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投融资体制研究与借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六 几点结论

从对美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与结构变化趋势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简要结论。

(1)从美国经验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国民经济总量增速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但投资增长的波动周期可能与经济增长的波动周期不一致,因此,通过实证研究,找出我国投资增长波动与经济增长波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未来投资调控政策的研究与制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923~1933年,美国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反映投资增量与GDP增量的比例关系)发生了异常于其他各时期的变动,这一时期,美国的边际资本-产出比率高达25.6,也就是超过25美元的资本增加,方能带来1美元的产出增加。考虑到这一时期正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来临的前夕,因此,边际资本-产出比率出现异常变动,也许可以作为宏观经济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预警指标,予以特别关注(不过,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论证)。

(3)从美国经验看,农业部门的投资应保持稳定的增长。制造业投资在几大产业部门中,是属于持续高增长的部门。其中,重化工业部门(包括冶金、石油化工、设备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又是引领制造业投资增长的主要引擎。

(4)公用事业的资本-产出比率随着其产业规模及资本存量规模的不断增大,下降幅度明显,其变动轨迹明显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公用事业部门在发展的早期,资本密集型的特点更为明显,更依赖外部融资的支持。

(5)从美国这一时期企业投资资金来源结构看,内部资金来源的比重有逐步上升的势头。在企业外部融资中,短期外部融资比重有逐步上升之势,在长期外部融资中,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的重要性远远超过银行信贷。在直接融资中,股票融资与债券融资相比,从长期看,其重要性则有所下降(对于大批中小企业来说,债券融资可能是其唯一的长期外部融资渠道)。这一特点,与我国企业外部融资过于依赖间接融资、直接融资过于依赖股票融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照,或许预示着我国资本市场要实现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发展,仍有相当大的改革空间。

(6)从美国经验看,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将促进企业自我积累能力的提高及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显著变化,而这将会对金融市场的结构变化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