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唐伯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0章 江南解元

弘治十一年八月,朝廷恩准的江南乡试终于在应天府拉开帷幕。这一年乡试最为光彩的主角显然非先生莫属。

当应天府乡试的榜文张贴出来,整个苏州城,不,几乎整个江南顿时轰动,只见那大红的乡试榜文上,第一名的名字分明是铄铄夺目的“唐寅”二字。

“伯虎,你可中了,你终于中了,并且还是第一名解元郎!”那天同去看榜的张灵和徐祯卿二人一见到先生的名字,立刻兴奋地欢呼起来。

不错!县试中秀才第一,江南乡试又是第一!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很快就会传遍整个苏州府。

此番一同前往看榜的还有允明,这个老好人大哥,一见榜文上的头名名字,脸上立刻溢出大大的笑意,快活地对先生道:“好家伙,幸亏你中了,否则你可丢大人了。”

然而,他们一齐从榜头看到榜尾,却没有找到徵明和祯卿的名字。全榜看过之后,徵明和祯卿不由黯然失色。尤其允明,他可是自中秀才之后,于六年前在乡试时已中了举人,此后一连参加两次会试皆未中。但他内心里真正关心着几个小兄弟,眼见徵明和祯卿榜上无名,却也颇为失落。

“徵明,祯卿,倒也没关系,一次不中,再有三年还可以继续考试,当年的乡试,我不也是连考了数次才得中吗?”允明劝他们道。

“大哥说的对,咱们还是要一步一步努力。我等兄弟皆应肩负起传承振兴苏州文化的担子,我们一定会让天下人等仰慕咱苏州文人。”

哦,先生现在的言辞颇有些激动,不,是冲动吧!

不错,这一年的乡试,先生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更意在实现他对允明、徵明和张灵等一众好友的许诺,曾经发誓必须要成功。但是先生于这誓言中另外加了一句,道是:此番若再失利,将永不参加省考。

徵明曾对父亲文林提及先生的誓言,文先生当时听了,当场皱起眉摇头不语。徵明好奇地问父亲:“爹,难道他的誓言不能实现吗?”文林先生道:“少年轻狂永远是人生大忌,但他的智慧头脑却又非一般人物。唉,现在的官场根本容不得这种轻狂之徒,或者他还要经历一些磨炼才会有所醒悟。徵明,此一生中,爹希望你也能功成名就。但无论能否考取功名,万万不可盲目自信,做人就应该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路,决不能妄自菲薄。”

事实上,徵明一生都遵循了父亲的教导和影响,并且在他这次乡试失败后,父亲还特意写了一封家书给他,劝导他一定不要气馁,要继续努力,准备参加下一次乡试。只可惜,徵明的性格特点与先生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一生中也只是中到秀才,然后屡屡考试,再无其它功名。后来还是蒙皇恩于五十四岁时,即先生去世的那年春天,经工部尚书、后又继任南京兵部尚书的李充嗣推荐入京,又在原平叛朱辰濠有功的原南京兵部尚书、时任吏部尚书乔宁在朝廷中极力游说下,徵明才被授予翰林待诏,并与其他人等领修过《武宗实录》。

徵明在历史文化之林中能够大放异彩,主要体现在文学和书法绘画艺术方面的成就。他的书法,真隶楷草诸体修习兼备,尤擅小楷及行书,书法成就甚至可以称为“大明朝中的翘楚”。而在绘画上,他本来不输于先生,仅是在名气上比先生略差些吧?后来年纪大了,书法和绘画自然更加老到。

能够得到江南乡试第一,先生肯定要做一些庆贺之举。这些庆贺亦分了几个步骤,第一是拜会本次主考。此次乡试主考有两位主考,一是当朝翰林学士兼司经局洗马梁储,此人自幼便名气外露。梁洗马六岁时,有一次在家中意外跌倒,被其父扶起。父亲扶他时顺口说一句:“跌倒小书生。”梁储顺口对曰:“扶起大学士。”父亲一时惊奇,又出一联试他:“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小梁储略一思索,立刻回道:“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那时的台阁,无异于现代的国务院,父亲闻听他答得抱负大气,立刻抱起他一连亲了好口,并延请名师教导他。后来他果然考取功名,逐步而上,并于正德十年成为首辅,亦相当于前朝的丞相之职,自然荣极一时。后话暂且不提。

此次他选中先生为江南乡试第一,亦是听说先生少年成才,于十六岁中县试第一。等看过先生考题之后,果真对了自己心脾,对先生深有爱惜之意,又有意在回京之后极力推荐。

至于另外一个主考刘机,亦是不凡。他其时却是翰林院侍读,深为朝廷中所信任。此次所选中的乡试第一名,他心里颇有一些微辞,以为先生的文章虽稍稍显得华丽些,但却稍有偏颇。不过,既然梁储为第一主考,须听从他的意见,见他欣赏唐寅文章,只能随他的意。

发榜第二日早晨,先生于天色未明时便起身,自客房沐浴更衣罢,一身庄重端坐于案前,只觉得心情有些激动,即时挥毫写就“领解后谢主司”一首,写罢,掷笔于案,站起身,踱着步子,朗声诵道:“壮心未闲逐樵渔,泰运咸思备扫除;剑贵百金方折阅,玉遭三黜忽沽诸。红绫敢忘明年饼,黄娟深渐此日书;三策举场非古赋,上天何以得吹嘘。”

吟诵罢,心中颇为自得,大概主考老师见了此诗,应该明白自己的心意。

看看一切准备妥当,早饭也不顾吃,即刻去应天府官驿内拜访主考老师。

其时,他的内心里除了对恩师的感激,更多的是想跟主考老师好好沟通一番。关于这一点,他倒听徵明说过,徵明因为有一个做官的父亲,所以社会诸事比先生懂得多。先生有时哀叹,要是自己有这样一位父亲该有多好?

不过,今日里他分明去得早了,官驿尚未开门。他本欲敲开门,又一想,一大清早叫醒主考老师似乎不妥。只好在官驿外走动等候。忽见对过邻街有一家玉石店,心中不由得微微一动,或者自己得了解元,从此可以昭告天下,从此在画作上钤一方“解元”印章总可以吧?

心念动处,脚步早移进玉石店内,精选一方泛些青湖绿意的长方形南阳独山玉,讲定价钱一钱二分银子。店家掌柜无比热心,又问:“先生好眼力,这独山玉刻印最是上佳,不过,先生是要当场刻印吗?”先生问:“若是我自己篆书,你们这儿能刻吗?”店家掌柜说:“先生绝对请放心,小店有上好刻工,只要有范体,无不准确精到一毫不差。”于是先生要过细毫毛笔,顺手在白纸上用篆书写下“南京解元”四字。店家掌柜一见,惊问:“您这是,这是买了要送人还是自己留着用?听说当科南京解元是苏州府的唐寅先生,您却是……?”

“哦,不是送人,我是要留着自己用。”

“您,您就是唐解元?哎哟,小可真是失了眼。唐解元,快请里边坐,我这儿正好新泡了一壶龙井,您且品茶慢待。您放心,今日这方印,我只收您个玉料本价,连刻工都不敢费您一分一毫,我必须亲手为您钤刻。”

“是这样?倒谢谢您了。”先生意外之下,赶紧拿笔手书字体,然后由店掌柜手捧玉印到刻桌前坐下手执刻刀镌刻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