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论(2020年第1期/第8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应当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新时代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关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的“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立德树人的考核任务需要进一步量化落实,从而规范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高校对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采用导师制的模式,研究生导师会对研究生今后的人生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具有最直接的立德树人功能。研究生导师制对规范研究生培养、提升研究生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这对研究生导师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研究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呈现新的特点,这也使得当前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变得日益复杂。

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部在2013年下发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中明确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改革导师的评定制度,防止形成终身制;二是要强化导师责任,强调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三是要提升导师的指导能力,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这一意见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2018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教研〔2018〕1号)。[2]该意见从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强化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明确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健全研究生导师评价激励机制以及强化组织保障五个方面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进行了部署。

虽然这些意见为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工作指引了方向,但是,对于如何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工作进行考核,目前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当前的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在考核主体、内容、过程等方面存在失衡现象。[3]而且现有的关于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体系的研究,以描述性文章为主,没有量化的考核体系,这导致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体系的构建不够科学完善。因此,本文以教研〔2018〕1号文件为基础,从研究生导师基本素质要求和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出发,通过定性研究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再以层次分析法作为研究工具,通过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体系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权重分析,以期构建一套量化的新时代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考核体系,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