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沈良方》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苏沈良方》的摄生方法
(一)调息养生法
“视鼻端”以调息,眼睛凝视自己的鼻尖处,这是气功练习中集中注意力的一种方法,也是调息的事前准备。数息之次数以调养身心,“视鼻端”以集中注意力,平静自己的内心,数自己的呼吸次数,不急不慢,均匀呼吸,心无杂念,数到一百次的时候,进入到一个忘我的境地,数到一千次的时候,可以尝试暂时屏住呼吸,感觉自然之气与人体之气从汗孔相交流。这种数息养生之法可以去除疾病,增强形体。这实际上是一种意念导引法,通过内练精气,使气能生而增强人体正气,抵御邪气。胎息之法,在《养生说》中有所论述,“养生之方,以胎息为本”。胎息之法是养生中调息之法最基本的方法,能够使人体“内守充盛,血脉通流,上下相灌输,而生理备矣”,而达到修炼人体之精气、延年益寿的目的。在书中还以“鸿毛”测试,“以鸿毛着鼻,止而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则寒暑不能侵,蜂虿不能毒,寿三百六十岁”。苏轼亲自尝试了一下胎息养生之法,“亦时时小试,觉其理不谬。更候疾平天凉,稍稍置力续见效”,可见胎息之法确实有一定效果。《上张安道养生诀》详细论述了调息练气法,夜半子时面东或面南盘足而坐,叩齿即上下牙齿相叩(道家养生的方法之一),握固即拇指掐第三指指纹或其他四指握住拇指,闭息即闭目排除各种杂念、屏住呼吸不让气有所出入,内视五脏及其五行之色(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想象心变成火照亮到了丹田,丹田之气遍布腹中,随呼吸出入人体内外。在此过程中,以舌搅唇齿内外,使口中产生津液,津液满口的时候,低头咽下去,用意念想着把津液送到丹田,以手摩擦足心涌泉穴及脐下腰脊间,使之变热。最后,用手摩擦头面、耳项,捏鼻子五七下,梳头一百次,披散开头发入睡。调息养生法,重在调摄自己之精气,与自然之精气相呼应,适应自然变化,达到凝精练气的作用,是养生方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饮食养生法
自《黄帝内经》便有“食饮有节”,所以饮食养生由来已久。《养生说》论述了食养之法,“已饥先食”食养之法指出饮食要有节律,在感到饥饿之前就应该进食,一日三餐有节律,不能等到饥饿才进食,饥饿的时候对胃气已经有所损伤;“未饱先止”食养之法指出饮食要有节制,在感觉到饱食之前就不要进食了,饮食过饱也会损伤胃气。“散步逍遥,务令腹空”,在平时活动、劳作之时也不要导致腹部空虚,要时刻保持胃气有所行。如果感到胃中空虚,可以“入定”,即调息以养气,实际上是辟谷疗法中的服气辟谷法。修养身体要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我今此身,若少动摇,如毛发许,便堕地狱。如商君法,如孙武令,事在必行,有死无犯”。不管是饮食养生法还是其他养生方法,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养生不是一时之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自律性,尤其在饮食养生法中,人会经不住外界的诱惑和自身食欲的抗拒,往往会导致自己制订的计划落空,所以必须要坚定信念,毫不松懈地去做养生。
(三)辟谷法
辟谷即不食五谷杂粮,通过吸收自然之精气,维持人体生命,是道教的一种修炼之术,现代人多用于减肥、排毒。《书辟谷说》论述了辟谷养生的方法,提到有一个人堕入洞穴之中,没有东西吃,看到洞穴之中的乌龟和蛇没有东西吃却生存得很好,原来这些动物都向东望吸收日月之精华,于是他模仿龟蛇之法,没有食物吃居然活了下来被人救出。这是对服气辟谷法的一段记载,也是辟谷养生法较多的一种。辟谷法中除了服气辟谷法,还有服药辟谷法,用药物代替食物,如书中提到“能复玉泉,使铅汞具体,去仙不远矣”,即服用玉屑和丹药的辟谷之法效果更佳。辟谷之法并不是完全不吃东西或长时间不吃东西,而是有选择地去吃东西或短时不吃东西。辟谷之法对现代人的健康饮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需要注意的是,辟谷之法适合一部分人群,一定是在正确的指导下进行,不可盲目运用,损害健康。
(四)丹药养生法
养生要重视丹药修炼。服食丹药养生的方法自古就有,特别是在封建社会对长寿的追求欲望下,地位越高服食丹药越严重,而炼丹术也是由此开始盛行。《神仙补益》中记载:“王倪丹砂,无所不主。尤补心,益精血,愈痰疾,壮筋骨,久服不死。”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书中养生论述丹药修炼的内容较多,涉及的方面也较广,如《阳丹诀》《阴丹诀》《金丹诀》《阳炼法》《阴炼法》等对丹药炼制都有详细论述,对丹药服用有“凡服丹砂,忌一切鱼、肉、尘宿、生、冷、蒜,尤忌生血物,及见血秽”(《谷子煎法》)的记载,对内丹修炼有“长生之药,内丹之萌”(《续养生论》)的记载,对藏丹法有“古人藏丹砂井中,而饮者犹获上寿”(《养生说》)的记载,药物有芡实、覆盆子、茯苓等,方剂有“光明辰砂二十八两,甘草二大两,远志二大两(去心秤),槟榔二大两,诃黎勒皮二大两,紫桂肉八大两(桂一半留蒸丹砂时拍碎用,覆藉)。上甘草等四味,锉碎,以二大斗釜,用细布囊盛丹砂,悬于釜中,着水和药,炭火煮之”。难能可贵之处,苏轼也论述了丹药之损害身体,如“今但悬望大丹,丹既不可望,又学烧,而药物火候,皆未必真,纵使烧成,又畏火毒而未能服”,所以苏轼虽论述了丹药的多种方面,但还是要谨慎行之,且书中也多是药物、调息、内练之法。在今天看来,丹砂之法多有不可取之处,我们在学习之中也当甄别。还有藏丹砂之法,“古人藏丹砂井中,而饮者犹获上寿”,即将丹药浸入井水之中,食用井中之水便可以益寿延年。书中论述丹药甚多,但是丹药中含有汞等重金属,在现代认为是不可取的,是对人体有害的,历史上也记载了许多服食丹药导致身体损伤甚至丧命的例子。但是,在炼丹术中,还有一种叫做内丹的养生修炼方法,也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内容。服食炼丹以养生在现代看来不可取,但是,服食药物以养生是现代较常用的一种方法。书中记载了许多药物具有很好的益寿延年作用,如茯苓是“仙家上药”“求之名山,屑而治之,去其脉络而取其精华,庶几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因为之赋以道之”。《养生说》中记载了食芡实以养生之法,“食芡者,能使人华液流通,转相摄注,积其力,虽过乳石可也。以此知人能澹食而徐饱者,当有大益”。覆盆子“亦神仙所饵,百日熬炼,草石之气,亦相入。每日五更,以井花水服三丸。服罢,以意送至下丹田”“初若眇昧,久乃有不可量者”。草木也是吸取了天地之精华,不仅可以治疗疾病,对人体也有补益作用。丹药含有重金属对人体有害,但草药没有,对养生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书中记载了大量补益人体正气、益寿延年的药物,在现代看来也是值得取用的。
另外,在《苏沈良方》中还有许多养生方法,如酒剂的运用,在《记元修菜》中提到“若以少酒晒而蒸之,则甚益人而不为害”。其他药物和方剂中也运用了酒剂,如酒洗、酒泡、酒蒸、温酒下等。酒性温而味辛,温者能祛寒、疏导,辛者能发散、疏导,所以酒能疏通经脉、行气和血、蠲痹散结、温阳祛寒,能疏肝解郁、宣情畅意;又酒为谷物酿造之精华,故还能补益肠胃。此外,酒能杀虫驱邪、辟恶逐秽,所以酒与养生也有一定关系。
《苏沈良方》中的养生观和养生方法丰富多样,既有继承前人的观念和方法,也有自己的实践体会,并对养生过程中涉及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阐述,是一部难能可贵的养生书籍。对《苏沈良方》中的养生方法,我们也要结合苏轼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和自身的经历来进行研究。《苏沈良方》中的养生观,继承了中医的养生思想,注重内调,调精气和调情志思想。一是受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重视思想、情志之养生,恬 虚无,真气从之。二是和苏轼个人经历相关,虽然仕途不顺,但其追求养生的意念一直在坚持,有时候也常常成为一种寄托,希望自己能够寿命长久而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身居蛮夷,北归无日,区区世味,亦可知矣。若复缪悠于此,真不如人矣。故数日来,别发誓愿,譬如古人,避难穷山,或使绝域,啮草啖雪,彼何人哉”。《苏沈良方》中所论之养生,大都是苏轼亲身实践,而且将有效的养生方法推己及人,告诉亲朋好友,如书中几次提到将有效的方法告诉子由即苏轼之弟苏辙,使众人受益。人们养生的目的都是为了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些养生之法也应当仔细甄别,如服丹药法,当时社会盛行服用,士大夫皆服五石散致死者不在少数,现代研究已经发现其中含有的重金属汞、铅等对人体损害较大,可见服丹砂在现在看来是不可取的。还有辟谷法,也应适时而为,对于修真练气之人经过长期锻炼,有逐渐适应的过程,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方法,且不可自己盲目试用,而损伤身体。《苏沈良方》中所论述之养生,要注意度的把握,思想恬静,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但不是什么都不做,也是要自己付出努力,像苏轼一样亲自实践,才有深刻体会。书中所论之“任性逍遥”,逍遥自得,也不是告诉世人无所事事,切不可对事物消极对待。总之,《苏沈良方》在指导人们养生方面多有建树和发挥,是一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医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