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实用技术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为加强和规范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评价、水质监测预警和保护,准确把握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编写了本书,供农村地区使用。

饮用水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Ⅱ类标准;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基本项目限值不应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Ⅲ类标准,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准保护区的水质标准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水质各项指标不应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Ⅲ类标准。本书结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践和相关科研成果,初步提出了基于水量、水质、生态、管理、应急等五方面的农村饮用水源安全评价体系;依据《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 91)、《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等相关标准,结合现场调研,初步提出了河流、湖库、窖池和地下水等四类农村饮用水源的监测指标、监测频率和监测方法,筛选了适合农村使用的实用监测设备;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 338—2007)等相关标准,初步提出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方法和保护技术体系。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除编著人员外,许多专家和领导都对本书的内容提出过十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在此,特别感谢水利部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李仰斌主任的指导,感谢张汉松、蔡守华、殷国玺、王佩、刘晶、高虹、鲁少华等专家学者为本书有关内容提供的宝贵支持。鉴于我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安全评价相关研究尚处于逐步深化之中,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本书还总结提炼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