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文明对话:跨越傲慢的边界
人们常会在不知不觉中视自己为世界的中心,并把自己的文明和历史置于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央。许多希腊人相信历史始于荷马和柏拉图。许多西方国家更是相信,若非自己国家的非凡成就,全人类肯定还活在野蛮、毫无道德的状态里。以色列新锐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曾讲到,就连世俗的犹太人也相信,犹太人是人类历史的中心,是人类灵性和知识的根本源头,犹太教位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他说,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犹太儿童就被教导犹太教是人类历史的“超级巨星”,“虽然完成了12年教育,但儿童常对全球历史演进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因为他们的课程里几乎不提中国、印度或非洲。”[1]司马迁笔下的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我们祖先的世界观是“天圆地方”,在先民的观念中,“内中国而外四夷”,中国之外的地方都是“蛮夷”。周公旦营建洛邑,称其为“中土”,自认为就是天下的中心。周初的何尊铭文有“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之语[2],这说明早在商末周初“中国”的概念就出现了。然此处言及的“中国”与今天所谓的“中国”有很大不同,上古所谓“中国”,实指后世的“中原”。世界上许多宗教既倡言谦逊,又把自己塑造成宇宙主宰;一边要求为人谦和,一边却公然显示集体的傲慢。上述种种说法和行为,要么是故意无视历史,要么就是种族主义作祟。
我们的世界好像总有边界,不管是地图上鲜明的国界线,还是文化差异中的深深隔阂,横亘在心灵之间的界限总是那么难以逾越。日本大学副校长木村政司教授在名为“超越你的界限”的演讲中讲到,从太空远望地球,地球表面并无边界,非洲迁徙的鸟兽在寻找水源时也没有“边界”的概念。他演讲中展示的大雁展翅高飞的图片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鸟儿们随水草迁移,是真正跨越了边界的束缚,如此才能自由地翱翔。木村教授强调,地球上的各种“边界”都是人类傲慢思想的产物,“我真诚地渴望,我们能够超越自我和傲慢,从各种‘边界’的束缚中‘毕业’,用‘鸟’瞰的目光来观察世界。”从广告艺术设计跨越到科学、生物绘画领域,木村教授是名副其实的“跨界者”。他说,“自信(confidence)、好奇心(curiosity)、勇气(courage)、一贯性(consistency)、创造力(creativity)”是自己一直秉持的五个“c”,是好奇心和使命感驱使他不断跨越自己的界限,探索新的领域。他惊奇地发现太多自己未曾接触的事物,痴迷于描绘微观的世界,也享受着不断突破和发现新事物的成就感。他视野中的艺术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它更像一个“情感互通”的纽带。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我们要尝试用多元文化和艺术连接亚洲。对待中日文化艺术的差异,木村教授秉持包容、开放的态度,他直言任何界限都是我们心灵设置的屏障,当我们以共存共荣、交流互鉴的眼光来看待彼此,走出画地为牢的傲慢自我时,一切障碍都会消融。
“跨界”对于亚洲和世界同样重要。地球原本无国界,所有人为划定的各种界限都是人类傲慢的产物,文明对话的壁垒也由此而生。木村教授在结语中进一步强调,单个的国家和地区均处于零维的点状,零散而不堪一击;当所有国家和地区跨越障碍紧紧连接之时,就会出现和合圆融而又强大的二维圆形。在我们学会以高维的视角看待众多问题时,世界将变得简明而清晰。地球40亿年的生物进化史为人类留下了无限的学习源泉,我们目前亟须跨越各种傲慢的边界,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和高维的视角俯瞰万物和谐共处的地球,而人类社会理应发挥自己巨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