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实用技术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的发展需求

1.1 农村饮用水源的类型

根据农村饮用水源调查,并参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将农村饮用水水源分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其中地表水水源又可分为河流水、湖库水、窖池水。

通过城市管网延伸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工程,其水源地保护纳入城市水源地保护范畴。

本书所指农村饮用水源地是指为乡镇及其以下居民提供供水服务的区域。

1.1.1 地表水水源

1.河流型水源

河流型饮用水源主要由一些小河流和溪沟组成,包括河流两岸产水区域和取水工程周边地块,以及一定范围的地下水补给区。河流水通常流量较大,受季节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水质季节性差异明显,水体浑浊度和含菌量较高,容易受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污染,近海河流还易受潮汐的影响,使得盐类含量升高。

平原水网地区的溪沟水流量、水位均较稳定,但易受季节性的农药、化肥等的污染,有的还受农村企业废水的污染,水质相对较差。

山丘区的溪沟往往地势较高,水量季节性差异明显,除洪水季节的浑浊度较大外,一般情况下水质都比较好。

2.湖库型水源

湖库型饮用水源主要由湖泊、塘坝、水库组成,包括湖库集水区及其周边区域。

湖库型水源水位变化小,流速缓慢,水量、水质较稳定,浑浊度较低,但易繁殖藻类。

湖库型水源易受到农村工矿企业的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乡镇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大气降水与降尘、水面养殖业的影响。

3.窖池型水源

窖池水是指利用水窖或水池蓄集的雨水,属于典型的集雨工程。窖池系统通常由集水场、汇水渠、窖池、拦污栅、沉沙池、过滤池等配套设施组成,常见的窖水集雨场有山坡、场院、路面和屋面等。

窖池型水源在形成、降落、输送、处理、蓄存和取用过程中易受到大气污染、集流面污染和蓄水池污染。窖池型水源受降水的影响比较大,水质水量都不稳定。

窖池型水源工程规模小、成本低、施工简单、施工期短、运行管理费用低。

1.1.2 地下水水源

地下水水源主要包括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泉水等。

上层滞水,指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的重力水,由降水渗入时被隔水层阻滞而形成且通过蒸发及隔水层边缘下渗而消耗;由于靠近地表以及其分布局限,一般多在雨季存在而旱季消失;上层滞水分布面积小,水量也小,季节变化大,并且易受到污染,仅能用作季节性的小型供水或暂时性供水水源。

潜水,指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含水层,其特点是补给水源较近,补给区与排泄区相同,可由河流、降水渗透补给;水位、水量随季节或抽水量的大小而变化较大。

承压水,指第一个隔水层以下的含水层,具有一定的压力水头,分为自流和非自流两种;由于含水层边界有不透水层的保护,所以不易受污染,水质一般较好,无色透明,细菌含量通常符合卫生标准要求,水量充沛且动态稳定。

泉水,指地下水的天然露头,有断层泉、裂隙泉、上升泉和下降泉等,其特点是流量大小、动态情况因地质条件不同而差异很大,但一般较稳定,水质一般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