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双关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话时巧用谐音法,可以化平淡为神奇,获得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果。
谐音法的运用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谐音讽刺
运用谐音法,可对不便明说的丑恶现象和人物进行讽刺鞭挞。
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人们以为从此天下太平,而事实却是军阀混战,贪官盛行,民不聊生。四川名士刘师亮撰联道:“民国万税,天下太贫。”其讽刺效果可谓入木三分。民国不能“万岁”,却有“万税”;天下不太平,只有“太贫”。
2.谐音表态
世称“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他的伯父是个有钱有势的老员外,舅舅又是郑板桥的同科进士,两人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
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字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去水添便为情。”
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去水添心当念情。”进士听了大喜。郑板桥猛然悟到中了他的说情圈套,紧接着大声念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那两人见状,只好扫兴而归。
这里,这位进士巧用谐音求情,而郑板桥却妙用谐音变化,表明了为官一身清、决不徇私情的态度。
3.谐音还击
乾隆庆七十大寿,众臣、侍卫前呼后拥。这时,纪晓岚与和珅列于众臣前列。突然,一名侍卫牵着一条狗从旁而过。和珅见此,指着那条狗对纪晓岚问:“是狼?是狗?”
纪晓岚非常机敏,意识到和珅是在辱骂自己,就给予还击。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回和大人话,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这里“是狼”与“侍郎”谐音,“上竖”与“尚书”谐音,纪晓岚巧妙利用了谐音转换的方法来反骂和珅才是狗,骂的真是天衣无缝,令和珅无言以对,黯然离去。
4.谐音转换
这里指用关键字的谐音转换成另一个意义的词语,用新的语义掩盖原来的语义。
有个住旅店的人,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五十两银子不见了,而这一晚旅店也没别人,只有他一人,因此他怀疑是旅店老板偷去的,但老板死活不承认。二人闹到县衙,县官对老板说:“我在你手心里写个赢字,你到院子里晒太阳,如果晒很长时间,赢字还在,那么你的官司就打赢了。”
随后,县官把老板娘叫来。老板娘来到,只看见老板在外面站着,不知怎么回事。这时只听县官对她丈夫喊道:“你手里的赢字还在不在?”店老板连忙回答说:“在,在。”老板娘一听丈夫承认了“银子”在,就不敢隐瞒了,乖乖地回家拿出了银子。
运用谐音做辩论工具,可以灵活地驾驭语言,彰显大智慧。
薛登是宰相的儿子,生得聪明伶俐。当时有个奸臣金盛,总想陷害薛登的父亲,但苦于无从下手,便在薛登身上打主意。有一天,金盛见薛登正与一群孩童玩耍,于是眉头一皱,诡计顿生,喊道:“薛登,听说你的胆子像老鼠一样小,你敢不敢把皇门边的木桶砸掉一只?”
激将之下薛登不知是计,一口气跑到皇门边上,把立在那里的双桶砸掉了一只。金盛一看,正中下怀,立即飞报皇上。皇上大怒,立传薛登及其父问罪。
薛登与父亲跪在堂下,但薛登却若无其事地嘻嘻笑着。皇上怒喝道:“大胆薛登,为什么砸掉皇门之桶?”
薛登毫无惧色,抬起头反问道:“皇上,你说是一桶(统)天下好,还是两桶(统)天下好?”
“当然是一统天下好。”皇上说。
薛登高兴得拍起手来:“皇上说得对!一统天下好,所以,我把多余的那只‘桶’砸掉了。”
皇上听了转嗔为喜,称赞道:“好个聪明的孩子!”又对宰相说:“爱卿教子有方,请起请起。”
金盛一计未成,贼心不死,下堂后把薛登拉到背后,假装称赞他说:“薛登,你真了不起,你敢把剩下的那只也砸了吗?”
薛登瞪了他一眼,说了声“砸就砸”便头也不回地奔出门外,把皇门边剩下的那只木桶也砸了个粉碎。
金盛又飞报皇上,皇上怒喝道:“顽童!这又做何解释?”
薛登不慌不忙地问皇上:“陛下,您说是木桶江山好,还是铁桶江山好?”
“当然是铁桶江山好。”皇上答道。
薛登又拍手笑道:“皇上说得对。既然铁桶江山好,还要这木桶江山干什么?皇上快铸一个又坚又硬的铁桶吧!愿吾皇江山坚如铁桶。”
皇上高兴极了,下旨封薛登为“神童”,但薛登听了,并没有马上谢恩,却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说:“金盛两次要我砸皇桶,意在害我父亲;而今皇上封我神童,他岂肯罢休?与其我薛家父子死在奸贼之手,倒不如请皇上现在就下旨给我死罪为好!”
皇上听了,顿时大悟,立即对金盛吼道:“大胆金盛,你加害忠良,朕早有察觉。今日之事,你包藏祸心,已是昭然若揭。来人,传朕旨意,将他削职为民,滚回老家去!”
妙用谐音克敌护己,难怪薛登被誉为“神童”。
有时,将谐音与双关语结合使用,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李鸿章是清末名臣,他的一个远房亲戚李某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此人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捞个一官半职。打开试卷,竟无言下笔,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眼看要交卷了,此人灵机一动,在考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戚”。无奈,他不会写“戚”字,竟写成“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
主考官阅卷到此处,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本官不敢娶(取)你!”不用说,此人当然落第了。
“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李某的错字,顺水推舟来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