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之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吴觉农纪念馆及其他

中国当代茶圣吴觉农(1897.4.14—1989.10.28)是中华茶业当之无愧的继承人和杰出代表。为了纪念吴觉农先生,缅怀他的丰功伟绩,传承他的茶叶事业,歌颂他的茶人精神,发扬他的道德情操,为研究茶科技,普及茶知识,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推动茶国饮,促进茶扶贫,发挥宣传和教育功能,2015年,上海百佛园吴觉农纪念馆建成开馆。

一、吴觉农纪念馆建立前上海茶人所做的工作

吴觉农先生是中国茶界的一面旗帜,是中国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他的茶学思想、茶人精神是中国茶界的巨大财富。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是我国茶叶的重要集散地,上海有着海纳百川的情怀,上海茶人对吴觉农先生一往情深。因此,上海茶人与吴觉农先生素有心心相印的缘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历久弥新的情感。为了永久纪念吴觉农先生,上海茶人坚持不懈,孜孜以求,吹尽狂沙始到金,于1994年4月完成了第一步目标,建立了“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陈列室”。其间,上海茶人所做的具体工作如下:

(1)帮助吴觉农先生整理旧稿。1979年1月,在茶圣吴觉农的一再邀请下,上海老茶人钱樑终于决定到北京去。钱樑和陈君鹏先生在吴觉农寓所开始撰写《茶经述评》初稿,时约一年。吴觉农先生的孙女吴宁女士在《回忆爷爷的好友钱樑先生》一文中写道:“在北京的这段时间是钱樑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转折点。”(《钱樑选集》第360页)。王泽农、闵玮琳在《悼樑兄》一文中写道:钱樑先生“追随现代中国茶业奠基人吴觉农先生,在福建崇安武夷山,创办中国第一所国家级茶叶研究所,并参加茶叶研究的实际工作”,“他在吴先生家帮助吴老整理旧稿,完成吴老晚年出版的两部著作《茶经述评》和《吴觉农选集》。”(《钱樑选集》第334、337、339页)。

1986年1月11日,为纪念茶界泰斗吴觉农先生90华诞与事茶70周年,中国茶叶学会决定编选《吴觉农选集》,上海市茶叶学会积极支持,热情参与,并选派钱樑、何耀曾、陈君鹏、王克昌参加选编工作;郑国君、陈舜年、尹在继、向耿酉、宋孟光参加注释工作。1987年2月,《吴觉农选集》正式出版。

(2)《茶报》编辑出版《祝贺吴觉农先生90华诞和从事茶业70周年》专辑。1987年3月30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会刊《简讯》,正式改名为《茶报》,刊名由吴觉农亲笔题写,并增设《祝贺吴觉农先生90华诞和从事茶业70周年》专辑。4月12—14日,中国茶叶学会在北京隆重举行“祝贺吴觉农先生90大寿和从事茶业工作70周年大会”,上海市茶叶学会委派钱樑、何耀曾、陈君鹏等出席。

(3)上海市茶叶学会派员参加吴觉农先生追悼会和纪念活动。1989年10月28日,吴觉农先生不幸在北京仙逝,享年92岁。这是我国茶界的巨大损失。上海市茶叶学会委派钱樑、陈君鹏赴京参加告别仪式。1990年10月28—30日,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学会、浙江上虞县人民政府联合在上虞县举行“纪念吴觉农逝世一周年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会”,上海市茶叶学会委派钱樑、何耀曾、陈君鹏出席。

(4)“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陈列室”开馆。1994年4月17日,在闸北宋园二楼革命史料馆举行“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陈列室”揭牌仪式。在陈列室照片的提供、文字的撰写、资料的筹集过程中,上海市茶叶学会给予了大力支持,一批著名老茶人给予了鼎力相助(见卢祺义《在吴觉农先生家搜集资料》,载《茶报》1997年4月增刊)。“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陈列室”是全国第一家陈列“当代茶圣”伟业,具有地域性特色的纪念场所,曾引起全国茶界高度赞赏。对于茶文化热的兴起具有积极意义,并增添了一个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联联合主办的1994年上海国际茶文化节(首届)在闸北公园与宋园茶艺馆拉开帷幕。陈至立、龚学平、陈彬藩、陈宗懋、王家扬、谈家桢、杨堤、夏征农、王文波、吴重远等领导与各界人士近千人冒雨出席开幕式。4月18日,举办了“当代茶圣吴觉农思想”研讨会。会议在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六楼会场举行。来自中国的北京、上海、杭州、香港、台湾等地的茶学专家、教授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160多位茶人出席。研讨会的主题是“茶人精神和当代民族文化建设”与“当代中国茶圣吴觉农茶学思想”。有关代表分别作了“吴觉农茶学思想与华茶发展之路”“继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促进我国茶业登上新台阶”“吴觉农与华茶发展战略”“吴觉农茶叶对外贸易思想的探讨”等演讲。上海市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庄远主持会议,谈家桢到会讲话。会议收到论文43篇。

(5)雷洁琼为吴觉农先生题词。1997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雷洁琼为吴觉农先生题词:“农学宗师,茶界泰斗。”

(6)编写《吴觉农年谱》。1997年4月11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海关大楼举行“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吴觉农年谱》首发式”,50多人出席会议。《吴觉农年谱》由上海市茶叶学会主持编写,谈家桢教授题写书名,并为之作序。会议由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吴仕良主持,杨堤、程远庄、陈舜年、吴甲选、陈君鹏等到会祝贺。

(7)开展纪念吴觉农诞辰100周年系列活动。1997年4月14日,发行印有吴觉农头像的茶友卡5500套。在百年老店程裕新茶号发行许四海先生设计监制、谈家桢教授题词的“吴觉农诞辰100周年”纪念壶100只。选派代表参加吴觉农家乡浙江省上虞绿洲山庄举行的“吴觉农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暨吴觉农铜像落成揭牌仪式”。

(8)召开“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1997年4月26日—5月25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市闸北区人民政府、上海市文联、上海市广电局、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园林局、上海市文化局联合主办了“1997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其间,上海市茶叶学会程远庄主持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弘扬茶文化,发展茶经济——纪念吴觉农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29篇。会议提出学习吴觉农先生,弘扬茶人精神,让茶人精神代代相传。谢希德、王家扬、郭天成等20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出席。《茶报》出版了《吴觉农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专刊。

(9)召开“吴觉农先生仙逝10周年座谈会”。1999年10月28日,缅怀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仙逝10周年座谈会在宋园茶艺馆举行,新老茶人40人参加,刘启贵主持会议。

(10)成立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2001年5月22日,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在浙江省上虞市正式宣告成立。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浙江省政协主席刘枫到会祝贺。刘启贵、黄汉庆、徐永成、吴仕良、周金彩、刘修明、卢祺义、赵海金等当选为理事,还有8位茶人当选为顾问,谈家桢当选为名誉顾问,刘启贵当选为常务副会长。

(11)参加全国“吴觉农奖”中青年茶学优秀论文征文活动。2002年3月31日,上海市茶叶学会积极配合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主办的征文比赛,认真组织茶人参加全国“吴觉农奖”中青年茶学优秀论文征文活动。

(12)举行“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5周年”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成立大会。2002年4月12日,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联合在上海科学会堂隆重举行“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5周年”暨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成立大会。上海市委领导胡立教、杨堤,浙江上虞市市委副书记卢一勤、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徐朝哲、上海市茶叶学会顾问薄志明、蒋达宁等70多位新老茶人出席,会议决定由刘修明任上海联络处主任。王理平主持会议。会议主题是发扬茶人精神,献身茶叶事业,让吴觉农茶学思想代代相传,旨在发扬“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动员全体茶人不断地、系统地研究、学习、弘扬、传承吴觉农茶学思想,使之发扬光大。

(13)组织吴觉农茶学思想报告会。2003年2月21日,沪北新村小学组织吴觉农茶学思想报告会。上海市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启贵先生应邀为全校老师作了“学习吴觉农茶学思想,发扬当代茶圣茶人精神”的报告。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以上列举的各项纪念吴觉农先生的活动与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发展历史是一脉相承、同步共生的。特别是1994年4月“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在上海陈列室”的成立,为十年后吴觉农纪念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2004年春天,伴随着一声春雷,上海茶人怀抱着振兴华茶的梦想,肩负着全国茶人的希望,以《茶者圣——吴觉农传》首发式为契机,以高屋建瓴的姿态迎接吴觉农先生入住上海百佛园,拉开了筹建吴觉农纪念馆的序幕。

二、吴觉农纪念馆的筹建与运作轨迹

2004年早春三月,春风拂面,春雨连绵,春茶萌动。刘启贵、赵国君、尹在继、刘修明、王理平、许四海等先知先觉的上海茶人在百佛园内紧锣密鼓地酝酿着筹建吴觉农纪念馆的设想。吴觉农先生是中国茶界的一面旗帜,是中国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他的茶学思想、茶人精神是中国茶界的巨大财富。多年以前,茶界的许多志士仁人就渴望为吴觉农先生树碑立传,振兴华茶,建立吴觉农纪念馆是全国茶人的梦想。4月初的上海滩,一缕春风终于吹进来了。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筹建吴觉农纪念馆。后来又得到中华茶人联谊会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的响应和支持,共同成为倡议单位。当时全国各地茶叶社团、企业和茶人纷纷捐款、捐物和提供资料。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办馆的许多难题都迎刃而解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创办纪念馆最重要的是场馆,怎么办呢?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许四海总经理做出了惊人之举,毅然提供400平方米展馆(价值400万元)给吴觉农纪念馆无偿使用30年(2005—2035年),解决了筹建展馆的最后一道难关。

2004年11月28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吴觉农纪念馆筹备组发出《筹建吴觉农纪念馆倡议书》,倡议书全文如下:

吴觉农先生是我们中国茶界的一面旗帜,是中国茶业复兴、发展的奠基人,他的茶学思想、茶人精神是中国茶界的巨大财富。

吴觉农先生一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茶叶事业,一生许茶为茶,他的茶学思想非常丰富,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了茶学的方方面面,他很早就研究“三农”问题,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复兴我国茶业的蓝图;他重视培养茶业专业人才,重视华茶出口,注重茶叶质量标准,关心茶叶销售市场;他重视茶叶科研,致力于科技兴茶;他重视历史借鉴,为中国茶界创立了“十个第一”,为振兴中华茶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个行业要振兴、要发展,需要有自己的楷模、典范和旗帜,我们感到吴觉农先生就是我国茶业的楷模、典范和旗帜。为了让全市、全国的茶人、爱茶人进一步了解吴觉农其人,让大家知道吴觉农茶学思想的核心和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为了更好地宣传吴觉农茶学思想,让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世代盛传,我们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和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发起倡议,准备在上海筹建吴觉农纪念馆,为上海青少年、上海茶界和全国茶界增加一个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茶文化人文景观。

这个倡议得到8月28日召开的筹建吴觉农纪念馆预备会议上全体到会的20多位茶界代表的热烈响应与认可,现筹建工作已启动。为了加快步伐,争取明年4月14日吴觉农先生108岁诞辰时开馆。为此,特向全市茶人、全体会员倡议呼吁,希望大家都来关心、支持吴觉农纪念馆筹建工作,为吴觉农纪念馆添砖加瓦。我们倡议:

(1)要向许四海同志学习,许四海同志慷慨为吴觉农纪念馆免费、无偿提供了价值400万元的400平方米最佳场地(30年供布展使用)。

(2)请茶界各位积极热忱提供捐助(捐助钱款、资料、图片、实物、当义工、协助寻找合作者、赞助者、献计献策等均可)。

(3)对捐赠者,纪念馆将按贡献大小给予必要的回报。捐赠十万元者,其名将冠以纪念馆创建者并立碑,铸入大钟,编入纪念册,同时提供三年免费灯箱广告。捐赠五万元者,其名将冠以纪念馆赞助者,也立碑,铸入大钟,编入纪念册。捐赠一万元者,其名将铸入大钟,编入纪念册。其他捐赠实物、资料、图片和一万元以下(钱款不论多少),其名将编入纪念册。

(4)请大家根据上述要求,积极填写支持筹建意见反馈表,将您的意向反馈学会。谢谢大家!

2005年1月21日,在茶恬园召开筹建吴觉农纪念馆第一次专家论证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会长高麟溢,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吴甲选、刘启贵,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刘祖生,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常务理事徐永成,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理事张素娟,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顾问尹在继、刘祖香,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展部主任梅宇,中国茶叶博物馆副馆长王建荣,浙江上虞市农林水产局农技中心副主任戚建乔、办公室主任吴建平,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副秘书长董士友、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四海,高级工艺美术大师张忠飞以及若干工作人员出席。来自北京、浙江、上海的专家针对四大板块各抒己见,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下午又去曹安路1978号百佛园实地考察,对可行性方案进行了首次论证。会后,筹备组人员献计献策,齐心协力,进一步完善吴觉农纪念馆设计方案。

1月22日,来自北京的专家会同上海筹备组人员认真协商讨论,求同存异,就吴觉农纪念馆四大板块内容分类细化,达成共识。

3月15日,在对四大板块两次修改的基础上,筹备组成员专程赴浙江杭州邀请浙江省茶叶学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和中国茶叶博物馆的专家对纪念馆设计方案进行第二次论证。与会专家进行认真审阅,提出修改意见,加以补充完善,使纪念馆的图片、文字稿更趋成熟。

3月17日,在上海茶恬园大楼八楼会议室,筹备组邀请在沪的顾问和有关专家召开第三次论证会。经过对设计方案反复审阅和斟酌,展馆内容基本定稿。然后经过整理归纳,分送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主任刘修明教授和吴觉农纪念馆顾问团审定。至此,展馆的200多幅照片和文字说明最终完成。在筹建吴觉农纪念馆过程中,各茶业社团、企业和茶人纷纷捐款捐物,总价值近100万元。

4月14日,上海市茶叶学会与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联合在百佛园隆重召开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08周年大会暨吴觉农纪念馆开馆仪式,完成了建馆的第二步目标。

三、让吴觉农茶人精神发扬光大

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35年的历史雄辩证明:上海茶人因为一贯坚持和弘扬吴觉农茶人精神,所以一直保持着蓬勃朝气;上海市茶叶学会因为始终高举吴觉农的旗帜,所以一直走在全国茶界的前列。

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陆定一这样评价吴觉农先生:“如果陆羽是茶神,那么,吴觉农先生是当代中国的茶圣,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雷洁琼题词赞扬吴觉农先生:“农学宗师,茶界泰斗。”如今全国茶人早已一致公认:吴觉农先生是我国茶界最先服务“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光辉典范,是祖国茶叶荣誉的最先捍卫者,是茶叶产业的最先觉醒者,是茶叶科技的最先普及者,是茶业复兴的最先实践者。吴觉农对我国茶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对社会风气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因而他得到了全国茶人的爱戴和敬仰。上海市茶叶学会成立至今的历史,就是发扬光大吴觉农茶人精神的历史。

(一)吴觉农纪念馆历经坎坷终圆梦

2005年4月14日,经过艰难曲折、种种困苦、精心策划,精心筹备,在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联合倡议下,在中国茶叶学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中华茶人联谊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茶叶博物馆、上海市茶叶学会、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上海大统路茶叶市场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上海四海茶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上海紫藤苑茶馆、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北京联络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上海联络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杭州联络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江苏联络处、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昆明联络处、浙江省长兴县人民政府、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吴觉农先生亲属等24家单位(个人)的通力合作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与大力资助下,吴觉农纪念馆终于在上海百佛园成立了。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是茶界大幸,茶人大幸!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说:“吴觉农上海纪念馆的建成,充分体现了中国茶人对当代茶圣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生动地展示了从神农氏到陆羽到吴觉农数千年文脉不绝、薪火传承、源远流长的璀璨茶文化。”中国茶叶学会说:“吴觉农纪念馆的成立为弘扬吴觉农先生茶学思想,继承振兴华茶的事业,使吴觉农创导的茶人精神代代相传。”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说:“十年来,纪念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参观,为振兴中国的茶文化、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贵馆的光荣,也是全国茶界的光荣。祝愿贵馆越办越红火!”

上海百佛园吴觉农纪念馆是全国首家吴觉农纪念馆。它的建成是上海和全国茶界的一件大事,是全国茶人通力合作的成果。吴觉农纪念馆的开馆,为向全社会宣传吴觉农生平业绩建立了窗口。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名誉会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万国权为吴觉农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茶界老前辈王家扬先生、张天福先生到会祝贺,并为纪念馆揭牌。全国茶界200多人出席会议。刘修明主持会议,黄汉庆致欢迎辞,赵国君汇报筹备情况,金玲宣读谈家桢院士贺词,俞永明、戚泉木分别致辞祝贺。高麟溢、吴甲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梅宇、邵曙光、郭巧林、刘启贵、徐永成、薄志明、蒋达宁、王镇恒、王理平、许四海、刘祖香、王家斌、童启庆、徐南眉、张素娟、关维康、昌智才、朱元忠、王亚雷、王建荣、俞包象等领导和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当天下午还举行了《茶经述评》再版首发式和吴觉农茶学思想研讨会。

吴觉农纪念馆位于上海市曹安路1978号占地40亩的百佛园西北侧。纪念馆为明清建筑风格,面积4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吴觉农先生生前从事革命与茶叶事业活动的照片、文稿、书籍和实物资料,另有各地茶人学习、研究、宣传吴觉农茶学思想学术活动的材料,还有播放专题资料的影视室。百佛园是以茶文化为核心的综合性园林,园内的“四海壶具博物馆”荣获“全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称号。整个园区是一个集旅游、参观、实训、教学、研究为一体的茶文化园林,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茶人精神的课堂,又是一个富有特色的人文旅游景点。走进吴觉农纪念馆,迎面可见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半身塑像,塑像后面醒目地写着原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对吴觉农先生的评价。纪念馆内容丰富,分为四个部分。有两百多幅珍贵照片和文稿、书籍等实物资料,并配以简明的文字说明,能使参观者一目了然。第一部分“爱国忧民、觉农为民”,介绍吴觉农先生一生爱国、护国、忧民、为民的高贵品质。第二部分“科教兴茶、振兴中华”,介绍他的在实践中依靠科技进步和培养人才,复兴和发展中华茶业,创全国茶业“十个第一”的光辉业绩。第三部分“一代宗师、茶界泰斗”,进一步介绍他在茶业领域中丰富的茶学思想和卓越业绩。第四部分“茶人精神、代代相传”,介绍他的光辉一生和崇高人格,激励人们发扬茶人精神,为现代茶业作出新的贡献。

2006年4月1日,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华茶人联谊会、绍兴市人民政府、上虞市人民政府、中国茶叶博物馆、上海市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学会、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浙江省茶文化研究会、浙江国际茶人之家基金会、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了《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倡议书》,倡议书中写道:

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1897—1989)一生事茶,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茶叶专家、茶学泰斗,尊为“当代茶圣”,是我国茶界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茶业,为振兴华茶奋斗了七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吴觉农茶学思想,内容极其丰富,是我们茶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吴觉农一生的实践,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吴觉老临终前说:“我一生事茶,是一个茶人。”至于什么是茶人和茶人精神,吴老曾经有过这么一段概括,他说:“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我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风格。”吴觉老倡导的“茶人精神”必须永远发扬光大!

2006年10月,王郁风先生撰写《吴觉农茶学思想精义初编》一文,文中写道:“吴觉农先生生活在二十世纪,中国茶业处于原始状态向现代化过渡的萌芽阶段,吴老为茶业改革创新奋斗七十余年。发挥聪明才智、实践力行,推动事业进步,一生成就证明吴老是我国自唐代陆羽以后,千余年来涌现出的一位对茶业贡献最为凸出的重要人物,是我国乃至国际茶界公认的一面光辉旗帜,被誉为‘当代茶圣’。”文章认为,吴老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茶学思想可以整合如下:

吴老茶学思想事目

(1)正身篇:修身正心,君子操行,清廉自守,无私奉献。

(2)励志篇:立志改革,创新开拓,科学兴茶,矢志不渝。

(3)开创篇:雄心壮志,无畏艰难,开辟道路,创出新局。

(4)立检篇:条立规章,规范运行,国茶入世,树立信誉。

(5)调查篇:理察实情,探索真谛,高屋建瓴,基础建设。

(6)考察篇:放眼世界,调研市场,知彼及理,洋为中用。

(7)科研篇:集拢人才,实验研究,探求规律,应用实践。

(8)创学篇:创立茶学,百年树人,培养专才,壮大队伍。

(9)应用篇:时地制宜,灵活实施,久暂兼利,兴茶富民。

(10)规划篇:着眼全局,高瞻远瞩,胪陈问题,陈策改革。

(11)兴茶篇:发展农茶,增产量值,减费利民,繁荣经济。

(12)社会篇:启导业界,纵论茶事,集贤良谋,晋献国策。

(13)机构篇:建立组织,创造优势,统筹布局,推进事业。

(14)正风篇:独立思考,坚持真理,目光远大,刚正不阿。

(15)治学篇:态度严谨,立论有据,不苟因循,端正学说。

(16)贸易篇:贸易立业,以销定产,先予重质,品牌效应。

(17)写作篇:搜集材料,探求要义,勤于笔耕,弘扬学理。

(18)译著篇:绍介译著,吸取经验,扬长避短,为我增益。

文章说:“以上简篇,既是吴老事茶一生的博学约取,也是今后茶业建设可资参酌的指南,吴老的茶学思想是承前启后,超越时空,与时俱进的活的指导思想体系,不是凝固的历史学说,如若最简要地概述吴老茶学思想实质,可以浓缩成四句话16个字表述之,即‘胸怀壮志,追求真理,改革创新,爱国兴茶’。”

王郁风先生撰写的《吴觉农茶学思想精义初编》,是打开吴觉农茶学思想之门的金钥匙,是认识吴觉农茶业人生的教科书,也是研究吴觉农茶人精神的指南针,为我们认识当代茶圣吴觉农、研究吴觉农茶学思想、弘扬吴觉农茶人精神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入门索引。

(二)吴觉农纪念馆升级改版换新颜

一个纪念馆的生命力在于它的价值。物有所值,它就长盛不衰;众望所归,它就蒸蒸日上。

2015年在吴觉农纪念馆成立十周年之际,出版纪念册1000册,全国茶人隆重召开座谈会。十年一剑铸茶魂,万众齐心建展馆。四海茶人是一家,朋友相聚只为茶。这次座谈会旨在给吴觉农纪念馆十周年划个圆满的句号;动员全国茶人继续关心支持吴觉农纪念馆;公布捐赠名单,感谢全体茶人。会议形成纪念馆十周年座谈会纪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纪念馆十年工作成效显著。纪念馆是全国的纪念馆。全国茶人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把纪念馆越办越好。

以此为契机,吴觉农纪念馆开始了升级版建设。纪念馆新馆的硬件设施建设,由许四海馆长投入巨资,土地现价3000万元/亩。许四海馆长对纪念馆的投入和付出是全国茶人有目共睹的,不愧为茶人精神的真实体现。新馆的兴建更是他茶人精神的再接再厉、发扬光大。他不求回报,只求奉献,体现了一份无私奉献的崇高社会责任,是值得全国茶人和全社会尊敬的。

刘启贵先生是吴觉农纪念馆的创始人之一,是吴觉农纪念馆首任馆长、第一功臣。他为纪念馆建设起早摸黑,兢兢业业,不计名利,无私奉献。在策划、筹措、协调、安排上费尽心机,多方运作,走南闯北,不辞辛劳。就在如今耄耋之年,他还担任着吴觉农纪念馆名誉馆长之职。

纪念馆新馆的重头戏之一是布展设计,由王理平主任负责。为了突出展板亮点和展示效果,他立意高、起点新,突破条条框框,开拓创新,从《吴觉农选集》中找线索,从网络中找资料,并从吴觉农家属中找实物,搜集先生的文物、著述、书信、图片、声像和生平事迹等史料,充实和升华纪念馆展示的内容;吴觉农先生曾经用过的钢琴、办公桌等运抵纪念馆。他加班加点,全力以赴,克服天气炎热、工作繁重的困难,不计名利,抓住节点,保质保量及时完成了任务。他对工作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完成了任务,累坏了身体。他的负责精神是十分感人的,他付出的努力用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2015年8月13日,在王理平主任家中召开了布展方案评审会。会议由名誉馆长刘启贵主持。王理平主任用PPT详细介绍了近三个月来吴觉农纪念馆新馆的筹备工作情况和日程进度安排表。许四海馆长强调吴觉农纪念馆新馆展示、陈列、布置的指导思想要坚持三个突出:突出政治、突出茶经济、突出茶文化。要做到三个规范:规范意识、规范语言、规范行为。大家围绕设计方案开展热烈讨论,充分肯定王理平主任所做的大量工作,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会议决定在2015年底拿出吴觉农纪念馆新馆最终设计方案,并在2016年2月底前完成布展工作。

在许四海馆长的带领和安排下,用时2年多,耗资3千万,吴觉农纪念馆新馆终于建成了。其间,全国茶人积极提供有关吴老生前活动的照片、著作、谈话、书信、题字、讲话录音、视频、生活用品、纪念品等实物,给予了极大的关心、支持和帮助。通过增加大量文物资料,大大提升了吴觉农纪念馆的全面性、完整性和感染力。许四海馆长对“中国茶圣博物馆”的建设有一个完整的构想,包括兴建一个吴觉农纪念馆新馆,再建一个陆羽馆,然后把炎帝神农馆建立起来,在百佛园建成反映我国茶叶发展三个里程碑的“三圣馆”——“中国茶圣博物馆”。许四海馆长把原先的吴觉农纪念馆迁移到后建的陆羽馆对面,让当代茶圣吴觉农纪念馆与古代茶圣陆羽馆两馆并存,相映生辉。其间177米的茶圣长廊,象征着中国茶叶走向世界之茶马古道的延伸和发展。陆羽亭、茶圣阁两亭并立水上,相对而立,相得益彰。“中国茶圣博物馆”的建立,以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是很有意义的创举,提高了纪念馆的历史感、知名度、观赏性和感染力。

纪念馆建馆以来,成绩多多,大家有目共睹,赞扬声不断,值得共同庆贺。但是,纪念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少,历经了风风雨雨、甜酸苦辣的成长过程。从它诞生开始,能否健康生存、持续发展、提升壮大,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由于“造血功能”尚不健全,引起不少人的担忧和质疑,有人建言献策互相帮助,有人却“吹冷风放冷拳”,扬言让纪念馆“南迁北移”……在这关键时刻,承蒙吴老的“大粉丝”许四海先生挺身而出,为纪念馆“排忧解难”,终于保护了吴觉农纪念馆继续在百佛园生存、发展和提升。如今许四海先生还在努力实践把“吴觉农纪念馆”越办越好的诺言,不仅启动了“纪念馆二期工程”及其配套项目,而且大搞绿色工程,引进古老桂花树100多棵,树龄在100岁以上的有13棵,树龄最大的有三百多岁,最高的树干高度13米。金秋时节,百佛园里桂花飘香,令人陶醉。如果吴觉农先生在天有灵,一定也会感到十分欣慰。

升级版纪念馆的建成,大大提升了纪念馆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梅峰会长说:“在吴觉农纪念馆新馆落成之时,我要特别赞扬许四海先生,他为新馆的建设投入了千万元的个人资金,为新馆的顺利建成,提供了物质支撑。同时也要赞扬王理平先生,他退休后,致力于研究吴觉农先生的生平,对新馆布置进行精心设计和文字编排,全面完整地展示了吴觉农先生光辉的一生。还值得赞扬的是刘启贵先生,他对吴觉农纪念馆的建立和新馆的落成,费尽心血,进行筹措、策划和落实。他们为中国茶叶事业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他们的名字也将载入中国茶业史册,永世流芳。吴觉农纪念馆新馆的落成,更系统地展现了吴觉农先生的光辉形象和为中国茶业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吴觉农纪念馆是中国茶业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标志着中国茶业进入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馆成立13年来,坚持开展公益活动,向社会免费开放,累计接待参观者10万人次,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上海人大主任刘云耕来参观时提出:“希望大家向吴觉农学习,进一步研究吴觉农茶学思想,做好弘扬茶文化的工作。”纪念馆还推出简报、特刊12期,举办纪念会、研讨会、茶文化、茶道茶艺、茶与健康报告会、推介会、讲座、文艺演出等44场次,接待地方人大和政协30批次,文化交流协会54批次,大专院校34批次,中国茶文化研究会24批次,企事业组团35批次,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我国台湾的客人25批次,中小学青少年组团24批次。在吴觉农茶人精神的影响下,数以万计的新时代茶人正在沿着中华民族遥远的茶马古道,穿越“一带一路”的金光大道,奔向四面八方,华茶的未来前途无量。随着我国茶业与茶文化的发展普及和一年一度茶人纪念活动的开展,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高大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吴觉农茶人精神更加发扬光大。

(三)吴觉农纪念馆来日方长显身手

年复一年,任重道远。纪念馆每年都要交出一份庄严的答卷。

纪念馆于2017年1月17日在百佛园邀请百位茶人纪念钱樑先生百岁诞辰。钱樑先生是上海市茶叶学会创始人之一,第二届学会理事长。在钱樑百岁诞辰之际,特别举行纪念活动,编辑《钱樑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册》。

纪念馆在第八届吴觉农茶学思想学术研讨会“红茶颂”高峰论坛提出成立“红茶联盟”意向的基础上,召开十多次“红茶联盟”会议落实各项事宜。提出以“红茶联盟助推华茶复兴”的建议,希望在全国茶人的共同努力下,以“红茶联盟”的形式,发展规模经济,促进红茶产品升级换代和红茶品牌更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优、做大、做强中华红茶,为恢复到年出口红茶10万吨的历史纪录而奋斗。

纪念馆接受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委托,落实第三届“觉农勋章”评选工作。对来自全国16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109位候选人的表格登记复印,快递给7位评委,并对评比结果统计汇总。最后对50名“觉农勋章”得主着手勋章刻字和准备荣誉证书;对38名“觉农贡献奖”得主印制获奖证书。这一举措受到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的好评。

纪念馆组织上海茶人专程赴杭州为王家杨先生百岁诞辰祝寿,献上蛋糕、贺词、寿桃、寿礼。不忘初心,知恩图报,是上海茶人的一贯传统。

2017年3月26日,学会组织茶人赴奉贤滨海古园,为谈家桢院士扫墓。谈老长期以来热情支持、关心、指导上海市茶叶学会的工作,生前对吴觉农纪念馆爱护备至,专门捐赠一万元共建费并撰写了开馆贺词。上海茶人永远怀念他。

2017年4月16日,开展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诞辰120周年暨2017第四届“上海全民饮茶周”系列活动,宣传“人人饮茶,个个健康”理念,组织23个单位的茶艺、茶展、茶销、品茶交流活动。

2017年6月4日,惊悉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逝世,纪念馆给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表示哀悼,并经过精心策划,编辑《茶缘——茶寿茶人张天福先生与上海茶人的情怀》,召开纪念册首发式,张天福夫人张晓红女士专程来沪参会。

2017年9月3日,假座秋萍茶宴馆举行“上海茶界茶人热烈祝贺全国著名茶学专家王镇恒教授米寿品茗会”。嘉宾敬献寿联、寿礼、题词。寿星王镇恒教授讲话,刘启贵先生敬献刘祖生、胡月龄教授贺词并讲话。大家共品生日蛋糕,共尝长寿茶面,共聚秋萍茶宴。并编辑了《王镇恒教授米寿(88)华诞》专刊。

2017年10月10日,上海各界人士送别杨堤同志。上海老茶人22人参加了悼念会,敬送花圈和横幅。

2018年4月14日,“莲花杯”第五届全民饮茶周启动仪式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1周年,不忘初心传承经典——中茶蝴蝶“茶圣茶”品鉴会在百佛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茶人和媒体记者出席了系列活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及上海电视台等30家媒体记者现场采访,当日晚间,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给予及时报道,翌日被央视全国转播,盛况空前。

会上,王理平诵读了《当代茶圣吴公祭辞》,辞曰:

圣哉,巍巍兮浙江上虞山,涛涛兮上海浦江情。时值茶圣觉农,诞辰一百二十一周年。今地北天南吾辈茶人,肃立于百佛园中,祭奠茶圣英灵。‘圣’者乃传承创造之楷模,人格魅力之化身,后人学习之风范。‘当代茶圣’封称于觉农,一代宗师乃茶人公认。纵观吴老,您的一生,心系国家之命运,情结民族之精神,参与华茶变革之实践,投身中华民族之复兴。为恢复发展华茶之生产,振兴中国茶叶之出口,呕心茶学科技之教育,沥血研究茶业之文化,创导高雅茶人之精神。毕生奋斗,卓著功勋。今告慰吴老在天之灵,茶人重任来者担承。中华伟业,中国共产党指引航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中华茶业早已苏醒,繁荣的茶经济、昌盛的茶文化未艾方兴。我们立志,继承发扬您的茶学思想和茶人精神。以茶之品质福之于民,以茶之内涵铭之于灵。今祭宗师之翁魂,千秋乃享祭;长敬圣茶之茶香,万古乃流芳。

2019年4月14日,“莲花杯”第六届上海全民饮茶周启动仪式暨纪念当代茶圣吴觉农诞辰122周年系列活动于上海百佛园隆重举行。这是多年来申城推进“全民饮茶”常态化的又一抓手。“全民饮茶 健康全民”是上海全民饮茶周的永恒主题。2019年全民饮茶周活动在原有基础上着力突出“科文并举”的理念,按照年年都有新起色,一年比一年办得好,真正起到科学饮茶、服务全民的要求,上海茶叶学会发挥各区力量,调动各茶企、茶城、茶馆的参与积极性,大力拓展饮茶周的活动平台,助力推动茶消费并增强全民饮茶的长期效应。帮助市民识茶、懂茶、爱茶、饮茶,使之逐步成为大众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为了使上海全民饮茶周活动常办常新,茶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新变化。第六届全民饮茶周开展了近100场主题活动,影响很大,真正做到了:全国茶界是一家,众人拾柴火焰高。百佛园内迎宾朋,茗闻天下乐陶陶。

总之,吴觉农纪念馆走过的历程是与全国茶人的支持分不开的。所做工作我们责无旁贷,不足之处我们亟需改进。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振作精神,努力奋斗,共圆美好的中国梦和茶人梦。

四、《吴觉农选集》读后感

《吴觉农选集》已经出版28年了。28年来,《吴觉农选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我们茶人不可多得的精神食粮。其中的经典之作、茶人茶语和警言佳句,犹如精美的香茶,让读者有回味无穷之感。重温他的著作对于实现我国茶人振兴茶业的中国梦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觉农先生是举国公认的当代茶圣,是中国茶界的一面旗帜,是推进祖国茶业发展的精神领袖。他在生前用毕生精力谱写了我国茶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引领着全国茶业大军开创了中华茶业的新局面;在他身后,以他的精神为动力而崛起的一批又一批茶人继承了他未竟的事业,以茶人之梦托起中国梦,以茶人精神共圆中国梦。

翻开《吴觉农选集》,映入读者眼帘的是振聋发聩的呐喊:“中国茶业如睡狮一般,一朝醒来,绝不至于长落人后,愿大家努力罢!”(见《吴觉农选集》第54页,《中国茶业改革方准》)这是吴觉农先生总结我国五千年茶史,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光辉结论。吴觉农先生对祖国茶业饱含深情厚谊,倾注了满腔热忱。他对祖国茶业的衰落痛不欲生,他对祖国茶业的每一个进步欢欣鼓舞,他盼望着国人万众一心共同奋斗,他一生以自己的言行拼命助推茶业的崛起。他看到了祖国茶业的无限潜力,急切企盼祖国茶业睡狮醒来。在短短27言的字里行间,吴觉农先生激情燃烧的茶人精神跃然纸上。过去,它鞭策着中华茶人急起直追;如今,它依然鼓舞着全国茶人奋勇前行。经过岁月洗礼、沧桑巨变,这段话更加闪耀出夺目的光芒。它是茶人的战鼓,它是茶人的号角,它是茶人的警钟,时时刻刻提醒茶人勿忘国耻,奋发图强。

“我们是茶的祖国,我们又得天之时,得地之利,只需上下一心,定可战胜一切。这里敬为茶叶界的前途祝福!”(见《吴觉农选集》第100页,《华茶销美的新展望》)吴觉农先生对祖国茶业爱至深,情至切,对祖国茶业的前途饱含赤子之心,对茶叶界的未来充满希望。他分析了当时茶业的现状,肯定了天时、地利的有利条件,认识到只要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合一,中国茶业将无敌于天下。吴觉农先生热爱祖国茶业,是他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他痛恨旧社会“洋行敲诈茶栈,茶栈压迫茶号,茶号受到双重盘剥,又循环转嫁到茶农身上”,认为“长此以往,生产无法发展,技术无从改进,华茶又怎能不衰落呢?”(《吴觉农选集》第4页)他为茶业焦虑,为茶业奔忙,为茶业耗尽了全部心血。在他身上,爱茶业、爱祖国、爱人民三者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吴觉农先生为祖国茶叶事业付出的辛劳和功绩是巨大的,他为茶业的恢复和振兴,奋斗了72个春秋。他是我们茶人学习的光辉榜样。

“建立中国新茶业,对于国计民生,实寄其无限之祈望焉!”(《吴觉农选集》第299页,《三年来茶树更新工作之检讨》)吴觉农先生从振兴华茶的初衷出发,从维护茶农的切身利益出发,从国计民生的大局出发,提出了“建立中国新茶业”的口号,不仅摇旗呐喊、鸣锣开道,而且身体力行、鞠躬尽瘁,并对此寄予了无限的希望。他从茶叶的历史到茶树原产地的考证,从茶园管理到茶叶采摘,从茶叶加工到茶叶销售,从茶叶检验到茶叶出口,从茶叶机械化到茶叶标准化,从茶学教育到科技兴茶,从茶的饮用到茶文化,从茶的物质属性到茶的精神属性,从茶叶的政治经济学到社会民生学,总之,他涉猎了他能涉猎的茶业的所有方面。可以说,他对茶业的贡献是巨大的。

“茶业在中国,是具有其最大的前途的,不要说全世界的茶叶,我们是唯一的母国,而我们生产地域之阔、茶叶种类之多、行销各国之广,以及特殊的品质之佳,是各产茶国家所望尘莫及的。”“希望同学们,我们复旦全体同学,永远纪念着寒冰先生,并须以我们的不断的努力,拿工作和事业的成就,以慰寒冰先生在天之灵。”(《吴觉农选集》第233-235页,《复旦茶人的使命》)吴觉农先生早年致力于茶业人才的培养,创办了我国高等院校中最早的茶叶专业系科。从《复旦茶人的使命》的演讲中,他注重教育和科技兴茶的理念由此可见一斑。孙寒冰先生曾经是复旦大学的教务长,他在日寇对重庆校区的轰炸中遇难,时年37岁,为茶叶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复旦茶人所最痛心最不能忘怀的一件事,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是永远值得后人敬仰的。

“我们相信,茶叶将永为中国的国宝,中国茶叶产区之广,地理环境的优良,是任何产茶国家所不及的。一向只是因为中国整个政治经济的落后,致使茶业自亦无由单独发展。抗战赋予中国以新的生命,也赋予了茶业以新的生命。”(《吴觉农选集》第294页,《抗战与茶业改造序》)当时在抗日战争的形势下,茶叶在统购统销政策实施以后,“对于易货及外汇的吸收,曾表现了相当良好的成绩,直接增加了抗战一部分的力量。”1938年至1939年,我国茶叶每年出口总值五千万港元,换回的外汇直接用于购买武器打击日寇,给抗战尽了极大的力量,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5年9月3日,正值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激发全体茶人的爱国主义热情,提高我们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吴觉农先生在看到中国茶业得天独厚的优势的同时,也看到了中国茶业的弱点和缺点。为了改变茶业现状,他提出了“茶业改造”的要求,甚至还提出了“茶业的革命”的口号,力求赋予茶业以新的生命。

“但茶叶购销停顿,茶农求售无门,茶园荒芜,这些情况对每一个以茶业作为自己第二生命的人来说,心情是不能平静的。”(《吴觉农选集》第406页,《我在崇安茶叶研究所的一些回忆和感想》)吴觉农先生对于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的我国茶农的悲惨命运给予了高度关注。他同情茶农,爱护茶农,关心茶农,服务三农的心情是有目共睹的。他一生事茶、一生许茶、一生为茶的拳拳之心,在这段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是“以茶业作为自己第二生命”的中国茶界第一人。

“茶园经营的集约化,茶农的组织化,茶叶制造的机械化以及茶叶的标准化——分级厂的建立,这些都是基本的问题,盼同仁们负起责任来研究。”(《吴觉农选集》第287页,《国茶机械化的方针》)吴觉农先生早年提出的茶叶“四化”的基本问题,特别是标准化的问题是振兴华茶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使在今天,茶业的标准化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问题。例如茶叶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农残标准、矿物质标准等,都将影响茶业的前途。因为我国茶业只有达到标准化,才能做到规范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和国茶化。

“关于茶树原产地的研究,当前主要的任务,是对我国野生茶树资源、特别是对那些原始森林中的野生茶树资源要进行调查。通过对野生茶树的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不同类型茶树的地理分布、生态要求、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为研究茶树起源和品种分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可以发掘新的良种和种质资源,为育种研究、生态保护、农业区划现代化的工作创造条件……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告:我国不但有丰富多彩的茶树资源,而且还存在着原始型的野生茶树……从而揭示我国是茶树原产地的真面貌。关于这项研究工作的进行,我认为,是我们茶叶科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吴觉农选集》第419-420页,《略谈茶树原产地和外销红细茶的问题》)吴觉农先生为了振兴华茶,立志学茶,更名觉农,并以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毕其一生为祖国茶叶正名,自始至终勇敢捍卫我国茶叶的始祖权、发现权、发明权和话语权,毕生为普及华茶而不懈奋斗。他以我国是茶叶的祖国而自豪、而荣耀、而骄傲,因而他也理所当然地为全国茶人所自豪、所荣耀、所骄傲。

吴觉农先生把他的工作态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这是十分珍贵的。“第一点,工作的态度要‘公而忘私’。”“为人服务,的确也就是为了自己,古话说‘助人者人恒助之’,所以我现在还相信公私分明和公而忘私的重要。”这是一个世界观的问题,是核心价值观,是灵魂,是统帅,是做人的根本,是做事的前提条件。做到了这一点才能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人。

“第二点,工作的态度要‘动静兼顾’。”“动而不静,工作不易有成绩,静而不动,工作不易有进展。所以我主张以冷静头脑处理一切事,以活泼的自动的精神去争取工作。”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动和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动就没有静,没有静也就没有动。即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一段时间以后,要静下来想一想,看看有什么经验教训。只有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才能总结经验,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

“第三点,工作的态度是‘即知即行’。”“因为我们大致是审慎有余,并且是廉洁自守,不怕做错,只怕不做,所以我们该‘即知即行’。”他告诫我们,要敢于实践,善于实践,做一个知行统一论者。我们要努力做到言行一致,即知即行,反对言行不一或只说不做。特别是在当今全面改革开放的年代,更要坚持大胆试验,敢于创新。

“第四点,工作的态度是‘替人着想’。”“能够为人设想就是‘忠’和‘恕’两字。孔老夫子的人生哲学也只是句‘忠恕而已矣’。”他提倡的“替人着想”的境界是一种“先人后己”的崇高境界,如果大家都能这么做,社会就和谐了。我们要学习“替人着想”的人生哲学,只有做到我为人人,才能实现人人为我。要求自己忠诚老实,对待别人宽恕为怀,这就是“替人着想”的精神实质,也是吴觉农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

“第五点,工作必须时时‘训练自己’。”“我们只要不放松自己,努力上进,必可成功。”(《吴觉农选集》第244-247页,《我们的工作态度》)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人要与时俱进,知识要不断更新,只有注重自我修养,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总之,他的五点工作态度是修成正果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为人处世的规范和标准。

“总之,茶叶前途是很大的。我们要共同努力,为振兴中华作出贡献。”(《吴觉农选集》第446页,《茶叶与健康、文化学术研讨会是个创举》)吴觉农先生把振兴茶业置于振兴中华的大前提之下是很有见地的。茶业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茶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祖国的富裕强盛。我们全体茶人要继承他的遗志,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学习和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是以茶人精神共圆中国梦的最好载体。我们学习《吴觉农选集》是为了继承发展我国茶叶事业;我们纪念吴觉农先生是为了让茶人精神发扬光大。我们要在学习中纪念,在纪念中学习,把学习和纪念结合起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新时代茶人。十年前,在全国茶人的通力合作下,于上海百佛园建立了吴觉农纪念馆,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学习吴觉农先生事迹和弘扬吴觉农茶人精神的宝贵基地。在吴觉农先生诞辰118周年之际,全国几十家共建单位分别发来了贺信、贺词、贺电,充分表达了全国茶人的共同心愿,充分肯定了吴觉农纪念馆的价值和贡献。不妨摘录于此,以供茶人学习和分享。

吴觉农家属吴甲选、吴谷茗、吴肖茗、吴鹏写道:“吴觉农纪念馆成立以来,为传承吴觉农科学兴茶的思想,及为了弘扬‘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绩,作为吴觉农的家属,我们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贵馆在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

中华茶人联谊会写道:“吴老身上的茶人精神所代表的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为大众谋福利,为苍生建功德。吴老的这个纪念馆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告诉我们,吴老的这种舍我为民的精神,才是我们要天天记在心上的。”

中国茶叶学会写道:“吴觉农纪念馆的成立为弘扬吴觉农先生茶学思想,继承振兴华茶的事业,使吴觉农创导的茶人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写道:“吴觉农先生的茶人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茶人,为中国的茶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而奋斗。”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写道:“吴觉农上海纪念馆的建成,充分体现了中国茶人对当代茶圣的无限敬仰和缅怀之情,生动地展示了从神农氏到陆羽到吴觉农数千年文脉不绝、薪火传承、源远流长的璀璨茶文化。”

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写道:“吴觉农纪念馆是由上海茶人发起、全国茶人支援建成的。这里集大量图片、文字、实物,简洁明快地介绍了吴觉农先生光辉的一生,它集聚了茶人对吴觉农的敬仰之情,……它是学习、研究、继承的殿堂。”

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王建荣表示:“吴觉农纪念馆为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使茶人精神代代相传而设,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课堂。”

绍兴市上虞区人民政府表示:“十年来,纪念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驻足参观,为振兴中国的茶文化、茶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是贵馆的光荣,也是全国茶界的光荣。祝愿贵馆越办越红火!”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表示:“衷心祝愿各界茶叶人士、茶叶相关机构能探索茶叶发展新思路,寻求茶叶发展新途径,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不断创新,以特有的优质、特色的服务和经营理念,积极推动我国茶事业的发展。”

上海市茶叶学会表示:“十年前建立的吴觉农纪念馆在学习吴觉农茶人精神和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吴觉农纪念馆建馆十周年的历史证明,建立吴觉农纪念馆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吴觉农复兴中华茶业的雄心壮志,以茶人之梦托起中国梦,以茶人精神共圆中国梦。”

谈家桢院士2005年4月贺词:“希望大家能关心、支持、呵护纪念馆的工作,使之成为全国一流的纪念馆。”

首任吴觉农纪念馆管委会主任高麟溢题词:“吴觉农纪念馆建馆十周年纪念,为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作出重要贡献。”

现任吴觉农纪念馆管委会主任梅峰题词:“中华茶魂。”

原安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王镇恒题词:“吴公思想茶学扬,立馆十载天下仰。复兴华茗宏图显,世代相传永流芳。”

原浙江农业大学教授刘祖生题词:“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手法,革命家的勇敢及对自然科学、文艺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能力。敬录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名言,庆贺吴觉农纪念馆成立十周年”

中日韩茶道联合会顾问寇丹题词:“茶业走向科技产业化并让平民广受茶的恩惠,是吴觉农茶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吴觉农纪念馆管委会副主任黄继仁题词:“当今茶业发展盛况不忘吴老奠定根基。”

吴觉农茶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于观亭题词:“弘扬茶文化的阵地,宣传当代茶圣的平台。”

西南农业大学教授、著名茶学专家刘勤晋题词:“牢记茶圣教诲,弘扬茶人精神。”

吴觉农先生儿子吴甲选题词:“播火传薪,与时俱进。”

我国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理事长范增平题词:“觉茶发展世世旺,农艺振兴代代传。”

吴觉农纪念馆顾问团顾问施兆鹏题词:“茶学宗师,风范永存。”

吴觉农先生女儿吴谷茗、吴肖茗题词:“茶为国饮,觉志兴业。”

上述摘录的贺信、贺词、贺电和题词,反映了全国茶人对吴觉农先生的爱戴和敬仰,反映了全国茶人对吴觉农纪念馆开馆十周年的肯定和支持,也反映了全国茶人对吴觉农纪念馆未来愿景的希望和要求。真可谓“十年春秋如过隙,再启征程谱新曲。谁是觉农后继者,茶人精神永矗立”。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学习纪念活动的开展,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的高大形象将更加深入人心,吴觉农茶学思想将更加发扬光大。在吴觉农茶人精神的感召下,数以千万计的新时代茶人正在茁壮成长,中华民族原来的茶马古道上已经筑起了“一带一路”的金光大道。试看未来的茶业,必是繁华的世界。

五、学习吴觉农精神,做新时代的茶人

2015年3月16日,笔者采访了刘修明教授,病榻上的刘修明教授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两个茶圣的源流关系和内心的崇敬之情以及学习吴觉农精神,以及做新时代茶人的深远意义。

(一)“两个茶圣”源远流长

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茶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是由斑斓灿烂的民族文化组成的。茶文化作为总体文化的一个分支,凝聚了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茶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既包括自然科学,又包括社会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作为茶文化学者,要有广泛的知识,崇高的品德,很好的修养。严格地说,现在许多茶文化学者是不合格的。千百年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在中国茶文化领域中出现了两个伟人,一个是古代的陆羽(733年—804年),一个是当代的吴觉农(1897—1989)。他们分别引领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茶叶文明之历史进程——茶的兴盛和茶的现代化。茶圣陆羽出现在唐代不是偶然的。他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产物、人民群众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离不开茶业文化的积淀、劳动人民的创造、众多学者的研究。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加上陆羽的奋发努力,才有了《茶经》,才有了茶圣。尽管《茶经》只有七千余字,但内容极其丰富,著述极其精辟,包括了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等内容,囊括了茶叶历史、茶树种植、茶叶制造以及煎、煮、饮用、茶效等各个方面。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茶圣陆羽的美名彪炳千秋,直至今日,是当之无愧的。所以,历代关于陆羽的研究著作很多,助推了茶文化的延伸和发展。辉煌的茶文化并没有因为唐代达到了高峰而终止。

而在吴觉农时代,中华茶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吴觉农先生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他对茶农的状况有着深刻的了解和同情。尤其是对茶的原产地等问题,在纷繁的争论中,吴觉农先生解开了历史疑窦。1919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位去国外攻读茶叶专业的学生官费留学日本。留学期间,他撰写了《茶树原产地考》和《中国茶业改革方针》两篇长文,证实了中国是茶的发源地,是茶的祖国。同时提出了中国茶业改革的方略,为振兴华茶出谋划策。他的“十个第一”的巨大功勋得到了世人的公认。所以,吴觉农因其对古代茶圣陆羽的发展,对服务“三农”的觉醒,对茶产业、茶经济、茶科技、茶文化的总结,对我国茶学理论、科研育人、产销贸易等作出了划时代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誉为当代茶圣。可以说,陆羽处于唐王朝转变的时代;吴觉农处于新旧中国转折的时代,他们都在历史转折关头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历史是不能割断的,陆羽与吴觉农的关系是茶文化历史源和流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认识这一点,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潭。

不言而喻,十年前建立的吴觉农纪念馆在学习吴觉农茶人精神和弘扬吴觉农茶学思想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学习和弘扬吴觉农先生的茶人精神和人格力量,对于树立好榜样、提升正能量,做新时代的茶人是很有意义的。

(二)学习吴觉农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

吴觉农先生是最早关注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人。他一生胸怀大志,心系天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热爱祖国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早在上世纪20年代,他就以“觉农”为使命,并因此改掉了原来的名字“荣堂”。他立志学农、为农、觉农,把自己一生的事业与中国农民的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由于他对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农民问题特别关心,所以确立了终身服务三农的坚定信念。他在1922年撰写的《中国的农民问题》,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时中国农村的贫困落后、农业衰败、农民逃亡,他表示了极大的怜悯和关切。他以中国茶农为对象,对茶叶复兴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1934年秋到1935年11月,他先后到日本、印度、锡兰(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英国、法国和苏联考察,对国际茶叶生产和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国后写出了《华茶在国际商战中的出路》《华茶对外贸易之瞻望》《中国茶业复兴计划》等多项报告和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召开了全国茶叶会议,制定了第一个茶叶发展计划,为新中国的茶叶事业勾画出了宏伟的发展蓝图。我们应当学习他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的关注、对农民的关心。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同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目标结合起来,把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海。身在上海大城市,关心三农民生事,我们应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三)学习吴觉农复兴华茶的雄心壮志

吴觉农先生是茶界泰斗、当代茶圣。他是著名的农学家、茶叶专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我国现代茶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为振兴茶叶经济,维护华茶在国际上的声誉,改善茶农的生活状况,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首创了茶叶口岸和产地检验制度;在各产茶省成立茶叶试验场和改良场。抗日战争期间,他开拓茶叶对苏联易货贸易,支援了抗战经济;他重视茶叶专业人才的培育,包括在重庆复旦大学建立第一个高等学校茶叶系;为系统研究茶叶产销情况,他在武夷山创立第一所国家级研究机构。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农业部的领导岗位上,会同贸易部制订和部署了全国茶叶产销体系,并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对外贸易公司——中国茶业公司。他生前著译颇丰,晚年主编的《茶经述评》,对我国茶叶历史和现状作了全面正确的评述,并在大量实践和理论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茶学思想,对我国茶经济、茶文化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值得后人发掘、研究和弘扬。

吴觉农先生是热情的爱国主义者,忠诚的社会主义者,反帝反封建的先行者,服务“三农”的实干者,茶农利益的维护者,开拓国际茶叶市场的策划者,我国社会主义茶学从实践到理论的拓荒者。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茶业,为振兴华茶奋斗了72个春秋,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并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内容极其丰富的吴觉农茶学思想。因此,他是20世纪中国茶业由衰落到振兴的领军人物,是我国茶界的一面光辉旗帜,也是我国老一辈茶学家的杰出代表。中国茶界的全体茶人理应高举这面旗帜。

吴觉农先生厉行的“爱国、奉献、团结、创新”的“茶人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茶人为中华茶业的复兴殚精竭虑、奋斗终身。吴觉农纪念馆建馆十周年的历史雄辩证明,建立吴觉农纪念馆,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吴觉农复兴华茶的雄心壮志,以茶人之梦托起中国梦,以茶人精神共圆中国梦。

(四)学习吴觉农一生事茶的执着精神

吴觉农先生是注重科学的人。他是农学家、茶学家,一辈子都在自己的科学领域里辛勤耕耘。他重视茶叶科研,致力于科技兴茶。他重视科学教育,关心茶叶质量和市场销售,推进茶叶出口,为中国茶业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深知在独立、自由、民主的前提下,科学技术对于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是一种潜在的动力。文化不发达、科技不发展、教育不普及是改变不了农民愚昧无知和贫穷落后的面貌的。作为现代茶科技的开创者、教育者,他是一位非常之人,承担了非常使命,为我国茶业、茶农建立了非常之功。1978年吴觉农在研究世界茶叶市场后,亲自对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茶业资源作考察,主张大力发展红碎茶。他认为,发展红碎茶,扩大出口创汇意义重大。当前,我国茶叶质量问题、农残问题、茶叶科技含量不高问题、茶叶品牌问题等等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任重而道远。广大茶农急需茶科技的指导,也需要茶文化的滋养。我们要继续发扬吴觉农先生的茶人精神,牢记他平凡而高尚的话语——“我一生事茶,是一个茶人”,为中国的茶业、茶文化多做实事,多作贡献。不辜负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对中国茶业的嘱托:“中国茶业的前途是很有希望的,茶业生产发展了,中国茶文化也会兴旺起来。”

(五)学习吴觉农无私奉献的茶人风格

吴觉农先生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一生艰苦朴素,不图名利,只作奉献,不求回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他诚实守信,善于团结同志,帮助同事、朋友、学生。他发扬陆羽所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摒弃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好逸恶劳、骄奢淫逸的恶习,为我国茶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的人格力量和学者风范成就了他的学术造诣;他的学术造诣又和他所追求的中华民族独立、解放、民主、繁荣、富强的一生事业珠联璧合,从而使他站在了我国茶业的泰山之巅。他担任过我国农业部副部长,但从不追求高官厚禄。他的名言一直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警句。他说:“我从事茶叶工作一辈子,许多茶叶工作者。我的同事和我的学生同我共同奋斗,他们不求功名利禄、升官发财,不慕高堂华屋、锦衣美食,没有人沉溺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大多一生勤勤恳恳,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具有君子的操守,这就是茶人风格。”朴实的语言反映出他高尚的情操和无私的胸怀,这正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以艰苦奋斗为荣,以见利忘义、骄奢淫逸为耻,他是中国茶人的楷模和表率。他身体力行的茶人精神,已经成为新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一代代茶人、爱茶人与时俱进、开创新辉煌的精神力量。

目前,吴觉农纪念馆许四海馆长正在积极筹建“茶圣堂”,一个是古圣陆羽纪念馆,一个是今圣吴觉农纪念馆,两个板块合二为一,这是创新之举,非常值得赞赏。这么多年来,上海茶人在茶文化方面的贡献是有目共睹、十分巨大的。例如,服务茶经济,促进茶科技,普及茶文化,宣传茶人精神。积极创办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大力扶持少儿茶艺,链接世博做大做强中国茶产业,创建茶业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倡导茶文化进社区活动,建立吴觉农纪念馆,开展全民饮茶周活动,扩大茶叶对外交流领域等等。从李乃昌、钱樑、陈君鹏、何耀曾、郑国君、尹在继到葛俊杰,从刘启贵到许四海,从老茶人到新茶人,再到许许多多茶叶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默默奉献,从事以茶文化为媒介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他们的人格和精神是值得赞扬的,也是感人至深的。如何在新形势下继续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利用茶文化宣传“两个文明”,这是我们新时代上海茶人的责任。特别是在茶经济遇到暂时困难的情况下,怎样巩固发展茶产业,开创新局面,需要全体茶人在体制上、思想上想办法,开拓创新。我们不能在转型求变中萎缩下去,而要在全面发展中壮大起来。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弘扬吴觉农的茶人精神,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从当下做起,做一个新时代的茶人。

(原载《上海茶业》2016年第3期,有增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