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临证发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

语出《素问·六节藏象论》。言肾应冬藏之气,具有闭藏的特性,肾主藏精,其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基础,宜藏不宜泻。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其与身俱来,人出生之后,后天之精不断充养培育,使先天之精源泉不竭,因而两者相互依存,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欧阳卫华等在《中医药研究》2002年第2期撰文,阐述对“肾为封藏之本”的认识,提出肾的所有功能都是肾主藏精的功能体现和延伸。认为肾主藏精是封藏的根本含义,肾的功能皆体现于肾之藏精。肾为五脏之根本,五脏之精皆藏于肾,才能内涵而不外溢。肾阴肾阳的协调是肾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必要前提,其中肾阴(精)是肾蛰藏功能的物质基础;肾阳(气)是肾行使蛰藏功能的动力。

临床上若肾之主蛰、封藏功能失调则会发生多种病变,如肾精不足,可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齿摇发枯、憔悴早衰、无精少精、阳事不举等病症。治宜填补肾精,常用方如左归饮(《景岳全书》: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枸杞子、茯苓、甘草)、大补元煎(《景岳全书》:人参、炒山药、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当归、山茱萸、炙甘草)。肾虚滑脱,精关不固,可见精时自下、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夜尿频多、遗尿、小便失禁等,治宜补肾固摄,常用方如金锁固金丸(《医方集解》:沙苑蒺藜、芡实、莲须、龙骨、牡蛎)合补天再造丸(《杂病源流犀烛》:紫河车、牛膝、天门冬、麦冬、杜仲、五味子、陈皮、干姜、侧柏叶)。

案例1:

吕某,男,28岁。

睾丸隐痛2年余,时发时止,每因劳累而引发,近2个月来,出现阳事不举,头晕腰酸,怕冷神倦,舌红苔薄,脉弦细尺弱。

辨证:

恣情纵欲,肾脏阴阳两亏。

治法:

调补阴阳。

处方:

熟附片9g,肉桂2.4g,炒知柏各6g,生熟地各12g,山萸肉9g,怀山药12g,云茯苓 9g,丹皮 9g,泽泻 12g,巴戟肉 12g,羊睾丸 1 副(另炖服)。20剂。

二诊:

睾丸隐痛已愈,清晨阳事已举,怕冷亦见好转,但易疲乏,脉细,舌红胖。肾亏而精不充,再拟益肾补精。

处方:

熟地 24g,砂仁 2.4g(后下),怀山药 15g,山萸肉 9g,枸杞9g,当归12g,仙灵脾12g,补骨脂12g,五味子6g,羊睾丸1副(另炖服)。30剂。

三诊:

阳痿得愈,舌红脉细。肾精不足,有别于肾阳虚亏,再拟补肾精以调治。

处方:

熟地 24g,砂仁 2.4g(后下),怀山药 15g,山萸肉 9g,制首乌 15g,枸杞子 12g,当归 12g,五味子 6g,菟丝子 15g。14 剂。(《张伯臾医案》)

按:

阳痿有肾精不足、肾阳虚亏和湿热下注之分。大凡年轻已婚者,多因房事过度,肾精不充所致,不可滥用壮阳药。若误进壮阳之品,犹如竭泽而渔,或可图快于一时,必遗后患。张伯臾临床治此类阳痿,重用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龟甲、鹿角胶等补肾填精,而且强调忌房事3个月以上每能获效。张伯臾还认为,羊睾丸乃血肉有情、阴阳平补之品,对肾精不足之阳痿有疗效,凡病阳痿者皆可用之。

案例2:

王某,男,32 岁。

患慢性肝炎已有5载,近期出现五心烦热,急躁易怒,头晕耳鸣,每隔三五日即梦遗1次,阳易勃起,不能控制,腰膝酸软,口渴思饮,两颊绯红,目有血丝,眼眦多眵。脉弦而数,舌光红少苔。证属肝阳过亢,下及肾阴,风阳鼓动,相火内灼。乃用王太仆“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治疗原则。

处方:

生熟地各 20g,丹皮 10g,白芍 6g,黄柏 8g,山药 15g,知母 10g,龟甲 10g,山萸肉 15g,茯苓 12g,天冬 10g,麦冬 6g,酸枣仁 20g,夜交藤 15g,丹参12g,黄连 8g。

服至8剂则神倦欲睡,又进4剂,则觉心神清凉,烦躁顿消,阳不妄动,走泻不发。后以知柏地黄丸巩固而愈。(刘渡舟医案)

按:

李士材有“乙癸同源”之说。肾藏阴精,肝藏阴血,二者内有相火,一旦肝肾的阴精不足,不但其间可相互影响,而且可造成相火偏亢,火盛则动。动则扰动精室,肾之封藏失职,于是屡发遗精走泄等证。故用肾肝同治之法,壮阴水以制火阳之动。方证相对,果获良效。

(王 琦)