!
世人常言学习乃是学生的天职,但到了名成这里,却觉得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才是学生最应该做的事。
学生为什么非要在学校中学习?
难道,自学成材就不可以吗?
这个年仅十四岁的风华少年,曾不止一次地设想过这个问题,尽管在他这里并不能得到实现,但他却想以此引起更多人的反思。
毕竟,知识是最无辜的,却是需要被全部学生所掌握的。
只不过是再换成一个更人性化的学习方式,这又未尝不可呢?
名成的思想,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以前从未曾想过的事,如今却被他一一翻出来仔细地加以研究。
以前从未曾做过的事,如今却被他一一地列出来并分别予以完成。
渐渐地,他与班上的同学拉开了距离。
慢慢地,他便走上了自己的天地大道。
这样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独特的经历,的确需要被创作成小说,以供所有人观览和阅读。
这样的一位天马行空的少年,的确需要被全世界所熟知与回味。
诚然,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但初衷大致相同。
每个人理应比现在过得更好,这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但如何才能比别人过的更好?
但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抱负和志向呢?
这是一个极度复杂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与自我相抗衡的过程,这里面包含最多的,并不是艰辛,而是这世上最伟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