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走过的最长的路,就是我的套路
传说在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中,有位聪明灵活、口齿伶俐的姑娘,什么问题都难不倒她。
一天,有个地主想了个歪点子,准备难倒巧嘴姑娘。他把姑娘叫来,还让人牵来一匹马,自己骑在马上,一脚踩着马镫,身子向上一挺,问道:“你说我是上马,还是下马?”这意思很清楚:如果说他上马,他就下马;如果说他下马,他就上马。无论说他上马还是下马,都不对。周围的人面面相觑,都为巧嘴姑娘捏一把汗。谁知巧嘴姑娘镇定自若,不做正面回答,而是信步走到门前,伸出一只脚踩在门槛上,另一只脚踩在门外,反问地主:“你说我是进门,还是出门?”原先扬扬得意的地主一听,无法回答,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只好悻悻离去。
在论辩中,对方的观点要是貌似有理实为荒谬时,可模拟同样的问题作为许诺解答的前提,只要对方能解答,自己一定能解答。这种口语技巧称为“请君入瓮”法,来源于唐代酷吏“来俊臣以周兴之道,还治周兴之身”的典故。
当年在女皇武则天掌管政权的时候,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政策来镇压反对她的人。其间,她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周兴和来俊臣是最为有名也是最为狠毒的两个人。
一天,有人告发周兴谋反,武则天勃然大怒,责令来俊臣立即秘密查办此事,并限定了期限。来俊臣感到很为难,因他跟周兴一向交好。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来俊臣假意请周兴喝酒,两人边划拳边喝酒,很是尽兴。酒过三巡,来俊臣见时机已到,故意叹了口气,说:“唉,最近我遇到一个难缠的犯人,死不认罪,请教老兄,有何新绝招?”
周兴向来对刑具颇有研究,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
来俊臣立即装作很关切地说:“哦?快说。”
周兴诡秘地说:“用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把犯人装进去,再顽固不化的犯人,也受不了这个滋味。”
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四面加火。突然站起来,脸一沉,对周兴说:“奉皇命审问老兄,请君入瓮。”周兴吓得浑身发抖,赶忙磕头认罪。
后人就沿用“请君入瓮”来指设好圈套等别人来钻。其好处就在于它无须做严密的推理。《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遇谎言说得过于离题时,你如果想用论证来破其谬见,那未免太郑重其事了。”
法国寓言家拉封丹习惯每天吃一个土豆。
有一天,他把土豆放在餐厅的壁炉里,想热一下再吃,等他回头去拿的时候,土豆却不翼而飞了。于是他大喊:“我的上帝,谁把我的土豆吃了?”
他的佣人匆匆走来,“此地无银三百两”地说:“不是我。”
“那就太好了!”
“先生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我在土豆上放了砒霜,想用它毒老鼠。”
用人顿时面如土色:“啊,上帝!我中毒了!”
拉封丹笑了:“放心吧,我不过是想让你说真话罢了!”
如果拉封丹真的在土豆里放了砒霜,那这个故事就不好笑了。这个故事的幽默之处在于拉封丹运用了故弄玄虚、请君入瓮的方法,诱使佣人说出真话,承认错误。
在日常生活中,这种艺术使幽默更加显露出它固有的机智与思辨色彩。由于这个原因,在生活中的舌战场合,这种巧设圈套的幽默技巧也被广泛地应用。
一考生骑驴赴京赶考。路上问一个放牲口的老汉:“哎,老头儿!这儿离京城还有多远?”
老汉看他穿戴得倒是挺像样,问路却不下驴,说话还没礼貌。老汉心想:这算什么书生!老汉本来不想理他,可又想教训他一下,就答道:“京城离这儿180亩。”
书生感到好笑:“喂牲口的,路程都讲‘里’,哪有论‘亩’的?”
老汉冷笑道:“我们老一辈的人都讲里(礼),现在的后生娃没有教养,不讲里(礼)!”
书生脸一沉,说:“你这个老东西,怎么拐着弯骂人呢?”
老汉说:“喂牲口的老东西本来不会骂人。只是今天心里不痛快,我养的一头母驴,它不生驴崽,偏偏生下了个牛犊。”
书生莫名其妙:“你这个人真是稀里糊涂的,生来就该喂牲口。天下的驴子哪有下牛犊的道理?”
老汉还是耐心指教书生说:“是呀,这畜生真不懂道理,谁晓得它为啥不肯下驴咧。”
书生终于听懂了话中之意,面红耳赤,没有作答就扬鞭绝尘而去。
故事中的老汉通过曲折的暗示,故弄玄虚,吸引对方思绪,诱使对方上当,是请君入瓮法运用的典范。
有一次,老林到菜市场买鱼。他走到一家鲜鱼摊前,看到摆的鱼虽不少,但都不是很新鲜。老林提起一条鱼放在鼻子前闻了一下,果然有一股腥臭味。摊主见状,非常不高兴地问道:“哎,你这是干什么?我的鱼是刚刚打上来的。”
老林并没有和摊主争辩,也没有揭穿他的谎言,而是顺口说了句:“我刚刚是和这条鱼说话呢!”
“嗯?”摊主觉得老林这话挺有意思,不禁来了兴致,想刁难老林一番。他说:“那你和鱼说些什么话呢?”
老林说:“其实也没什么,我想到河里游泳,所以向那条鱼打听一下现在的水究竟凉不凉。”
“那鱼怎么说呢?”摊主已经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周围也已经聚集了一些围观的人。
鱼对我说:“很抱歉,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离开河已经好多天了。”老林淡淡地说。围观的人哄然大笑,摊主脸上的笑容却早就不见了。
老林对鱼的新鲜程度有了怀疑,他并不是直接向鱼摊主说出,因为那样可能直接招致摊主的否认和回击,起不了任何作用。于是,他妙用拐弯抹角幽默术,把话题扯远,再一步步回到正题上,以问鱼这样一个荒谬的情景来化解摊主的戒备情绪,并一步步诱使摊主进入自己的圈套,表达出了“鱼根本不新鲜”的意思。老林正是运用了“请君入瓮”的技巧,使鱼摊主在整个过程中都被老林牵着鼻子走,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状态中。
嘉嘉有两门功课考了不及格的分数,他回到家对爸爸说:“爸爸,当别人心里难受的时候,是不是不应该再给他肉体或精神上的刺激。”
爸爸回答说:“那当然。”
嘉嘉马上说:“我这次考试,有两门功课没及格,我现在很难受。”
爸爸哑口无言。
嘉嘉真是狡猾,为避免父亲责骂自己,他巧言设计了一个圈套,待父亲钻进套中后,方才言归正传。父亲如责怪嘉嘉,那么无疑要推翻自己的论断,势必会影响自己的威信。父亲当然不会这么做,这就是嘉嘉的用意,真是既可爱又可笑。
会说话,死的也能说活。
纪晓岚是清代有名的大才子,多年随侍乾隆左右,深得乾隆赏识。一日风和日丽,乾隆与纪晓岚游于园林之中,乾隆心情愉快,便想开个玩笑为难身边的才子。
乾隆说:“纪爱卿,忠孝二字怎么解释啊?”
纪晓岚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为孝。”
闻言,乾隆神秘一笑,随即再问:“纪爱卿自以为是个忠臣吗?”
“是。”
“很好。朕以君的身份命你现在去死!”
“这……臣领旨!”纪晓岚在短暂的迟疑后,只得遵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去吧。”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真的去投河自尽,于是静观其变,等着看下面的好戏。
果然,不到一炷香的工夫,纪晓岚就跑回来了。
乾隆笑道:“纪爱卿何以未死?”
纪晓岚答:“臣刚才碰到了屈原,他不让我死。”
“哦,此话怎讲?”
纪晓岚煞有介事地讲道:“我去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出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无能,天下无道,我才被迫怀沙自沉;可如今皇上圣明,海晏河清,你再投河岂不有伤圣德?你应该回去先问问当今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是,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了,哈哈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行了,行了,朕算服了。”
纪晓岚先是假戏真做,后借世人景仰的屈原之口道出自己不死之由,从而巧妙脱困,并使龙颜大悦。思维敏捷、妙语生花,其“死而复生”自是一种必然了。
下述郑涉的故事与纪晓岚的应变有异曲同工之妙。
唐德宗建中年间,刘玄佐因军功升任汴宋节度使。一天,他因为听信谗言,大发雷霆,要把属下大将翟行恭杀掉。左右都知翟行恭冤枉,但迫于刘玄佐的威势,均不敢替他申辩。
处士郑涉挺身而出,求见刘玄佐,说:“听说翟行恭将要被处以极刑,我有个心愿请您满足。”
刘玄佐说:“你是来求情的吗?”
郑涉说:“不,不!我只是想借他的尸首看一看。”
刘玄佐很奇怪,问他看尸首干什么。
郑涉回答说:“我曾听说被冤枉屈死的人面部都会有奇异之相,可我一辈子没有见识过,所以想借此机会看一看。”
刘玄佐听出弦外之音,顿时省悟过来,免了翟行恭一死。
眼看人头就要落地而又无法直言劝谏,郑涉情急之下采用了“借尸还魂”的方法,运用“验尸”之说警醒杀人者,从而救人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