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新时代思政教育
从“文明对话”到“文明星丛”
——以“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国际讲座为例
王景枝[1]
摘要:文明本质上具有复数性质和对话主义特点。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国际讲座为例,阐释了从“文明对话”到“文明星丛”的基本价值理念。文明对话带领我们相识相知,跨越画地为牢的傲慢边界,并最终达到多元文明的共荣与共赢。文明对话的结果恰像多彩绽放的烟花,最终走向世界文明星丛的原生态本然面目。
关键词:文明对话 文明星丛 亚洲命运共同体
“有不想大学毕业、永远读下去的同学吗?请举手!”
没有一位同学举手。
这是中国传媒大学“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国际讲座[2]的一个画面,演讲人是“同一个亚洲”基金会首席研究员郑俊坤博士,他在用同学们熟悉的“毕业”来阐释“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通过各种选择,我们一生不断经历着“毕业”。对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亚洲的下一次“毕业”将是走向“命运共同体”。
文明多样性是亚洲的一个典型特征,也是我们今天思考亚洲未来的重要背景。谈到文明,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萨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认为,文明冲突将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这种宿命论的文明观和视角带给世界的并非和平与安宁,反而激起更多的冲突和对抗,人类社会西方与非西方、中心与边缘的裂变与冲突似乎永无止境。
中国传媒大学“亚洲命运共同体”系列国际讲座如同一场场文明对话之旅,传达了从“文明对话”到“文明星丛”的基本理念,我们由此更好地相识相知,跨越画地为牢的傲慢边界,达到多元文明的共存与共荣,并最终回归世界文明星丛的原生态本然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