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物物交换的国际贸易经济
在物物交换经济条件下,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和B,生产两种商品a和b。如果国家A和B处于“完全”或“绝对”分工模式下,也就是说,一个国家只能生产一种商品,并且两种商品是完全互补商品,那么,国家A和B就可以“互通有无”,进行国际交换。如果国家A和B处于“不完全”或“相对”分工模式下,换言之,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同时生产两种商品,有两种国际交换类型。一种类型是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每个国家最终还是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另一种类型是根据进口替代等贸易保护和产业发展理论,每个国家也生产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是,同时也进行国际交换。后一种类型是最符合现实情况的一种状态。因此,研究国际经济“不完全”分工的后一种类型,即国家A和B都同时生产两种商品a和b的情况,也就是每个国家都有两种行业,且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但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假定国家A出口商品a,出口量为QAa;国家B出口商品b,出口量为QBb。[14]然后,出口商品a和出口商品b进行国际交换,国际交换比率为ϕ。ϕ体现了两种出口商品之间的国际交换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国际交换价值”。具体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国家A生产的1单位出口商品a↔国家B的ϕ单位出口商品b
其中,符号“↔”代表国际物物“交换”;ϕ表示国家A的1单位出口商品a交换到的国家B的出口商品b的数量。ϕ的大小则表示了出口商品a的国际交换价值大小:ϕ越大,国家A一定量的出口商品a交换到的国家B出口商品b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诚然,也可以表述为,是国家B的1单位出口商品b交换到的国家A的出口商品a的数量;
的大小则表示出口商品b的国际交换价值,
越大,国家B一定数量的出口商品b交换到国家A的出口商品a的数量就越多,反之,则越少。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进一步分析,两种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进行国际交换的背后必然隐藏着决定这国际交换比率的东西。这种东西看不见,也摸不到,但是,在国际交换过程中容易被发现,它就是国际价值。由此,我们引入国际交换的第一个基本假定,即“国际等价交换”,即不同国家出口商品之间的国际交换按照“国际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15]于是,以上“国家A生产的1单位出口商品a↔国家B生产的ϕ单位出口商品b”,可以进一步写成如下形式:
1单位国家A生产的出口商品a的国际价值=ϕ单位国家B生产的出口商品b的国际价值
假定出口商品a和出口商品b的单位国际价值量分别为wAa和wBb,则得到“国际等价交换”的表达式:

其中,ϕ是国家A的出口商品a用国家B的出口商品b的国际价值表现的国际价值形式,即国际交换价值,可以直接用公式表示。这也意味着商品的国际价值是其国际交换价值的客观基础,国际交换价值只是国际价值的相对表现形式,并随wAa的增加而提高,随着wBb的增加而下降,由wAa和wBb共同决定其变化。如果wBb等于单位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则有如下形式:
wAa=ϕ
但是,需要注意,国际价值等于国际交换价值也只是“量”上的相等,而存在“质”上的差异:一是,国际价值等于内含的世界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是确定的,也是一个绝对值,国际交换价值则是不确定的,是一个相对值;二是,国际价值的单位是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国际交换价值则是国家规定的交换标准。
进一步分析,国家A生产的出口商品a的国际价值总量为wAaQQAa,国家B生产的出口商品b的国际价值总量为wBbQQBb,所以,两个国家生产的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之和为:

这表示,两个国家出口商品的单位国际价值与相应出口商品数量的乘积之和等于世界经济创造的国际价值总量。
为了进一步确定世界经济创造的国际价值总量,从而确定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需要再引入一个重要的假定,即“世界劳动价值论”:
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总量等于实际投入其生产的世界劳动总量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总量应该等于世界必要劳动总量。假定各国各行业投入国际生产的劳动都是同质的简单平均劳动,那么,可以认为实际投入的世界劳动总量等于世界必要劳动总量,因此,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总量大体上也等于实际投入国际生产的世界劳动总量。用符号表示为W=L [16]。将之代入公式(2),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这表示两个国家生产的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之和等于两个国家实际投入出口商品生产的世界劳动总量。
结合以上两个基本假定条件,并给定国家A和国家B在国际贸易经济中实际投入的劳动总量L、出口商品a和b的产量QAa和QBb,以及两种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ϕ,可以推导每种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包括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和行业的国际价值量。
现将方程(1)代入方程(3),可以分别确定单位出口商品a和单位出口商品b的国际价值量,具体方程分别为:

如果令ϕa=ϕ,ϕb=1,且由于每种商品都只有一个国家出口,可以令QAa=Q Qa,QBb=Q Qb[17],则方程(4)中的两个表达式可以统一表示为以下形式:

其中,i=a,b;ϕi表示交换价值,ϕaQa+ϕbQb表示国际贸易经济中的交换价值总量。
方程(5)就是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的表达式,也就是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函数。可以发现,世界劳动总量L按照的份额分配到单位出口商品i上,并最终决定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wi的大小。而
的变化只影响世界劳动总量L分配份额的大小,间接影响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wi的大小。并且,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wi随着世界劳动总量L和ϕi的增加而提高,随着Qa、ϕb和Qb的增加而下降。进一步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变化通过影响本行业和其他行业的出口商品产量,间接影响单位出口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具体表现为:本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增加本行业的出口商品产量,同时也将降低该行业出口商品的价格,两种变化都会降低单位出口商品价值量;其他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将增加其他行业的出口商品产量,也将降低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但是,同时降低了该行业出口商品的国际价格,进而提高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
还可以将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表达式即式(5)写为以下关系式:

于是,可进一步得到以下推论。
推论1 两个国家的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与其国际交换价值之间的比例相等,即可以得到以下关系方程式:

推论2 两个国家单位出口商品国际价值之间的比例等于其相应的国际交换价值之比,即可以得到以下关系方程式:

推论3 任意国家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与世界劳动总量的比例等于该出口商品的单位国际交换价值与所有出口商品的国际交换价值总量的比例,即可以得到以下关系方程式:

进一步分析,任意行业出口商品量的国际价值量表达式为[18]:

从方程(10)中可以发现,世界劳动总量按照的份额分配到行业i的出口商品量上,并最终决定Wi的大小。而
的变化也只影响世界劳动总量L分配份额的大小,间接影响Wi的大小。进一步分析,Wi与ϕi和Qi成正比例关系,也就是随着该行业交换价值量的增加而提高;Wi与ϕb和Qb成反比例关系,也就是随着其他行业交换价值量的增加而降低。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则通过影响出口商品量和出口价格,影响世界劳动总量在各行业的分配份额,进而影响行业国际价值量的变化。与对单位出口价值量的影响不同,本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通过增加商品出口量,增加该行业的国际价值量;另一方面则通过增加商品出口量,降低商品的出口价格,进而使该行业的国际价值量下降,因此,两种效应是反方向的。其中,相对较强的效应最终决定了该行业出口商品国际价值量的变化方向。
现在把公式(5)和公式(10)联合在一起,得到以下出口商品单位国际价值量的决定方程式即出口商品单位国际价值量的表达式:

方程(11)可以更好地说明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在物物交换经济下同时决定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首先,世界劳动总量L根据第二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19],分配给行业i的出口商品量份额的劳动量,得到Wi;然后,再根据第一含义的世界必要劳动时间,分配给行业i的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
份额的劳动量,得到wi。因此,方程(11)表示的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函数,明确地阐释了世界劳动总量按照两种含义世界必要劳动时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以此确定单位出口商品的国际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