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的文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努力建设文明宁夏——记《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出版

杨海军

宁夏有5000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宁夏建置历史悠久,政权更替频繁;宁夏自古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汇融合;宁夏经济开发领先,文化积淀深厚,黄河文明和农业文明独具特色;宁夏自古为军事要地和著名的塞北江南,历代人才辈出,许多名人在这块热土上留下了光辉足迹。

“小省区,大文化”。如何更好地向外介绍和推介宁夏,推介宁夏独具特色的文化?虽然一直以来各种介绍宁夏的图书出版了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一套图书分册介绍宁夏的市县、山川和行业。从2005年开始,图书市场上一套“甘肃史话丛书”引起了时任宁夏人民出版社发行部主任何志明的兴趣。该书分册介绍甘肃各地的历史文化,图书形式灵活,语言通俗易懂,市场反响非常不错。为什么我们不做一套“宁夏史话丛书”呢?这个念头一下子让何志明兴奋不已。“宁夏地方史话丛书”最初的雏形就这样诞生了。

接下来如何操作呢?对宁夏地方史最了解、最熟悉的莫过于各市县方志办。于是,后来调入编辑室任主任的何志明积极联系自治区方志办公室,这样一个“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选题也让区方志办很感兴趣。如何像“甘肃史话丛书”一样,做出一套高质量的“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呢?双方就这一选题多次沟通、交流。参照甘肃史话的部分样书,双方就班子搭建、撰写体例、写作风格,甚至于出版阶段的内文版式、封面设计、字体字号等进行了多次的交流。不仅如此,作为出版社代表的何志明和区方志办发现,越沟通的多,大家对这一选题就有了更多的想法,衍生的选题就更多。如行业史话就是在大家的思想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产生的。行业史话的加入,为“宁夏史话丛书”壮大了规模,开拓了一条介绍宁夏、宣传宁夏的新思路。

这样,一个大家都共同认可的“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的编纂出版方案就出炉了。后来,在区方志办的牵头和组织下,经自治区主要领导同意,“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实施方案于2009年初以宁志委字[2009]5号文件的形式正式通过。方案要求本套丛书,要依据翔实的文字和图片资料,采取灵活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系统地介绍宁夏地方历史发展进程,向读者呈现一个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宁夏地方史。

从整体上看,“宁夏地方史话丛书”是宣传家乡的重要载体,在增进人们对家乡的了解,提升人们的精神文明水平,增强人们热爱家乡、奉献家乡的意识,为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文化支撑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每部分册看,各分册相对独立成书,同样是宣传一个地域或一个行业的重要载体,同时填补着宁夏没有市县、山川或行业史话的空白。

本套丛书由49部组成,其中,地域类史话丛书31部,行业类史话丛书18部。为从组织上保证这套丛书编纂出版任务的完成,自治区地方志编审委员会成立了“宁夏地方史话丛书”编委会及编辑部。时任自治区主席的王正伟同志亲任编委会主任,本丛书主编则由张进海担任,副主编为刘天明、邱新荣和范宗兴。编辑部主任为邱新荣,负责整套丛书的具体编纂、审读和出版工作。为保证学术质量,特邀宁夏地方史志专家吴忠礼、张万寿为本套丛书的编审。各市县、自治区有关厅局、各有关单位参照以上办法成立“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分册编委会及编辑部,具体承担各有关分册的编纂工作,自治区方志办指定责任编辑负责各分册的协调、联络和业务指导工作。

为保证经费,顺利出版,自治区方志办以文件的形式协调各市县及承担任务的有关单位自筹解决。为支持本套丛书的出版,出版社同意降低编管费参与出版该系列丛书。同时,自治区方志办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的支持,对组织得力,保证质量,早日完成编纂出版任务的分册编纂单位给予奖励。

为保质及时出版本套丛书,自治区方志办对整套丛书的出版程序和出版要求做了细致的要求和规定。要求各史话丛书都送区方志办“史话”编辑部进行初审,再组织有关专家审定,符合出版质量要求的,同意批复出版。

为保证整套丛书的统一,编辑部在出版社的协助下,对丛书各分册的字数、开本、尺寸、封面设计、内文版式、插图、标题字体字号、正文字号、出版单位和印制企业都做了细致的规定,使得整套丛书的各分册无论什么时间编辑、什么时间出版,都能够以一种统一的模样呈现在编者、读者和作者面前。真正做到了除薄厚不一、内容不一外,外观是一套一模一样的丛书和系列书。

“宁夏地方史话丛书”已经出版了11种。虽然与当初设想的争取在2011年完成各分册出版任务的想法相去甚远,但是因为当时“成熟一部出版一部”的原则,已经出版的11种史话图书个个是精品,种种是好书,得到了读者、编者和各有关编纂单位的好评。今后,在区方志办的总协调下,宁夏人民出版社将紧密配合,在丛书编纂出版方案的指导下,继续保质保量地做好后续史话图书的出版工作,为建设文明宁夏,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做出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