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力](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327/24264327/b_24264327.jpg)
第二节 人际关系与人脉资源
人际关系与人脉资源听起来十分相似,日常生活中也常被人们替换使用,所以常常被混淆。将关系作为资源,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先秦诸子百家留下的史料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非常重视人际关系,认为交友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治国平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的官员任用制度中,除了科举,就是举荐。而且即使科举中榜,如无要员举荐,也难以得到重用。民谚“朝中有人好做官”就是人际关系资源性作用的最直白的表述。
一、人脉资源与人际关系的关系
什么是人脉资源?有人说人脉资源就是朋友资源,也有人说人脉资源就是关系资源,那么,到底什么是人脉资源呢?
人脉资源是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具有一定情感联系,愿意相互支持帮助的人的资源。信任是人脉资源的基础,离开信任这一基础,就不能称之为人脉资源,充其量也就是熟人关系而已。在人脉资源环境里,人与人之间具有相当多的情感依恋和情感互动,这样的情感联系既是人作为社会性动物的基本需求(人际交往需求)得以满足的一种形式,也是人们建立起心灵沟通、相互依恋、相互支持帮助的必要条件。人脉资源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相互间的支持帮助。人作为社会人,其社会性除了情感依恋外,还需要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因为只有通过相互帮助,人类才能够克服困难,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推动和促进人类的发展。不过,在人类社会长期的发展历程中,人类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懂得合作,乐于相互帮助,而是充斥着屠杀、奴役和血淋淋的“竞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逐渐摆脱野蛮,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相互支持帮助的重要性,并且不断地自觉改造自我,朝着和平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不仅成为一种社会美德,而且成为人类社会在新世纪发展的一种基本共识。
前面曾经提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人际关系与人脉资源替换使用,说明人际关系与人脉资源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两者具有相似的价值或功效。但这样的说法极不科学,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人际关系与人脉资源的内在本质与属性。
1.两者之间的联系
(1)两者的研究对象相同。两者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主客体双方的作用与影响。
(2)研究人际关系是研究人脉资源的前提与基础。人际关系的研究涉及人际关系的建立、维系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研究由人际关系所结成的群体或社会组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基础,使得我们才能研究依赖于人际关系发展而来的人脉资源,即用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理论来研究人际互动这一社会现象,从而使我们对人际互动、人际关系的功能作用和社会价值有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
2.两者之间的区别
(1)对关系的认识不同。传统的人际关系观念是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当作普通的社会现象来看待,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人脉资源观念则不同,它以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以人为本,认为人际关系既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键资源。人脉资源管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心理需求,注重助人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使互相帮助和利他主义的人文精神在促进个体人际关系和谐、生活美满幸福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范围不同。人际关系所涉及的范围要比人脉资源小,人脉资源的领域不仅包含了人际互动和人际网络,而且还包含了以无形资产特性表现出来的人际关系的资源性价值。
(3)关注的侧重点不同。人际关系关注的是关系的建立、维护和发展过程,关注的重点是其社会性,而人脉资源则将注意力集中在人们对关系资源的应用上。这里的人包括人际交往活动中的双方(或多方),而不仅仅是“我”,还包括“他或她”。从学科的性质来看,人际关系是社会心理学的范畴,而人脉资源学则是融合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偏向管理类学科,目前尚无明确的学科划分,我们建议应该归属管理学科。
二、人脉资源面临的挑战
当前,人脉资源的重要性已经获得了社会较为普遍的认同,但人们在应该拥有什么样的人脉资源、如何维护和发展人脉资源,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人脉资源的功能作用等问题上,还存在不少疑惑。这样的困惑,不仅影响个体充分发挥人脉资源的价值作用,而且影响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这样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人脉资源价值认识的挑战
人脉资源作为个人的无形资产,人们对其价值的认识常常是片面的、极端的、个性化的。大部分人只看到人脉资源的功利性价值,看不到它的情感性价值,往往只看重朋友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方面的效用。
2.对人脉资源质与量的关系的挑战
人们普遍追求人脉资源数量的最大化,质量的高端化,殊不知,人际交往需要花费时间,需要长期投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根本不可能与上千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结果只能是“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交了不少新朋友,也丢了不少老朋友,到头来还是得不偿失。其次,人脉资源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朋友的地位和能力,更取决于你和朋友之间关系的质量。
3.对人脉资源使用、维护和发展之关系的挑战
任何一种资源,其目的都在于通过使用该资源创造一定的价值。另一方面,要使某种资源发挥出正常的功效,必须对该资源进行精心的养育与维护,使该资源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这样的养育和维护是需要耗费人的精力、物力和财力的,怎样平衡对人脉资源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成为人们拓展人脉资源所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4.对人脉资源的私有性及分享性认识的挑战
人脉资源是一种私有资源,是个体投入大量的情感、时间和物质财富并经过长期的精心养育发展而来的,尽管没有法律明确的保护,但其他人(或社会)难以剥夺个体人脉资源的所有权。这里的私有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脉资源是私人拥有的,二是人脉资源信息是秘密的,个体不会随便向社会公开。但是任何一种资源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就必须社会化,只有通过社会化进程,资源的价值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人脉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同样需要通过社会化(社会活动),才能发挥其价值。这样,人们就在保持人脉资源的私有性还是有限公开人脉资源信息,与他人分享人脉资源之间陷入了矛盾。
5.对求助与助人之间关系的挑战
传统观念中,拥有人脉资源的目的是当自己有困难时能够得到朋友及时有效的帮助,社会中绝大部分人都是依据这样的观念去结交朋友、发展朋友、维护朋友的,“有困难找朋友”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交友最初的动机是“求助”,但在交友的过程中又必须“助人”,于是“求助”与“助人”这对关系便对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到底应该先“求人”还是先“助人”?应该多“求人”还是多“助人”?
6.处理重要的人脉资源与紧密的人脉资源之间关系的挑战
在人脉资源的分类中,我们看到一类人脉资源是重要的人脉资源,他们是我们人生中的贵人。还有一类是交往甚密的朋友,我们可能将三分之二甚至更多的人际交往时间给了这一类朋友。至于为什么会投入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给他们,或出于习惯,或是被动接受他们的邀请,总之没有认真考虑是否应该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他们交往。也就是说,我们在安排人际交往活动时根本就没有想过应不应该这样去安排。实际上,这一挑战也就是在“重要的事”和“习惯的事”之间如何选择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