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
更新时间:2021-10-30 02:02:41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以男性气质作为研究的视角,研究1950年以后一直到当代的文学、杂志、电影、电视等媒介所建构的男性气质与民族、国家、历史观、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等重要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内在关联。选题具有开创性意义,国内目前尚未有人系统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采用跨学科的文化研究方法,具有深度和难度。本书的分析对象及相应的立意都相当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在方法上,作者利用了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传播研究等不同的方式,显示了作者跨学科的学术努力方向。在对不同的研究方法整合的基础上,论文突出了社会构成主义(历史主义)的分析范式,有效地通过对男性气质的符号学分析,揭示出其与民族—国家的建构、与意识形态、文化领导权等的密切关系。本书引证的资料丰富、准确、翔实。作者具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并体现了一个人文知识分子的学术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品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上架时间:2021-05-19 00:00:0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数字版权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权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作发行
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最新章节
查看全部- 后记
- 主要参考书目
- 结论
- 第六章 “80后”青春小说中的青年男性气质
- 三 营构时尚男性气质的娱乐文化批判
- 二 消费文化底色中的男性气质
- 一 男性气质的审美变迁
- 第五章 电视娱乐节目的时尚男性气质塑造
- 三 涉案剧的表征问题和话语纠葛
- 二 反面人物形象塑造的误区
最新上架
- 会员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
非洲英语流散文学可以分为本土流散文学、殖民流散文学和异邦流散文学三大谱系。本土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呈现为破碎的、不完整的状态,异邦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遭到严重的压制与扭曲,殖民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体现出更多的殖民性和侵略性。这三大流散文学谱系中的主体性都必须进行重构。非洲英语流散文学中的主体性重构是恢复人的尊严的一种努力,是探索个人之路、民族之路、国家之路甚至是非洲之路的一种努力。文学20.4万字 - 会员
《诗经》小学史概论
以《诗经》训诂研究为基本切入点,融合语言学、文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于完成传统语文学的历史重塑、推动语文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乃至彰显中国传统儒学经典文化的学术特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本书爬梳整理了历代《诗经》研究文献材料,以《诗经》小学的发生发展为主线,概述两千多年《诗经》文本诠释的基本历程,系统构建起《诗经》小学的研究通史。本书作者充分考虑了核心文化因素的渊源文学33.2万字 - 会员
子弟书源流考
目前存世的516篇子弟书中,有79%改编自唐宋诗文、明清戏曲小说,21%是原创作品。本书考证了现存所有子弟书的题材来源,并将子弟书同原文比对,分析其改编水平的高本书还对每一篇子弟书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使读者一书在手,可以立刻了解所有子弟书的故事梗概和文学价值。文学12.6万字 - 会员
中国古代文学与海外汉学史论
本书是作者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国际汉学、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几十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的一个选集。全书分“古代文学史论”“古典·红学探谜”“古典·聊斋撷英”“海外汉学·汉文学史论”凡4个部分、1个附篇,共25篇。“古代文学史论”6篇,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宏观层面上的一些纵向的或断代的重要专题的研究;“古典·红学探谜”6篇和“古典·聊斋撷英”6篇,是对作为世界汉学“显学”的红学即曹雪芹和《红楼梦》研文学21万字 - 会员
从群体突围到个体救赎:时空转换与孙犁小说叙事的嬗变
本书以孙犁小说为研究对象,包括孙犁写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土改时期的小说和晚年的“芸斋小说”。通过对文本的细致分析和深度解剖,寻找孙犁不同时期小说主题和叙事方式之间的关系;在异质空间视域下发现孙犁不同时期小说的叙事模型与时代主题深度契合的隐秘机制;历史地考察孙犁小说发现:其叙事嬗变和晚年的风格骤变,都统一在其文学理想之下,也就是说,孙犁的文学之“志”将其不同时期的小说凝聚在一起,其“变”不但合情合理,文学22.7万字 - 会员
中国文学经典建构的理论与实践(1976—2016)
文学经典不仅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学经典在文化建构、传承以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书基于近四十年来国内文学经典研究的理论路径、理论成果的系统性爬梳整理,将新时期以来文学经典论争的发生、发展及文学经典研究的困境与媒介文化变迁相关联,对文学经典论争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梳理大量的资料,在还原论争展开的文化现场的基础上,呈现四十年来文学经典论争的总体风貌和文学26.8万字 - 会员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第2辑)
《古代文学前沿与评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优势学科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学科主办,以组织、发表学科内各类学术评论(特稿、笔谈、书评、访谈、专题评论、前沿综述、会议纪要、项目动态、论点汇编、新资料或特藏文献等)为基本方式,致力于追踪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前沿状况、反思学术史经验、前瞻未来动向。本书是第二辑,分为特稿、专题:纪念孙楷第先生120周年诞辰、沧海遗珠、专题:《文选》研究新收获、特约访谈、会议纪要、资料文学22.5万字 - 会员
解构批评的形态与价值研究
本书主要对解构批评的基本形态及其价值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探讨。具体包括对解构内涵的分析研究、对解构批评“史”和“论”两个层次上的把握、对解构批评范式的探究,并相对集中地探讨了解构批评的文学观、文本观、批评观、语境观等等。而且,为了使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形态,本书还结合一些具体的作品对其进行阐释或说明。当然,对于形态的梳理只是本书的一个构成部分。另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对这一批评理论的评判,以及对文学32.4万字 - 会员
耶律楚材家族及其文学研究
本书对耶律楚材家族世系、婚娶、教育、家风、地位及心态等情况进行梳理和考辨,考察其祖上汉语文学创作的演进情况,理出契丹文学发展的线索,对其家族在不同地域的活动及文学创作进行考辨,从一个侧面揭示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本书结合族群、教育、地域、音韵、文献、官制等方面的研究,力图发现此前契丹文学研究中所未发现的问题,开拓前人所未涉足的领域,补充史书记载的不足,在诸多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文学2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