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人生悲欢
匆忙间,便不敢再答话,只是喏喏点头,小心地把先生扶到席间,紧挨在王侍郎左面坐下。他自己则到下首找空位坐下。
看看人到齐了,王侍郎便命开席。大家一场相聚,因王侍郎在场的缘故,先一齐敬他一杯。然后王侍郎提议举杯,首先祝贺允明乡试中举。允明再三谦辞。先生在举杯向允明祝酒之时,心里似有失落。那些乡试的题目无非比县府生员考试复杂了些,真要认真应付,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眼看大家酒酣耳热,又谈论些诗画文章,王鏊的目光终于到先生身上,道:“子畏,咱们可是有好些日子未见了,这次科考,好像你作的文章有些平常,这是为何?”
“老师,我……”先生忽然汗颜,慌忙起身作揖。“不瞒老师,学生这次实实有些粗心大意心不在焉,主要还是才疏学浅,真是辜负了老师美意。”
“哦,你是不是有别的心事啊?上一次你去我家看我,我就觉得你的心思略带烦杂。你我交往非止一日,今日里当着诸多同乡文友的面,你要有什么心事,就请直言。”
王鏊嘴里说着,心里却想到,当年在壑舟园时,此小子居然抢先在沈周先生画上题诗,足见有些张狂。
“不敢,晚生实实别无所求。”先生本来敬仰着王鏊先生,早将他当成是吴县楷模,自己又只是一个县里生员,家道一般,况且素兰之事本来已经放下,他哪里敢再提及他事?
逢到这种情形,还是沈周先生来打圆场,毕竟先生是他的爱徒,这些日子,似乎爱徒的画艺又有长进,渐有超他之势,且子畏的文科亦日渐精进。不过这次科考爱徒未能取中,亦出乎他的意料。
“王侍郎,子畏这些日子可能有些家事,怕是受了影响,今日里你还是不要责怪他了。况且今科允明蒙你亲笔取中,应是他的大好日子,咱就跟允明多喝几杯如何?”
只几句话,王侍郎的注意力就不在先生身上。先生内心对沈周先生颇多感激,酒席再延续下去,目光便一直注意着沈周先生。后来终于等到他下席外出方便,先生立马跟出去,满脸羞愧地道:“今日多谢老师了。”
“子畏,你可是饱学之人,当年十六岁时,你也曾夺过魁首。平日里见你亦是勤奋好学,今科到底是怎么了?”沈周先生出口稍带埋怨。
“我,我也想不到会是这样,大概是……”先生想说,大概是受了张灵的影响?可是,这种出卖朋友的事情,他能做出来吗?只好小心地道:“老师放心,学生知道错了,从今往后,一定多加用心学习。”
“行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受那个张灵的影响可是不小啊!我观他也是聪明好学之人,他的画,应不在你之下。从今往后,你们之间交往一定要胸怀大志,万万不可一辈子像我贪图个享乐安逸,到老终一事无成。”
“先生教导的是,学生谨记心里……”
那天聚宴之后,有了王侍郎批评和沈周先生的教导,先生果然安逸了许多,且知道日日备习功课。不过,朝廷的科考都是安排三年一试,离下次省考毕竟还有些时日。时间一长,大家又开始凑在一起喝酒取乐,或者写写画画,各尽所能,依旧逍遥快活。
他们的行径,沈周先生早又看在眼里。可是,他已经劝过数劝,且自己亦是逍遥自在的榜样,又有何说服力呢?
那次聚会之后,转过年来春夏之交,直到五月中,正是临近夏收之时,不想沈诚先生竟先辞世仙去。
闻知消息,先生和允明、徵明、张灵等一干兄弟无不悲痛,结伙上门吊唁。那一次,本来沈家想让允明给写一道墓碣文,先生红肿着眼睛提议道:“各位家长,允明大哥,先生对我有知遇之恩,如不嫌弃,这道碣文还是由我来写吧!”
大家亦清楚,自从结识沈诚先生,平日里他对小伯虎的确另眼相看,便一齐同意。
先生备墨铺纸,怀想沈诚先生学儒一生,洋洋洒洒,很快写出墓碣文:“弘治六年五月某日,学生唐寅谨奠尊先生之灵。先生为姑苏长洲沈诚,字希明,号隐君,此番大隐于弘治六年五月,寿七十,自开混沌始,开馆售业,造就无数才俊,世所瞩目……”
先生写罢,早泣声不止,大管挥就之后,惟到灵前再拜,掩面而去。
想不到,沈诚先生于五月去世,允明的岳父李应祯先生也于七月九日卒去。他这一生中,在书法上尤其突出,连允明、徵明均深受其影响。因此允明少不得为其书写行状录,记述他的一生功过。而文林先生则主动提出亲自为他书写墓志铭。对于李应祯的辞世,先生少不得专程登门拜祭,却也感叹,自此后,一代书法大家再无当世纵横之日。
这一月真是多事之秋,数日后,竟连徵明的祖母亦不幸去世。一桩桩丧事,令大家心情一直压抑,时不时萌发出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但是这一年中,也有几件人生喜事。
到秋时,先生的妹妹小娥终于出嫁了,夫家也是生意人。小娥虽然才十六岁,却出落得一表人材。小妹出嫁时,本来是喜事,然而她却泣不成声,她的眼泪一半是为父母,一半是为哥哥。因为在家时日,她也看出些端倪,哥哥虽然有学问才华,在生活上却是个弱者。那时家中生机几乎都交给二哥唐申,实际上,却是二嫂在打理一切。
“哥哥,父母年纪都大了,他们总会有老的一天,所以要是有闲功夫,你也该学些维持生计之道才好。”临上轿时,小娥这样对先生道。
“这个你放心,你不用替哥发愁。小娥,哥也有一句祝福,祝你从今往后喜事连绵夫妻和睦。以后有空常回来看看,爹和娘想你,我也会想你的。”
另外一件喜事,本年天下会试终于开科。遗憾的是,兴致勃勃赴京城参加会试的允明却是名落孙山。但苏州之地另有昆山人毛澄一举登顶,成为殿试状元。消息传来,苏州府又一次轰动,这件消息却也让先生振奋许多时日。
是啊!想那高中状元是如何得意之事?先生于彷徨中似乎看到一线新的生机,却也倍感压力。科举考试,对于自己的未来真的有那么重要?难不成真如父亲老唐所言,自己此生有可能一事无成?
不错,大概三年前,父亲看到自己整日里与张灵泡在一起之时,气愤不过,曾当着他的面说过这句告诫的话。
再有一件喜事,就是巧云突然怀上珠胎,这才是先生最盼望之事。不经意间,他的精神又开始振作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