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台实践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零售企业数智化转型挑战

2019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宏观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也在逐渐加速。数智化赋予了企业新的机会和方向,同时面对新玩家、新玩法、新竞争,也带来了更多挑战。外部的消费者正在变成熟悉的陌生人,内部的新一代员工也在期待着组织里的新气象。

这样的变化并非刚刚开始,但比以往更为迫切。企业需要意识到,这是一场持久战,而我们应该去做的,则是要在其中辨别出创新的正方向、主脉络,找寻并开启下一轮可持续增长的引擎。

增长趋缓:粗放模式难以为继

近年来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中低速增长的阶段,GDP年均增速从2011年的10%、2012年的8%,回落到2015年的7%、2018年的6%左右。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开始放缓,2018年社会零售总额增速9%,2019年上半年同比名义增长8.4%。据数据显示,汽车销量自2011年以来每年的个位数增长已成常态,2018年甚至经历了2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19年销量增速为-10%左右;服饰行业从2010年销售额同比增长25.8%降至2019年上半年的仅3%左右。另外,从中长期来看,中国零售消费市场仍然孕育着巨大机遇。通过中美商品零售对比发现,2008年中国仅相当于美国的一半左右,而2019中国的商品零售额出现大幅度提升,与美国已经非常接近。另外,2019年中国人均GDP已接近1万美元,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可能达到人均2万~3万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中产阶层数量在我国的大幅度提升,中国市场也将迎来零售行业大爆发的历史性机遇。

但新的机遇并不属于所有企业,只有抓准时机,成功实现数智化的企业,才能在未来市场中保持持续增长。

竞争加剧:新势力重新定义新行业

随着数智化转型趋势的加剧,商业环境、企业竞争法则、产业边界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旧的商业模式也因此被动摇了,大致可以体现在以下三类企业:

第一类企业是在互联网平台和数字经济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重构或升级,从而大大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迅速崛起,典型表现就是各类新锐品牌的超速发展。

第二类企业是全面拥抱数智化升级,通过技术或模式创新,来重塑产品形态、使用方式,改变了商业模式、重新定义了竞争规则,从而加大了传统企业的变革压力。

第三类企业是一些国际大牌以及国内老字号积极参与数智化转型,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变革升级的过程中引领了产业新方向。

以上三类企业,尽管在发展路径和创新方式上各有差异,但他们也有着若干共同的特性,如:都在理念上崇尚数字化;都在技术上高度借助了云计算和中台等手段,运用数据的力量;都在主动拥抱年轻消费者,注重消费者运营;都在营销上积极探索最新的直播、网红经济等数字化方式;都在渠道上集中资源用于线上营销和电商平台;都在产品上追求快速迭代、在组织上追求轻资产及敏捷的运营模式,并在供应链方面有着快速的响应能力。

需求分化:消费主权崛起

消费升级导致了消费需求正在逐步呈现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等特点,从这些特点反映出消费者主权正在加速崛起。而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只有持续创新的企业才能有所收获。

2020年我国中产及富裕家庭数量将达到1亿户,这将占到我国消费人群总占比的55%,中产阶级将正式成为我国消费人群的中流砥柱。同时,下沉市场仍有可渗透的空间,2017和2018年,淘宝天猫月活用户增加了2.56亿人,其中70%来自三线及以下市场。

消费者关注点是功能与体验并重,消费人群也在逐步趋于多样化,分化为炫耀式、文艺控、科技大人、虎妈猫爸、亚文化偏好等多种类型的消费群体。

图1-5 消费者需求趋于多样化、个性化

从品类来看,产品升级迭代的速度正在全面加快。2018年天猫平台新品款数超过5000万款,相比2016年增长超过10倍。2019年天猫平台新品款数已经超过了9000万款。研究显示,中国消费品牌通过品类创新推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品类创新总体贡献度达到29.6%。箱包配饰、家居、服装、家具、食品、母婴、手机六大行业尤其明显。

消费者逐渐明显的话语权,加上其需求的个性化及多元化,致使整个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

C端倒逼:B端变革亟待加速

在过去10多年里,借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国消费者的工作、消费、学习、生活、娱乐等行为已经高度数字化,呈现出线上线下多渠道、多触点全面融合的特点。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的数字化,要远远落后于C端。市场变化逐步加剧,但企业反应速度却远远不够,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数字化程度会更弱。因此,B端加速开展数字化和进一步的数智化,必将是未来几十年里我国数字化领域的主要方向。这也是近年来工业互联网、智能+等政策的关注点和着力点。

变革,最好马上开始

在过去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和运营模式下,传统企业已经越来越难在当下市场中生存下去。为了寻求转型,涉及企业各方面运营的数智化转型,无疑成为很多传统企业的“救命稻草”,是很多企业摆脱困境、跃上新台阶的“良药”。

但在转型之路上,行动缓慢者,其中不乏著名的品牌企业,已经感受到了各种风险的到来。这些风险不仅影响到了企业当前的发展态势,更影响到了对未来的方向把控和预期管理。

为了更好地推动品牌的数智化转型,减少转型中的试错成本,企业管理者需要更深入地理解数智化的理念,更切实地了解更多先行者的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