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甘者令人中满

语出《素问·奇病论》。张琦注:“食甘则中气缓而善满,故中满。”

大凡甘美食物或味甘药物,久食易生满病,此已被无数事实所佐证。甘草一味,为甘药之代表,其功用姑且不议,一般方书中大多云其“甘缓壅气,令人中满”,故凡湿阻气滞、脘腹胀满者忌用。

查仲景方,以甘草命方名者,首推甘草泻心汤,用治于痞证及狐惑病。其中《伤寒论》用治“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病机由于“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柯琴注云:“本方君甘草者,一以泻心而除烦,一以补胃中之空虚,一以缓客气之上逆也。”分析殊甚允当,堪为切中肯綮。临床治胃脘胀满者,往往以大队利气,图一时之快,有的确可见效,有的虽效而阴分已伤,有的则无显效。笔者在侍诊裘沛然先生时,每见先生辄投甘草、党参、黄芪等甘味之属治脘腹胀满者,屡建功效。余曾仿裘师经验,每能应手。前不久,曾在同仁医院治一胃脘痛患者,脐腹胀满甚剧,尤以夜间为甚,投理气方不应,佐以健脾,仍无动静。而思脾胃之健运,固赖脾气以助,但脾气之运当得阳气温煦,阳主动,阳气振奋则胃气始降。《临证指南医案》有“治胀名家,必以通阳为务”之言。于是改投理中汤合桂枝、椒目、高良姜等,7剂便见分晓,证情大减,继法守治,诸症均平。

可见,病情变化往往风情万种,治病岂可执一法而泥固不变。凡久病胃气虚所致不能健运出现痞满者,但用甘缓无妨,若不应可稍佐温运之品,可相得益彰。《本草汇言》载:“实满忌甘草固矣,若中虚五阳不布,以致气逆不下,滞而为满,服甘草七剂即通。”《本草通玄》说得更好:“《别录》云,下气治满。甄权云,除腹胀满。盖脾得补则善于健运也……世俗不辨虚实,每见胀满,便禁甘草,何不思之甚耶?”以上两家,实乃经验之谈,若非潜心临证,是不可能有此切身体验的。

(王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