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07年年底,学校书记和校长约我谈话,说我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明年开始不再承担教学科研任务了,保重身体,安度晚年。对领导的关爱,本人自然感激不尽,乐意接受。但长期以来,出于职业偏好,一闲下来,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退休以后,由于自己没有什么嗜好,怎么打发时间反而成了问题。家人说,教学几十年该休息了,就做一点感兴趣的、乐于做的事吧。可是这十年来,我并没有完全休息。在校的学生只要是乐意与我讨论问题,我都欢迎;已毕业的弟子只要是请我去参会,我都应允。此外,每当学校、学院的领导来看我时,我总要提点希望和建议……持续这种状态,究竟是为了什么呢?后来自己仔细思考,老实说,是我不愿看到西南财经大学(以下简称“西财”)经过几代人艰苦奋斗才成长起来的金融学科落后于人,总期待着培养了我的母校更加兴旺发达。当然,也可以说,这是出于一个老师的责任感,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特别要指出的是,我这样做是为了感恩这个时代、环境和组织对我的培养。
近几年来,我喜见西财金融学科建设的长足进步,喜见西财金融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壮大,喜见他们培养的学生质量的提高,喜见我弟子职务的变动和升迁……在“喜看桃李发,登高更几重”的同时,我也密切关注着经济金融领域的动态。可以说,我虽然在组织上退休了,离开了教学岗位,但我在思想上并没有退休。这一部分文集就是思想上没有退休的产物。承蒙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关爱,把它作为前六部文集的续集,奉献给读者,并给同事、弟子们留作纪念。
(一)基础研究篇
在本续集中,我着力关注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关于金融与经济关系的论述。概括地说,它们是:新定位,防风险,深化改革,服务实体。
2017年,在中央级别的三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金融,把金融安全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它们是:
“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届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2017年4月25日)
“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全国金融工作会议(2017年7月14日)
“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党的十九大(2017年10月18—24日)
继后,即2018年,又在中央级别的三次会议上指出,要维护国家安全,必须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它们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18年4月2日)。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地方政府和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把杠杆降下来”。应当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指向明确,重点突出,中央对风险管控有了更精准的把握。继后在4月2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把关于防范风险的部署作为打好“三大攻坚战”之一并明确指出,把“全力打好‘三大攻坚战’”位列下一步经济工作之首。这一年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上又把“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作为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在这里还要指出的是:2019年12月6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布署2020年的战略中,重提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存在金融监管盲区、监管套利、风险交叉传染。为了消除监管盲区,防止监管套利,避免风险交叉传染,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金融监管机构的改革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布署: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和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还指出:金融业不能忘本,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和宗旨。他强调要发挥银行在社会和企业融资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推动信贷、股市、债市、汇市、楼市健康发展”。这实际上是要求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融资渠道。
中国已经是金融大国,正在向金融强国迈进。为了推动金融强国的建设,必须在金融领域深化改革开放,营造一个有竞争力、有活力、更加充分的市场环境。
在关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与经济论述的过程中,在本续集的基础理论篇中,我撰写了一系列文章(其中相当部分已发表),包括《对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的理解》《论金融业建设和发展的原则》《论双支柱政策调控》《再论金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制度安排》《试论金融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其制度安排》。在这一系列文章中,我的学习体会是:
金融本质在发展变化。
在2017年中国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旨演讲中再次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相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金融保障体系也就是对经济增长的保障体系。强调“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中央政治局学习会上,加上了“经济兴、金融兴、经济强、金融强”。把金融与经济的关系指示得更透明、深刻:前两句话,金融主导经济(前因后果);后两句话,经济主导金融(也是前因后果)。过去,我们常说: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把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理解得比较死,始终认为,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似乎经济是主导的,金融是被主导的,现在看来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关系。
什么因素使二者关系有了变化:
(1)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收入提高,中产阶级的形成使储蓄与投资渠道、方式发生了变化。
(2)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兴起。
(3)金融市场(广义)的变化。
(4)人们金融意识、信用素质的提高,信用观念的变化。
以上四点表明,金融供给要素发生了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住金融的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我看来,金融已经不是个体经济之间货币资金的融通,而是社会成员以货币和有价证券为载体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建立和消除。社会成员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建立和消除,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前进的重要条件。所以,金融是经济增长的保障,更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保障。
结合我国的现实,当前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首先是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组织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积极开发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金融产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服务等。这样的改革,一是要打破金融机构的垄断局面;二是要建立健全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三是要给城商行、农商行、农村信用社定位,有的文件上概括为“回归原本”。这样的改革,它的初衷是要建立和发展普惠金融。普惠金融的真正含义,是使社会金融资源的分配和享有,实现公平正义。进一步说就是要“以人为本”,不能让一些人通过金融资源的分配和享有受益从而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相反,要缩小贫富差距。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义。
尊重市场规律,金融要精准扶持。
什么是市场规律?市场规律反映供求关系。主要的方面是需求,能够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经济,是实体经济,所以金融支持经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实体经济、非虚拟经济。所谓精准,就是要集中选择好对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要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平衡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2)财政政策也要发挥逆向周期调控作用。
(3)要引导市场预期。
(4)要“看住人,看住钱,建设好制度防火墙”。
以上四点都是在总结我国金融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并有典型的案例佐证。
(5)在防范金融风险中,要适时动态监管,关注线上线下、国际国内、资金流向流量,特别要着力反洗钱。
在金融改革方面,特别强调基础制度的建设。
要治本,不只是治标。这方面可见黄奇凡主任在北京大学经济论坛上的讲话。
提高参与国际金融的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