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07 16:50:47
封面
版权页
《黄帝内经临证发微》编写委员会
《内经临证发微》(2007年版)编写委员会
主编简介
《黄帝内经》的核心理念(代序)
裘序
凌序
读经典 做临床(原前言)
阴阳五行篇
阳化气
阳化气,阴成形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阳气者,精则养神
阳气者,柔则养筋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阳和,故能有子
阳加于阴谓之汗
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清阳出上窍
亢则害,承乃制
天运当以日光明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阳道实,阴道虚
土得木而达
春夏养阳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
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藏象篇
心部于表
心藏神
心主身之血脉
心主舌
心在窍为舌
心,开窍于耳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
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脾和则口能知五谷
心为汗
心合小肠
肝为语
肝开窍于目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
肝者,将军之官
肝者,罢极之本
肝主身之筋膜
人卧血归于肝
肝足厥阴之脉
足厥阴之别
凡十一藏,取决于胆
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
脾者土也,治中央
脾气散精
脾为之卫
脾在声为歌
脾为涎
脾为涎,肾为唾
胃为之市
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
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
肺主身之皮毛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与“聚于胃,关于肺”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五藏之应天者肺
肾主骨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肾者主为外
肾者,胃之关
地气上者属于肾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下焦如渎
魄门亦为五藏使
藏气法时
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血和、卫气和、志意和、寒温和,此人之常平也
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
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
卫出于下焦
病因病机篇
生病起于过用
久视伤血
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风胜则动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湿胜则濡泻
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百病生于气
气不足则身以前皆寒栗
气伤痛,形伤肿
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藏,乃病藏
饮食五味
甘者令人中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