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教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就业政策工具的应用原则

就业政策工具多种多样,而其有效性发挥则更多地依赖于合理选择和灵活把握,对于不同的情况,就业政策工具生效条件也不尽相同,同样的政策工具可以应对多种不同的情形和需要;反之,对于同样的情形,有时也需通过多种不同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其要点包括以三个方面。

1.5.1 平衡市场与政策的关系

经济的效率来源于市场的力量,但与所有的市场一样,劳动力市场本身也存在缺陷,在收入分配公平性、供求信息充分传达、充分就业等问题上,单凭市场力量无法解决,因此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以政策力量弥补市场的消极影响。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四大目标之一,强化政府在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等方面的责任,是保证公共就业政策有效实施的重要途径,现实中,许多国家也出台了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政策。但是,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要转变劳动者的就业观念,除了就业困难群体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以外,其他劳动者要不断增强就业市场竞争意识,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努力寻找就业机会。从现实情况来看,在中国改革过程中,体制外劳动力就业并没有过多地依赖政府,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就业基本不依赖政府,农民工就业也基本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依赖政府解决就业问题的心态极为明显,主动提升劳动技能愿望却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扩大就业的难度。这充分表明,在推行就业政策时必须充分了解市场和政府的长处,看清其不足,平衡双方力量,政府应当贯彻一个原则,即在不损害效率的基础上坚持就业优先,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兼顾公平的目标。

1.5.2 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就业是人们取得收入、赖以生存的手段,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劳动力具有商品属性,在劳动力市场竞争过程中主要依据效率优先原则;同时,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主体是人而非物,因此具有非商品的属性,在使用劳动力的过程中必须顾及人的各种属性,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公平的追求。从现实状况来看,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竞争常常会产生供大于求的状况,就业需求与就业供给的缺口过大,失业率就会超过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的容忍程度,不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公平目标难以实现,社会矛盾加剧,最终破坏经济增长的宏观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定的就业需求,既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人为市场分割、政策性市场壁垒及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存在往往带来不公平的就业结果,从而导致劳动者的心里失衡和工作积极性下降,最终影响市场效率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建立真正公平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实现长期效率的保障。

1.5.3 在博弈中实现目标一致

与其他公共政策相似,就业政策同样需要把握不同政策实践的博弈。举例来说,在解决失业率持续上升的矛盾时,往往需要政府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的投入,协调就业与税收、工商管理、金融等政策的关系,可是实际上要中央财政扩大就业支出,最大的阻力是来自于财政部与其他部门利益关系的调整;税务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税收优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工商行政管理费优惠,及下岗失业人员信贷政策等都是如此,这些部门之间的利益之争,会严重削弱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整体合力,最终导致就业的公共选择变成了部门之间讨价还价的结果,降低了就业政策效率。因此,提高就业政策效率的方法是把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政策选择之中,使就业政策选择更好地把握宏观调控的方法和力度,注重政策规划的连续性、政策选择的公共性、政策实施的优先度,使就业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公正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