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馆:宋词三百首](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37/838337/b_838337.jpg)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①。去年天气旧亭台②。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③,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④。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2_0001.jpg?sign=1739306541-nheBAv6jm9vM0fE0oUEwfHdTCcRpbn3Y-0-34ed5b89825334d75e67ea56f9e66eb8)
【注释】
①一曲新词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长安道》诗意:“花枝缺入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②去年天气旧亭台:此句化用五代郑谷《和知已秋日伤感》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③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④香径:两边开满鲜花的小路,或指落花散香的小路。
【译文】
听一曲新制的词,喝一杯美酒,和去年的天气一样,依旧是旧时的亭台。夕阳西下什么时候回来?
花儿落去谁又能奈何得了?燕子归来旧巢,但只是似曾相识。小园的花径上我独自徘徊。
【赏析】
晏殊是宋朝的太平宰相,其词多抒发的是一种淡淡的闲愁,这首词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暮春时节,词人手持一杯酒走在小园里,看着花儿落去,燕子飞回,听着歌女唱新词,感叹春光易逝,物是人非。
“一曲新词酒一杯”,这是写词人持酒听歌的场景,整个画面透露出一股雍容闲散之气。“去年天气旧亭台”,词人迈着缓慢的步子走在小园里,今日类似的天气与眼前类似的景物引起了他对去年的回忆。这一句中包含了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词人的心间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眼前夕阳正向西落去,正伤叹着时光易逝的词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喟:“夕阳西下几时回?”这是即景兴感,包含着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流连,也表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怅惘。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浑然天成,为人们所传诵的千古名句。两句词对偶工整,声韵和谐,寓意深婉,很值得人玩味。“花落去”是自然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而词人感叹“无可奈何”。但在这里,词人所叹息的又不仅仅只是落花,词人对美好事物的消逝及感到惋惜大好春光的流逝。燕子南来北去象征的也是时光的流逝,词人感叹燕子一次次归来,而人却一年一年老去,“小园香径独徘徊”,词人独自在小园花径间踱来踱去,伤叹时光的流逝。
⊙作者简介⊙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2_0002.jpg?sign=1739306541-S0aZoEra3Wrwdxwpu5t1fkK6o21bFRqy-0-1a0c736628e88f7733c55d76aaddcb12)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十五岁时,因才华过人而被赐为进士。仁宗朝官至宰相,荐引了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一批人才。卒谥“元献”。能诗文,擅作词。其词多描写四季景物、男女恋情、诗酒悠游、离愁别恨,反映富贵闲适的生活。语言婉丽,音韵和谐,工巧凝练,意境清新。有《珠玉词》。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①。酒筵歌席莫辞频②。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3_0001.jpg?sign=1739306541-NvGdLnaQ5v73UOGvABYBUCEc8i5OXgME-0-ab2aab5306f516d9b068e1a7bf4e55cb)
【注释】
①等闲:轻易。销魂:形容伤感到极点,如同魂魄离散躯壳。②莫辞频:谓不要频频推辞。
【译文】
时光易逝,生命有限,而别离又每每轻易发生,让人为之黯然销魂。因而应该及时行乐,不要频频推辞酒筵歌席。
面对山河空自怀念远人,看到风雨催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不如好好怜惜眼前所爱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伤别之作。词人由景物的消歇想到人生的短暂,因而劝人们不要登高赋愁,而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及时行乐。
上片抒发离愁别绪。“一向年光有限身”,此句劈空而来,语甚警炼,说年光易逝,生命短促。“等闲离别易销魂”,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人们才更加重视欢会,即便是寻常的离别也易令人销魂。这两句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
“酒筵歌席莫辞频”,这是词人的自我慰藉之语。既然年光有限,离别常有,而离愁又令人如此痛苦,时常羁绊着人的情思,因此不妨及时行乐,沉醉于宴饮的欢乐之中。词人在抒发离愁之余又融入了旷达疏放情愫,把离愁表现得更为深刻。
下片紧承上片,更进一步阐述及时行乐的思想。“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为词人对相思离别的设想之词:既然离别无可避免,那么登高念远也于事无补;而离愁使人愈发敏感,看到那满地落花,也会加重他的伤春之感。
接着词人笔锋一转,说:“不如怜取眼前人!”这一句由元稹“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一语而来,说伤春怀远,徒添人的烦恼,不如面对现实,怜惜眼前之人,尽眼前的欢娱。
这首词是词人词作中的别调,词人一改闲雅蕴藉的风格,取景甚大,笔力遒劲,全词呈现出一种深刻沉着的意味。
清平乐
红笺小字①,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②,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4_0001.jpg?sign=1739306541-ataOOIecfZRcF4p1Y3aXrsoU7sUefciy-0-71c3bd924003ec07755ccf289061f9bd)
【注释】
①红笺(jiān):一种精美的小幅红色信纸,多指情书。②“鸿雁”句:古人认为鱼雁都能传递书信。
【译文】
在红色信笺上写满小字,说尽平生所有情意。鸿雁高飞于云端,鱼儿在水中,为难以传递此番情意而惆怅不已。
黄昏时分,独自倚靠西楼,远处的青山恰好与帘钩相对。那人不知去了哪里,碧绿的水波依旧向东流去。
【赏析】
这是一首相思怀人之作。
词的上片抒情。“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写信人和收信人是谁,但从“红笺”二字不难看出,两人是一对情深意笃的爱侣。首二句情味极浓,寥寥数字却包蕴着无数情事、无限情思。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这两句说两人因为相隔遥远,以致书修好后,却无从传递。“雁足传书”和“鱼传尺素”是诗文中常用的典故,前者见于《汉书·苏武传》,后者见于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在古人看来,雁足鱼腹是用来传递书信的,但如今却是“鸿雁在云鱼在水”,也就是无法驱遣它们去传书递简。而“惆怅”二字则表现出了词人因锦书无法传递而生出的苦闷之情。
下片由抒情过渡到写景。“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夕阳西下,独自倚楼远望,却不见心上人的踪影。这两句表面写景,实是表现相思之情。“独”字已勾画出词人形单影只的情状,偏偏此时正值黄昏时分,词人的一片相思之情更加难以排解。
词人倚楼望远,而视线却被远山阻隔。倚楼远眺本是为了排解忧愁,如今反倒又添一段愁思,惘怅不已的词人不禁发出“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的深沉感叹。这两句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而来。词人结合眼前之景,略加变化,抒发的依旧是物是人非之慨,寄寓了词人无尽的相思情意。
破阵子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②,采香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③,笑从双脸生。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5_0001.jpg?sign=1739306541-Bu8P0SIGqnBc5mDmvuOb27hMJMTgDIqF-0-628603cef06102c4814d5c3111439401)
【注释】
①新社:即春社。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有春社、秋社之分,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②巧笑:美丽的笑容。③斗草:古时妇女常做的一种游戏,以手中草赌斗输赢。
【译文】
燕子来时,正好是春社日,梨花落后恰逢清明节日。池面上点缀着几点碧苔,树叶底下听见几声黄鹂的啼啭,长日里轻絮飘飞。
看到东邻女伴笑盈盈地走来,我在采香径里与她相逢。怪不得昨晚做了个好梦,原来是我今天斗草获胜的兆头,笑容已然绽放在我的脸上。
【赏析】
这首词描写的是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个片段,词境明丽清新。
词的上片写景。开头两句为全词奠定了明朗、和谐的基调。接下来的三句描绘了一个春意盎然的园子,园中有一个碧水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密林深处不时传来莺儿的歌唱,空中还有柳絮飞舞。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香径里逢迎”,春暮夏初,白昼一天长似一天,少女们恰又停下了手里的针线活,她们怎么能耐得住寂寞无聊的生活呢?因此她们便投入到这大自然的怀抱里。采香径里,两个女孩相逢了。“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少女们相逢后,欢欢喜喜地斗起草来。词人捕捉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意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欢快的笔调写出了少女纯洁无暇、活泼天真的性格特征。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①,罗幕轻寒②,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③,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6_0001.jpg?sign=1739306541-6KVZIZzoyhgcCZ3kYLjQCOZeQPPfdfOF-0-5bf12a433a68e8dc3129b61f47b1220e)
【注释】
①槛菊:栏杆旁的菊花。②罗幕:丝罗做的帷幕,此指屋内。③谙:知晓。④彩笺兼尺素:指书信、题诗。
【译文】
栏杆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像含着愁怨;兰叶上挂着露珠,好像在哭泣。罗幕挡不住轻轻寒意,燕子双双飞走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痛苦,斜斜的月光穿过朱红的窗户,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之路。想寄信给她,但山水迢迢,不知道她人在哪里!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抒发的是对恋人的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写景,词人寓情于景,点明离恨的主题。“槛菊愁烟兰泣露”,这句写秋日庭院中的景物。主人公怀着愁怨的心情观赏园子里的菊与兰,只见菊含愁、兰泣露。这里词人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此二句写幽居之人的感受。成双的燕子必然会给幽居独处的主人公带来很大刺激,愈发衬托出他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回过头去写昨夜之景况,点明离恨。明月本是无知无觉的自然之物,它自然不了解离别之苦,这样看来,主人公的埋怨就显得无理了。但这种看似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反映出了他为离别折磨得痛苦至极的心理状态。
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所见所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主人公登上高楼,以寄托自己的一片相思之情,可他眼前所看到的是一片残败凄凉之景,为她落寞的心情更添上一份惆怅。
望眼欲穿而仍不见所思,因而他“欲寄彩笺兼尺素”,可转念一想,却是“山长水阔知何处”。主人公望人却不得见,欲寄书却无法实现,最终只能无奈地陷入更深的愁思之中。
山亭柳
家住西秦,赌薄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①。偶学念奴声调②,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③,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④。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7_0001.jpg?sign=1739306541-TK8jshj657uTQCssyGkmBiR8QTNUg9kc-0-3ff031755c758a9931140c214c6be891)
【注释】
①“花柳”二句:谓在描写男女情爱的歌词上别出心裁,花样翻新。②念奴:指擅歌的名妓。③缠头:演出完毕客人赠艺人的锦帛。④阳春: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高雅乐曲,熟知者甚少。
【译文】
我家住在西秦,开始只是靠小小的随身技艺维持生活。在吟词唱曲上别出新裁,翻新花样。我偶然学得了念奴的唱腔,声调有时高亢能遏止住行云。所得的财物不计其数,没辜负我的一番辛劳。
数年来往返于咸京道上,所挣得的不过是一些剩酒冷饭。满腹心事,该向何人去诉说?若得知音赏识,我不会拒绝为他唱那些最难最高雅的歌曲。唱完一曲后我在酒宴上当众落下泪来,再次拿起罗帕掩面而泣。
【赏析】
这是一首叙写歌女的不幸命运的词作,词调激越,反映了词人对歌女深切的同情,是晏殊词中难得一见的具有现实意义的词作。
上片写歌女对歌艺的不断追求以及她达到声色生涯的全盛时期的欢乐心情。“家住西秦,赌薄艺随身”,这是歌女自叙,介绍自己的出身。她家住在西秦,一身拥有多种技艺。“花柳上,斗尖新”,这句承上句而来,介绍自己所学的技艺以及对这些技艺的掌握程度,语气颇为自负。“花柳”代指一切歌艺技巧。“斗”,意为竞赛。“尖”,为出类拔萃之意。“新”,意为不落俗套。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歌女才艺高超,且善于创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这是具体描述自己高超的歌唱技艺。“念奴”是唐天宝年间有名的歌女。“高遏行云”形容歌声激越高亢。“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末两句讲她全盛时期的情景。“蜀锦”,古代以蜀(今四川境内)地所产的丝织品最有名。“缠头”,赏赐歌舞者的财物称作缠头。当年她是多么得意,歌声一唱,众人便为之倾倒,博得财物无数。
下片写歌女年老色衰后的失意。“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消魂”,歌女失意后的落魄生活与她全盛时期的生活形成鲜明对照。“衷肠事,托何人”,她以声色示人,可劳碌了大半生却连个可以诉说心事的人也没有,这是何等凄凉啊!“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这两句写出她对知音的渴望心情。“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歌女追忆自己的往事,品味着多年来自己所经历的辛酸苦楚。这两句也寄托了词人对她的深切同情。
踏莎行
小径红稀①,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②。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珠帘隔燕③,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8_0003.jpg?sign=1739306541-aqZNrUkkQqIQgsm3K2IyAY3o5xWbSl21-0-0db9e32ff2c69055f8d7a1a08d90732f)
【注释】
①红稀:花儿稀少。红,指花。②阴阴见:暗暗显露。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意思是莺燕都深藏不见。这里用莺燕暗喻“伊人”。
【译文】
小路上花儿稀少,郊外绿草生遍,高台上树木的碧色隐约可见。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濛濛乱扑到行人脸上。
翠绿的叶子里藏着娇莺,红色的帘幕隔着飞燕,炉子里的香烟静静地追逐着游丝。一场愁苦的梦后,酒醉醒来,只看到斜阳映照着深深的庭院。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暮春景色。
上片写郊外之景。起首三句描绘一幅美丽淡素的芳郊春暮图:小路两旁,只零星点缀着些花朵,芳草却生得茂盛,绿遍郊野。远处清苍蓊郁的树色中,一角高楼隐约可见。
接着词人由“高台”引出人事。杨花扑面,是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色。但词人其中注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表面上说春风不懂约束杨花,致使杨花放纵、任性,其实是埋怨杨花不懂事,杨花的飘落暗示春天即将过去。因此末二句看似写景,实则言情。
下片由郊外转到庭院。“翠叶藏莺,珠帘隔燕”,前句写室外,后句写室内,一承上,一启下,转接自然。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莺鸣燕飞的动态景象。“炉香静逐游丝转”,这句描写珠帘内的环境以及词人愁苦无聊的情状。最后将笔锋收聚到人身上来,点明闲愁并以景作结,流露出词人难以排遣的愁苦。
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①。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https://epubservercos.yuewen.com/E26EB6/5216048703153501/epubprivate/OEBPS/Images/figure_0119_0001.jpg?sign=1739306541-WbOO3h4lMVsQhkMuQlSwaPeZiAjnBU0N-0-5407ad7adb29ffd0042a04fc7f59362e)
【注释】
①年少抛人容易去:年轻的时候容易跟自己的朋友和恋人告别。
【译文】
离别的道路上杨柳青青,芳草遍生,年少之人最容易(抛家)离去。楼头五更时分的钟声,惊醒了我的好梦,三月的雨使花底落红点点,让人生出难以忍受的离愁。
无情的人不会像多情的人那般痛苦,寸寸芳心还化成了千丝万缕的愁情。天涯地角终有尽头,只有相思是无穷无尽的。
【赏析】
这首词写相思怀人之情。
“绿杨芳草长亭路”,首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在古诗词中,“芳草”、“长亭”通常与离别有关,因此这一句描写的是两人的分别之处。“年少抛人容易去”,少年时往往单纯烂漫,对未来充满幻想,总是很轻易地就与自己的亲人或恋人别离。这一句描述了闺妇空自泪眼相看,而心上人却轻易地弃之而去的离别场景。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两句,把思妇的思念之意生动地描绘出来。她最怕那五更的钟声,钟声一响,便将她从睡梦中惊醒,使她重又陷入无边的失望之中。而窗外那濛濛春雨正如离人的泪水,缠绵滴沥。“五更钟”和“三月雨”都被赋予了人的情感,用来曲折地抒发怀人之情。
“无情不似多情苦”,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说无情则无烦恼,因此多情还不如无情,凸显出思妇的怀人之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接着词人便对前句“多情苦”进行剖析,那寸寸芳心,因为多情,又化成了千丝万缕的绵长愁情,蕴涵着千愁万恨。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这两句化用白居易“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而来,叹息相思之无尽,感情真切而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