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论行为的合宜性(10)
嫌贫爱富心理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导言:
嫌贫爱富虽然维护了社会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但也造成了普遍的道德败坏。比如,我们就经常看到,那些本属于智慧和美德应该享有的尊敬和钦佩,却莫名其妙地被人们安插在了富贵者的头上,而本来是专属于对罪恶和愚蠢的厌恶,却被人们安插在了贫困者与卑贱者身上。这无疑给我们一种印象:财富与显贵似乎是智慧与美德的同义语,而贫困与卑贱则是罪恶与愚蠢的代名词。其实,并非如此。
斯密说,这两种感情其实很好区分,但在现实中经常被混为一谈。即使平民百姓拥有和富豪权贵相同的优点,绝大多数人对后者的尊敬还是会远胜于前者。同样,缺点在一个上流社会人士身上和发生在地位卑微的人士身上,所引发的轻蔑与厌恶的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后者远胜于前者。但这种嫌贫爱富的社会心理也有着其积极作用,那就是:对中下层民众而言,追求美德和财富的途径在多数情况下几乎是一致的。只要他们踏实肯干,技术精湛并且品行端正,那多数人都会有所成就,人性中小小的瑕疵并不会阻碍他们的成功。
对有钱有势者的钦佩乃至几乎崇拜,以及对贫穷卑贱者的藐视或至少是忽视的倾向,对于建立和维护等级差别和社会秩序虽然必不可少,但同时也造成了普遍的道德败坏。历代的道德家无不抱怨:财富与显贵时常享有只应属于智慧与美德的尊敬与钦佩;而那种应该是向罪恶和愚蠢表示的轻视,却经常极不适当地落到贫困和卑贱头上。
我们都希望美名远扬、赢得尊敬,害怕落到名声扫地、为人不齿的下场。可是一旦我们进入社会,很快就会发现人们尊敬的不仅是智慧和美德,因为智慧与美德并不是唯一值得人们尊敬的对象,一如罪恶和愚蠢并不是唯一能够让人蔑视的对象。我们也时常看到,有钱有势的人受万众景仰,德才兼备之士却无人问津。强者即使作恶多端、愚昧无知也很少受到人们的轻视,而贫穷者虽然清白无辜却总是被人蔑视。值得世人尊敬与钦佩,并真正得到世人的尊敬与钦佩,是所有目标远大、心怀壮志者毕生努力和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梦寐以求的目标有两种途径:一是勤学苦读、培养美德;二是升官发财、出人头地。我们的好胜心会表现为两种不同的品质:一种是野心勃勃和毫无掩饰的贪婪;另一种是谦逊有礼和公正无私。我们从中看到了两种不同的榜样和形象,据此以塑造与支配自己的品质和行为:前者披着耀眼的光环,庸俗华丽却华而不实;后者则显得大方得体,但除了目光敏锐的人,这些品质和行为的本性并不易被普通民众所察觉。后者虽然凤毛麟角,却是真正的贤明有德之士,是社会的精英。但大多数人总是不由自主地跪倒在财富和地位面前,并发自内心地对它们顶礼膜拜。
毋庸置疑,我们对智慧与美德所持有的尊敬与我们对财富与地位怀有的尊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而且这两种情感并不难区分,不需多高的识别能力即可轻易将二者区别开来。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些相似之处的,如果不细心观察有时候也很容易将两者混为一谈。
即使平民百姓拥有和富豪权贵相同的优点,绝大多数人对后者的尊敬还是会远胜于前者,他们对前者的傲慢和自负的钦佩甚于对后者的真诚和可靠的钦佩。如果说值得我们尊敬的仅仅是财富和地位,而与优点和美德无关,这简直是在亵渎高尚的道德和美妙的语言。但是事实上,财富和地位始终是人们崇仰的对象,他们可以被视为我们自然尊敬的对象。罪恶和愚蠢也会大大贬损高贵的地位,但那种恶行与愚蠢必定是非常巨大的,否则就不会有彻底摧毁崇高地位的作用。同样不检点的行为,发生在一个上流社会人士身上和发生在地位卑微的人士身上,所引发的轻蔑与厌恶的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平民百姓整日循规蹈矩,偶尔一次行为有失检点就会招来轻蔑和嫌恶的眼光,而名流贵族们经常放纵无礼却总能够得到世人的宽容。
幸运的是,对于中下层民众来说,追求美德和财富(如果不是不合本分地痴心妄想)的途径在多数情况下几乎是一致的。只要他们踏实肯干,技术精湛并且品行端正,那多数人都能在本职工作中有所成就,人性中小小的瑕疵并不会阻碍他们的成功。但是,如果一贯寡廉鲜耻、背信弃义、怯懦软弱、放纵无度,再有才华的人也无法成就大事。而且中下层平民无法以势压法,所以法律对他们有一定的威吓作用,他们对法律总是心存敬畏。所谓“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平民百姓的成功通常离不开亲戚、邻居、同事和朋友的帮助和赞扬,品行不端的人则很难得到这些。所以,“吃亏是福”这句老话用在他们身上几乎是一点不错的。因此,就一般的社会公德而言,绝大多数人的品行还是差强人意的,所以我们总说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可惜,上流社会的情况却与我们上述的种种大相径庭。在宫廷生活和交际场合中,事业成功与飞黄腾达不能指望那些见多识广的同僚助其一臂之力,而要靠愚昧无知与高傲自大的上司们的垂青宠幸;阿谀奉承和虚假欺瞒经常比兢兢业业与真才实学更有效果。在歌舞升平的年代,帝王将相们整日沉迷于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把治理国家和造福百姓的大事抛在脑后,以为有倡优弄臣们替他处理政事就已经足够。上流社会的人认为那种傲慢和愚蠢的行为所耍弄的雕虫小技表现出的浅薄才能,通常比战士、政治家、哲学家或参议员所具有的真正的男子汉式的美德更值得赞扬。那些粗俗卑鄙的溜须拍马之徒肆意的污蔑和践踏一切令人肃然起敬的美德,而这些美德无论是在朝堂之上还是在乡野之间都极为适用。而这些溜须拍马之徒在上流社会腐败的社交圈里又总是占据最显要的地位。传说中当苏利公爵被路易十三[16]召见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看到皇上恩宠的朝臣们窃窃私语并指手画脚地嘲笑他那过时的打扮,这位叱咤风云的公爵不屑地说:“当我有幸与先皇共商国事的时候,你们这些无能小辈只能退到候客室里等着。”
正因为我们喜欢跟在有钱有势者后面亦步亦趋,他们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才得以成为时髦的风尚。无论是他们的服饰打扮、言谈表情,还是他们的举止风度,甚至他们的罪恶和愚蠢,都变成了一种时髦的东西。大多数人都一窝蜂地对其进行追随模仿,并引以为荣,殊不知正是这些东西引诱他们堕落。爱慕虚荣的人时常装腔作势,显示出一种时髦且放荡的风度,其实他们心里不一定赞同这种风度,但是他们也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合宜。他们希望被人称赞,虽然他们也不认为自己希望被称赞的理由真的值得称赞;同时他们也会为美德受到冷遇而感到羞愧,私下里他们会真心实意地实践这些德行并对它们怀有真诚的敬意。
就像在宗教信仰与美德方面存在着不少的伪君子一样,在财富与社会地位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一批伪君子;就像一个狡猾的人会想方设法伪装自己,给别人一种假象;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也往往会用那些上层人士的马车和奢侈生活来标榜和显示自己的身份,却没想到为了得到人家的赞誉,需要什么样的仪态和排场,而这一切又需要多少钱财权势做铺垫。很多穷人热衷于炫富和摆阔气,却没有理智地想想这种名声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负担,长此以往,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一文不名,和从前相比如今的处境也会离他们曾经所羡慕的那些大人物的境遇越来越远。
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为了梦寐以求的目标常常放弃对美德的追求,遗憾的是,追求名利和追求美德有时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但是,雄心勃勃的人往往自以为,只要他爬上了梦想中的宝座,要赢得人们的敬佩和仰慕将不费吹灰之力,并能使自己的行为优雅得体、风度翩翩,到那时,他头上的光环会完全掩盖或使人们忘却他为获得晋升而采用的各种卑劣手段,所有过往的污秽痕迹都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在许多政府里,最高职位的候选人们都凌驾于法律之上,只要他们能够爬上日思夜想的宝座,他们就不惜采取任何卑鄙的手段上位,也毫不担心被追究是以什么手段得偿所愿的,即便是受千夫所指,也在所不惜。因此,他们将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和结党营私当成家常便饭,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以谋杀和行刺、以叛乱和内战等方式,企图排挤和摧毁那些反对或阻碍他们获得高位的人。他们之中失败者远远多于成功者,他们通常落得一无所获,除了因其犯下的罪行而得到可耻的惩罚。按理说他们应该为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地位而感到十分幸运,可是一旦他们得到自己奋力追求的东西,也总是会大失所望地发现,他们期待在那目标中享有的快乐幸福其实并不存在。野心勃勃的人真正追求的并不是安逸或快乐,只有荣誉的光环才能让他们感到由衷的快乐。但是,在他自己以及他人的眼中,他升官发财后的地位所带来的荣誉,显然已经因他在攀爬的过程中采用了卑鄙下流的手段,而遭到亵渎玷污。尽管他想尽办法,企图通过大肆挥霍各项慷慨的钱财,声色犬马的放纵,日理万机的忙碌,令人眩目的战争,从他自己以及他人的记忆中抹去关于从前的记忆,但是回忆仍然会像梦魇一样缠绕着他。他徒劳无益地寻求那使人忘却过去的隐秘的力量。他总是不由自主地想起他从前的所作所为,这时他非常明白别人也会记得这些事情。他举办庸俗华丽的盛大仪式,享受显贵人士与御用学者虚伪至极的谄佞献媚,聆听平民百姓天真又愚蠢的欢呼声,品尝征服的骄傲和凯旋的喜悦,然而他却无法摆脱那如影随形的羞愧之情的猛烈报复。当各种荣耀集于一身之时,虽然他的四周似乎布满了耀眼的光芒,他却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千古骂名的重负。即使是伟大如恺撒[17]者,虽然他有足够的气度解散他的卫队,但也不能消除自己的猜疑。对法赛利亚的回忆仍然萦绕在他的心头,当他在元老院的请求下,宽大地赦免了马尔塞鲁斯的时候,他不是不知道有人正阴谋杀害他,但是因为他已享足天年和荣誉,所以即便死了,也了无遗憾。或许,就自然年岁而言,他真的已享足了天年,但是,他还想活得更久一些,因为他希望得到人们的敬仰,但却受到敌人的仇视,如果他希望得到真正的荣誉,渴望同辈由衷地爱戴他,那么以这样的结局为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显然是他在参透人生之后的大彻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