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心主舌

“心主舌”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之所以主舌,王冰解为“心别是非,舌以言事”。今人或谓心主血脉,而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这些说法虽不无道理,不过,最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灵枢·经脉》所载手少阴之别络“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因此,心及其经脉有病,常在舌上有所反映。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黯;心阴不足,则舌红绛;心血虚,则舌黯淡;心火上炎,则舌赤烂生疮疼痛;心血瘀阻,则舌紫黯或有瘀斑;心主神志,心神不清,则舌蹇舌颤,语言障碍。舌与心的密切联系体现在辨证上有一定的意义。《素问·诊要经终论》曰:“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这句话说明在厥阴经心包络有病变时,舌的变化也往往是很重要的征象。而舌上之病,亦往往可以通过调节心脏及其经脉而治愈。

案例:

舌不能回缩案

张某,女,26岁,1976年诊。

患者突然发热、烦躁,约半小时后,舌体肿大鲜红,露出口外,不能回缩,面赤。发病约一时许,延余诊治。其脉弦数,烦躁不安。余素知该患者多年境遇不佳,心情郁闷不得解,突然心肝之火暴发,而见上症。乃急刺内关穴,用泻法;并速取冰片少许点舌上。施治15分钟后,患者表情略显轻松,口中流涎,40分钟后舌体缩回口腔,已能安卧。复用黄连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

黄连 10g,陈皮 6g,清半夏 10g,青皮 6g,枳实10g,炒栀子 10g,茯苓12g,竹茹8g,生甘草6g。1剂,水煎置温,顿服之。药后安卧,次日正常上班工作。

按:

此患者乃心肝郁火暴发所致,故急刺手心主厥阴之别络内关穴,以泻其邪。手厥阴心包有“代心用事”“代心受邪”的功能,说明心与心包关系之密切,故刺内关以泻心火;又手厥阴与足厥阴同为“厥阴”,二经在生理、病理方面亦密切相关,故刺手厥阴之穴亦可泻足厥阴肝经之热。刺后继用前人经验,取清泻心肝二经火热的冰片点舌上,因该药气味芳香辛凉,起效甚速,故而舌体立缩。最后用黄连温胆汤1剂,清心热兼疏泄少阳之气,而病瘥。又温胆汤本为清泻胆经痰热之剂,何以用来泻肝经之火热?正取《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意。该病虽属肝脏,但可从其胆腑治之而愈。(《黄帝医术临证切要》)

(周国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