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论(2020年第1期/第8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马哲民先生的高等教育事业[1]

肖建东 宋文杰[2]

摘要:马哲民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民主同盟老一辈卓越领导人之一。纵观他一生所从事的高等教育事业,可以清晰地总结出四大特色,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高等教育事业的领导政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团结协作和务实的工作作风。马哲民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乃至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坚持马克思主义、追求真理、团结协作、务实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关键词:民盟先驱 马哲民 高等教育事业

马哲民是中国民主同盟老一辈卓越领导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马哲民早年是中国共产党人,大革命失败后脱党,但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在抗日战争时期,他积极向学生和军政界人士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的政策,成为闻名一时的“红色教授”。马哲民先生一生与高等教育事业相连。1929年应聘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1931年任北平师范大学社会系和中国大学经济系主任;1934年任广西大学法学院教授并组建反帝大同盟;1936年回中国大学任教;1938年秋任朝阳学院政治系主任;1946年初在南温泉创办西南学院并自任教务长兼教授;1948年回武汉任湖北省农学院教授;1950年任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教授;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任中南财经学院院长;1957年在反右派运动中受到错误处理;1980年平反昭雪。马哲民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这体现了他坚定的信仰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然而关于马哲民的研究大多是记录性、纪念性文章,系统整理马哲民思想活动的文章很少,关于马哲民的高等教育思想活动研究也比较薄弱。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马哲民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特色,揭示马哲民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重要贡献,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