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人”也是有技巧的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非全都是友好的,有时会遭遇敌意,使两人相处得很尴尬。此时可以依靠不动声色、貌似温和,实际上却绵里藏针的方式达到最佳目的,让人感到尖利而不会正面冲撞,辛辣而不会刺刀见红。
德国诗人海涅是个犹太人,常常遭到无礼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旅行家对他说:“我发现了一个岛,这个岛上居然没有犹太人和驴子!”海涅白了他一眼,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只有你我一起去那个岛上,才会弥补这个缺陷。”
针对不怀好意之人,仅有反击是不够的。刺刀见红的反击比不上智慧的幽默带来的讽刺。
《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孔融10岁时随父亲到洛阳一个名人家去。他应对自如,主人及来宾均甚惊奇。有一位名叫陈韪的人,他不以为然地讥笑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说,即使小时候聪明,长大了不见得有多好。孔融当即反问:“想君小时,必定了了。”(看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了这话,羞得满脸通红。
这里,小孔融利用对方的语言逻辑,短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由受攻者到进攻者的角色转变,其聪慧实在令人称道。
加贺千代女是日本江户时代很出名的女艺人。有一天,一位贵族请她前去表演。府中的女佣人一看到大名鼎鼎的加贺千代女竟然是个长相丑陋的女人时,就讥笑起来:“我还以为今天能看到大美人呢,没想到却是个丑八怪!你能成为有名的艺人可真够奇怪的。早知道这样,我也不用去厨房干活,直接到台上卖卖丑还能出名呢!”“虽有一抱之粗,但柳树仍是柳树。”千代女微笑着回敬道。柳树再丑,但仍旧可做“材”用;狗尾巴草再美,却只能成为烧火的“柴”,永远也摆脱不了“离离原上草”的命运。
在这里,千代女巧妙地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摆脱了尴尬的场面。尽管她的语气是温和的,但这种温和之中却蕴涵着强硬的批评和嘲笑,让对方自惭形秽,恼羞成怒,却又不便发作。
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总理的面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囿于外交场合难以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